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詞匯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的應用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詞匯作為進行語言學習的重要基礎,只有掌握好詞匯的應用,才能夠更好的掌握一門語言。特別是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必須要對詞匯教學的重要性進行正確的認識。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其進行進行詞匯教學時所使用的還是死記硬背的方式,沒有利用到詞匯學習的技巧,使得學習效果不良。隨著認知語言學相關內容的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也使得英語詞匯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理論;英語專業;詞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提升,英語詞匯知識學習的重要性也逐漸突顯出來。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與知識作為國家重要的軟實力,也是國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綜合競爭力的體現。而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英語在當前的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充分的發揮了出來。想要更好的應用瞬息萬變的世界形勢,還需要加強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所以,還需要對英語詞匯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理論的實際應用進行有效探究。
1.詞匯教學中所應用到的認知
語言學理論認知語言學的出現對于傳統的語言學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其從認知的角度對語言詞匯中所存在的組織及規律進行尋找,并將人的經驗與認識事物的規律當做基礎,對語言中詞匯的學習機制進行了分析,使得人類對于事物認知的有序性和詞匯能夠在大腦中相互作用。因此,這也表明認知語言學中的相關理論和詞匯教學有著緊密的管理,其對于英語詞匯教學有著重要促進意義。認知語言學主要是對于的經驗觀(theexperientialview)、突出觀(theprominenceview)以及注意觀(attentionalview)三個方面的研究。其中,經驗觀研究的優勢在于,其能夠更加自然豐富的將語言及其意義進行描述。由于其本身對于世界事物是存在經驗的。人們主要通過基本范疇和基本層面對事物進行認識的。也就是說,當人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具體的能夠直接理解的事物后,就能夠更好的對抽象復雜的概念進行認識。將經驗觀這一理論的相關內容應用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也能夠給與教師一定的啟發。比如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于學生進行基本范疇的詞匯教學,而在對詞義進行講解時,中心就應該是其原型意義,并重視對于詞語所具有的隱喻意義的教學。
2.當前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英語課堂教學比較的傳統
在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都對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應用,也就是教讀單詞及進行英語單詞默寫的形式。由于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英語詞匯的相關知識,長此以往,就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使得英語教學效率比較低下。另外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之下,要求對學生的多元化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但這種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根本沒有對英語詞匯的多元化內容進行學習,也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對于很多的學生而言,其英語學習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困難性,若再對英語詞匯進行比較復雜的教學,就使得學生更加不能對英語學習進行理解,也會增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困難性。
2.2英語課堂教學比較的嚴肅
在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也要求英語詞匯進行多元化的教學,著本身就使得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存在很大的壓力。若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是比較嚴肅保守的,就沒有辦法把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應用到英語詞匯教學中去,這在無形中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還有一些同學在進行英語詞匯的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教師若對學生進行指責,也會使得學生心里存在對于英語詞匯的學習的陰影,也影響了詞匯教學的更好開展。另外,嚴肅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英語詞匯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存在阻礙。
3.英語詞匯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應用策略
3.1英語詞匯教學模式要與認知
語言學理論充分結合英語老師不僅需要對讀寫這種主要的英語知識方式進行應用,還需要通過和多媒體教學方式這種比較現代化的網絡資源進行應用,從而對英語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這樣在使得教師對于認知語言學理論進行更好認識的同時,使得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得到創新,還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當英語教學創新和資源整合的應用良好結合后,使得學生使用講說的形式將認知語言學中的相關理論進行滲透與體現,從而充分的提升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2創建良好活躍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
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想要使得認知語言學理論教學策略得到更好的應用,就需要英語老師對合理的問題情境進行創設,從而實現對于良好課堂氛圍的構建。此外,對于英語老師而言,想要使得英語詞匯教學認知語言學理論得到更好滲透,還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使得學生對于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對于英語詞匯學習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進行正確認識之后,實現對于學生良好認知語言的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指導地位,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正確的認識,時刻以學生為主,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耐心的給學生講解其所不理解的內容。將學生對于英語詞匯學習的壓力減緩,使得認知語言學的相關教學策略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應用。
3.3詞匯隱喻義的教學
在傳統的語言學教學過程中,時常把隱喻當做是一種修辭手段進行教學,其屬于文體學與文藝學的研究范疇。但著名的認知語言學家Lalcoff'和Johnson則認為,隱喻絕對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語言現象與修辭手段,其更重要的是進行思維的方式與體系,人們通過對于一種事物的認知,實現對于另一事物的認知方式與過程。人類思維存在的基本特征就表現為隱喻,包括其概念系統的構建也與隱喻存在著直接的關系。并且需要明確的是,任何語言都有存在其特有的隱喻性。在認知語言學領域中,隱喻是普遍存在的事物。按照原型理論的相關內容,人類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是由中心不斷向外進行擴展的。也就是說,人們在對于身邊的事物進行認識之后,隨著其活動的不斷增加,事物的范疇也逐漸擴大,人類思維的發展也不再對于一項具體的事物進行認識,慢慢開始對于比較抽象的概念進行理解。因此,在對英語詞匯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把比較抽象的概念和當前所認知到英語詞匯進行有效的聯系,對其之間存在的關聯點進行聯系,從而對新的英語詞匯進行有效的學習,提升英語詞匯的學習效率。
3.4范疇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3.4.1重視基本范疇詞匯的教學一般來說,人們在對事物進行認知時,其都是由最基本的范疇層次開展的,這也是其對于外部世界進行認識的第一步。基本范疇主要指的是人們比較常接觸與認知較為豐富的一些客觀的事物。因此,其在進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這也是人們最初接觸與認識的語言符號。對于英語詞匯來說,就是學生最常使用到一些基本的核心詞匯。這些詞匯是有著比較明顯的特征的,其在對英語詞匯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對這些比較基本的英語詞匯進行掌握以后,就能夠根據這些詞匯中的相關信息,對更廣泛層次范疇中的英語詞匯進行學習。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般進行學習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詞匯,這些詞匯的音節比較少且意義比較多,比較容易進行極易。例如,動詞Take,其有著“帶有、攜帶、接受”等17種意義,其在語法的應用過程中還可以與59個詞組進行搭配使用,在英語詞匯中還有很多的類似Make、Have、Get等詞匯也又存在這些特征。所以,在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時,就需要對這些基本詞匯進行足夠的重視,并通過其對更多的英語詞匯進行有效的學習。
3.4.2應用范疇進行詞匯的擴充英語語言詞匯本身存在較強的復雜性,所以在事物認識一般會形成多樣的范疇,所以根據認知語言學范疇理論的研究,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詞匯在多種范疇中進行歸類,構成語義網,從而幫助學生對詞匯進行更好的學習與記憶。例如,講英語單詞劃分為動物、蔬菜、運動器材、家庭成員等多種種類。詞匯的歸類同樣可以在動詞中進行使用,比如“看”地多種表達:glance、look、glimpse、glare以及stare等等,把具有一樣意思的動詞進行歸類教學,通過對于詞匯內容的不斷擴展,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3.4.3在多義詞教學中應用范疇理論Rosch的原型范疇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就是指一個詞匯的有個意義也會是另一個意義的原型,實際上就是對于詞匯意義的擴展與延伸,這樣就能夠對與其基本等級范疇詞匯中的其它意義。比如Head其原型詞義是指“頭、頭部”,但其同時還存在著頭腦與腦神經的意思,而mind也可以對其進行表示,若再進行延伸,還能夠發現,Head還有領導人(or-ganization)等詞義,所以在對多個單詞進行意義的同時,也實現了對于多義詞的記憶。
3.4.4應用隱喻理念對新詞匯進行學習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越來越多新出現的詞匯在現代社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若沒有隱喻,很多學生就無法對于這些新興的詞匯進行學習,只能夠死記硬背,使得新興詞匯和舊詞匯間存在的聯系,比如mouse本身的詞義是“老鼠”,但在計算機出現以后,其就被賦予了“鼠標”意思。另外,在二十一世紀以后,新型事物出現頻率越來越快,就導致新興詞匯的更新也是非常迅速的,例如blackhole(黑洞)、aero-train(懸浮列車)以及airbus(空中巴士)等等新興的詞匯其都對于隱喻理論進行了應用,因此在英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知道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的方法對這些詞匯進行記憶與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麗.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3):90-92.
[2]陳勇.英語詞匯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的應用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286-287.
[3]陳超,房麗.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6(03):92-93.
[4]張廷.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認知語言學的應用策略[J].安順學院學報,2015,11(02):54-56.
作者:朱敏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