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創新教育下多元化教學改革途徑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大學數學教學的現狀,提出在大學課堂中開設緒論課,開展以講授為主,啟發及網絡教學互助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為加強數學應用意識,建議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經過實踐教學,展示了創新式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所取得的成效。
一、高等院校大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1.教授方法亟需改進。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大學數學的教授方法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知之者,通過語言組織、肢體表達講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思維活動,學生設問和思考的空間非常有限。這種單邊傳遞知識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大學數學課時的縮減使得教學節奏非??欤處焸優榱粟s教學進度,講授時與學生的互動少之又少。這極易使課堂變成“填鴨式”的機械教學,不利于學生探索問題,研討問題能力的提高。
2.教材中數學實際背景的應用需緊跟時代。近年來大學數學教材內容也有所改革。經典教材的改革多集中于章節、例題或課后習題上的調整,如同濟版的高等數學教材,把第五版下冊中的微分方程章節調至第七版上冊,課后例題添加了部分考研的習題,但數學應用性的例題幾十年來幾乎沒有變動。隨著科技的大力發展,數學早已滲透到生活的每個領域。是否在教材中凸顯數學理論在現代科技、金融、橋梁建筑等領域的應用,增加數學知識與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緊密型,使學生初步意識到為什么學數學的常識,學好數學對以后成長的重要性。這是教材改革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二、大學數學創新教學改革的模式
1.開設緒論課,端正學風。好的學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一步。為了使大學一年級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抵制散漫、網絡游戲以及社會不正風氣的干擾,給學生介紹大學數學的整個框架和系統科目,讓學生了解初等數學與高等數學在教學、課時、考核及學習方法上的不同,能使學生對大學數學有初步認識,有必要強調數學在研究生考試、大學生數學競賽以及對后續課程學習的重要性。數學教師可與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合作授課,這樣能兼顧數學的基礎性和專業應用性。
2.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大學數學是高等院校的基礎類課程,學生人數眾多,師資力量薄弱,講授法能高效、快捷地將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科學文化知識系統地傳遞給學生。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鈕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這種教育是不吃力的,是非常輕松的,課堂教學每天只有四小時,一個先生可以同時教幾百個學生……”[1]可見講授法是基礎類課程授課的最佳方式。但為了避免講授法陷入機械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講授為主、其他教學方法為輔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是有必要的。課堂講授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樂趣。啟發式教學主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重視疑難問題的解決。在課堂講授時,教師如果能夠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解惑心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明辨是非,讓學生領悟數學問題的本質,在富有啟發性的探索活動中提升思維能力。提升網絡教學功能,有力輔助課堂教學。網絡信息下的教學策略非常多,它為高等數學的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途徑,比如借助MATLAB數學軟件解決積分和方程等煩瑣計算。教學中要不斷優化網絡信息與數學教學的知識結構,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可以充分體現網絡技術的特點,較好地表現數學教學內容、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盡可能地拓展數學知識信息量,努力促進學生掌握數學與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平臺[2]。多元化教學中要注意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整體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強化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為學生發現、分析探索提供正向思維起點,架構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學習方法。同時,課堂教學要注重共性生存與特性發展。大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要達到共性的要求,即國家對大學生的要求。例如,要求學生既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等等。同時,要發掘每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形成獨特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社會上生存、發展[3]。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方法可遵循。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教師要根據自身經驗、課堂內容和教授學生的特點靈活把握授課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課堂教學需緊密結合數學建模思想。恩格斯說過:“和其他所有科學一樣,數學是從人們的實際需要中產生的,是從丈量地段面積和衡量器物容積,從計算時間,從制造工作中產生的”。而數學建模是用數學來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橋梁,其意義就在于它和各個領域之間的關系。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很多重要的數學概念、方法、結論及解題技巧,而且應該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知道抽象數學理論背后的來龍去脈,使他們領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存在的實質關系。數學類課程在本質上是一種數學模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數學建模思想,不僅順應數學教學的本質,而且數學建模意識的增加及訓練能使學生在多個方面提升能力[4]。首先,提升學生學習交叉學科知識、使用信息軟件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專業背景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在遇到不同建模問題時,查閱及學習相關資料,經過訓練,交叉學科的知識不斷量化,學生的能力隨之不斷提高。在解決建模問題時,學生需要借助快捷、強大的網絡信息技術有效地處理信息的整合、簡化煩瑣的數學計算過程、檢索整理文獻資料等問題。而在解決建模問題中往往需要多個學生討論交流,求同存異,協調合作解決問題。其次,培養學生創新應用意識。在課堂上引入數學建模思想,為學生創設了更多的數學應用情景,大大提升了學生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造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提高。
三、創新教學模式的實踐成效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高度重視創新教學改革,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近幾年以理學院的學生為實踐對象,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學生打下了堅實的數學理論知識,在各種理科類競賽中成績突出:獲得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湖南省5項;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省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湖南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5項;湖南省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省級一等獎2項的好成績。在創新實踐項目中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收獲頗豐:在創新實踐中我院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研究型學習和創新實驗計劃項目1項,省級項目3項,校級項目10項有余;獲得湖南省大學生化學化工創新作品競賽省級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同時,創新教學創造出更加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學生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不僅保送到外校的研究生人數逐年增加,而且保送院校對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科研能力都給予了極高的肯定。不同專業的學生間相互學習,共勉激勵,整個院系的學風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教師在授課中也受益匪淺,教學及科研水平得到同仁的一致認可。院系教師在教學競賽中獲省級教學能手2人次,校級教學名師2人次;校青年教師比賽一等獎3項,三等獎1項;?,F代教育技術比賽三等獎1項。
參考文獻:
[1][捷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陳茜.網絡技術下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與研究,2016,(6):230-231.
[3]劉獻君.“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7,(2):19-24.
[4]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C].鐘德壽.數學建模與數學教學.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2010:338-340.
作者:余蘭萍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