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詞匯下的詞匯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改進的激活擴散網絡模型
雖然激發擴散網絡模型較好地闡釋了心理詞匯的本質,但卻對單詞的解釋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Bock和Levelt于1994年又提出了一個改進的激活擴散網絡模型,他們認為詞匯知識有三個不同層面的內容:詞的概念層面(由表示概念的節點組成,節點通過各種語義關系與其它節點相連接)、句法層面(詞性、基本搭配要求等)和語音層面(包含詞匯的音位特征和讀音等)。句法層面指語言排列的語法規則。語言的產出不是單詞的簡單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在句法層面進行線性組合的,這主要包括詞性和固定搭配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句法聯想法記憶單詞。比如:看到動詞suggest,聯想其名詞形式suggestion;看到good想到better,best等。當遇到固定搭配時,我們可以在大腦中形成詞塊,如:suchas,sothat等。
語音層面指單詞的發音,音位特征等。如果一個人的大腦中存儲著完整的單詞語音信息,在受到外界語音刺激時,僅在語音層面就可以將詞匯激活,達到單詞的快速提取,但在處理同音異義詞時,要注意他們之間語義的區別,如rose和rows,father和farther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建立其語義聯系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進行對比區別。根據該模型,我們可以利用語音聯想法記憶單詞,重視字母及其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如:當學習air一詞時,可將chair,stair等詞放在一起識記。但有些字母組合雖然發音相同,在拼寫上卻有細微的區別,容易引發錯誤,比如grey,play等,我們在識記此類單詞時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心理詞匯的提取以及教學啟示
心理詞匯的提取等同于學習者激活儲存在大腦中的詞匯信息的過程。影響詞匯提取主要有詞頻、語境等因素。
(一)詞頻。詞頻指一個單詞出現/使用的頻率,單詞使用的頻率越高,在大腦中受到的刺激越頻繁,因而處于比較活躍的位置,在提取單詞的語義信息時,所用的時間比較短。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增加新單詞的使用頻率,當單詞處于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的變化過程中,要按照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進行復習鞏固。另外,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已經掌握的詞語/高頻詞對生詞進行解釋,從而建立高頻詞和生詞之間的語義聯系。
(二)語境聯想。語境聯想可以與單詞本身的語義信息有關,比如,在提到“spring”時,學生可以聯想到:flower,hope等相關詞匯。“spring”起到了話題的作用,讓人們聯想到了與春天有關的種種景象。語境關系還可以與個體的知識結構、經驗、情緒等有關。我們在記憶單詞的時候,往往會把當時的場景,心情等存儲于我們的大腦中,比如:當我們看到“kite”時,可以聯想到當時放風箏的場景,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happy/sad,當時放風箏的主人公mother/friend等。
三、結語
心理詞匯能從認知層面對單詞的記憶、提取進行合理科學的解釋。我們可以通過單詞間的概念層面、句法層面、語音層面加強單詞在大腦語義網絡間的聯系,構建一個語義聯系緊密的心理詞匯網絡,也可以通過詞頻刺激、語境聯想加強單詞的記憶。
作者:魏臻單位: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