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類畢業生就業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民辦高校就業簡述
當前我國正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轉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社會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發展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下市場經濟體制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伴隨著全國各高校逐年擴招的影響,高等教育也由原本的“精英教育”轉變為“平民教育”,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連年上升,在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壓力逐年增大、整體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必須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據統計,2012年我國高校畢業生680萬,2013年高校畢業生699萬,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49萬人,預計今后三年內還將以每年平均以20-30萬的速度增長。在此情況下高校就業人數的基數不斷擴張與社會職位需求的有效動力不足必然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局面。相對于普通高校畢業生而言,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一方面民辦高校畢業生人才培養質量較差造成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就業質量不高。當前,有很多學者將就業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課題,但已有的研究多數是將視角放在就業數量上,而很少有深入研究就業質量的,其實民辦高校就業數量只是一個表象問題,深層次的根源問題應該是就業質量。
隨著近年我國金融行業的深化改革,以及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加強,使得金融類專業人才需求保持穩固增長的趨勢,金融類專業成為就業率較高的熱門專業。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金融類畢業生的需求增長,金融類畢業生人數也急劇攀升。在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背景下,民辦高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其面臨就業壓力和就業質量等方面的挑戰。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是衡量民辦高校整體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有助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統計分析,為其教育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為學生和家長的教育選擇提供重要參考;有利于在校大學生客觀了解學校和社會整體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通過調整大學生知識學習的內容和結構,準確定位就業觀。因此,在金融類畢業生就業趨勢應從專業發展前景、就業范疇和就業能力等方面展開分析,從而確保就業率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金融類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三、就業趨勢分析
首先,金融類專業發展前景廣闊。金融類專業隨著我國經濟的逐漸升溫一躍成為熱門專業,我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對金融類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將提供更廣泛的就業機會。特別是隨著銀行、投資、信貸、保險、資產管理等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逐漸增加,且存在巨大的行業升值空間。乃至未來金融類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將呈現出數量眾多和層次復雜的態勢,金融類熱門專業將持續升溫。因此,金融類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畢業生相比仍有較大優勢。
其次,金融類專業就業范圍廣泛。由于其專業課程設置較廣,畢業生的就業范圍呈現出多樣性,其主要就業范圍包括:銀行系統中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民營商業銀行等;證券、期貨交易公司;金融擔保、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及保險經紀公司等國內外銀行、投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從事柜員、理財顧問、操盤手、經紀人、客戶服務、咨詢等崗位工作。另外還可在國民經濟的各行業中包括大型國有企業、三資企業以及民營企業從事經濟行情分析預測、市場營銷、投融資、管理等職位。因此,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范圍十分廣泛。
最后,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增強。民辦高校在金融專業的建設改革中優化課程設置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課程體系建設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金融業實際操作環境與課程學習進行融合性實驗教學,讓學生直觀認識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增強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同時,金融類畢業生應自我剖析、自我定位,明確自身在專業知識結構學習和能力運用中的優、劣勢,客觀評判從業能力,制定準確的職業規劃。
在追求穩定的工作、高薪待遇的工作目標同時,應尊重自我實際知識能力和就業能力,明確職業定位,科學合理的設計職業發展計劃。增強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使其獲得與自己知識、能力相匹配的工作良機。四、就業趨勢的影響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和民辦高等院校的快速興起,民辦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其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學生、家庭、高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其金融類專業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和就業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我國人力資源配置的效率,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關系到民辦高校的榮譽和生存,更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同時,為教育部門和主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行政部門在制定就業政策的問題上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為民辦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就業服務,對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改善民辦高校教育質量提供具體的實踐參考。金融類專業廣闊的發展前景有利于個人能力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
首先我國金融行業的工作環境、待遇、福利體制相對較為健全,畢業生在工作實踐中能不斷的自我提升,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體現出其最大的人生價值。其次專業對口能充分保證高質量的就業,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保障畢業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金融類專業的就業范圍廣泛有助于提高學校知名度。畢業生進入社會金融、經濟等行業的相關崗位,他們就業質量的高低會影響民辦高校的社會聲譽與口碑,所產生的社會效應能立刻反映出民辦高校的校風、學風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提升民辦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增強有利于社會金融經濟發展。提高民辦高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是關系廣大學生切身利益,關系社會穩定和學校發展。轉變傳統教育觀念的認識,以及社會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
不僅能充分激發畢業生職業潛能,也能其提升就業地位,使用人單位真正認可民辦高校金融類專業畢業生的價值,從而讓他們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推進社會金融經濟的健康發展。
作者:劉真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