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性化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班級文化,首先是一種個性文化,代表了班級的形象,體現了班級的生命;它是班級全體師生共同創造的財富,是全體師生共同勞動的結晶;班級文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工程,主體是學生。主要包括硬文化、軟文化兩個方面。班級管理文化屬于軟文化范疇,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隨著我校的省級課題《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深入開展,班級文化建設中的班級管理文化也不斷向更高階段邁進。根據筆者實踐、研究的經驗,認為在班級管理文化建設中,必須突出人性化的特點。人性化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此談幾點意見。
一、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為本,自主管理
1.學生是班級目標的制訂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不要管理制度,而是要讓學生在班主任的間接調控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主任的職責應該是協調引導,而不能是包辦一切,應該給學生最大的自主權。
班規的形成,傳統的做法是班主任擬定條款,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形成逆反心理,造成一定的抵觸情緒,收效不大。我的做法是:入學初,先在班級講優秀班集體的事跡,從而讓學生明白制定一套切實可行而又推動班級發展的班訓班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過個人建議、小組討論、班會等形式,引導學生反復斟酌共同制定出既符合校情、班情,又能讓全班同學共勉的起到激勵警戒作用的班規班紀。從學習、紀律、衛生、禮儀、行為規范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確保目標實現的措施。由于這些目標和措施完全是由同學們自己商定的,有切實可行的近期目標,也有高瞻遠矚的遠期目標;所以同學們在完成時,就顯得更主動,更有信心,更得心應手。班規制定出來了,不實施等于一紙空白。作為班主任應引導全班學生學習班規,要求他們自覺按要求去做,互相督促,勉勵自己,使其成為班規的實施者。
2.學生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
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作為班主任,應讓學生明確:全班每個同學都是組成班集體的一分子,應積極主動地群策群力,熱愛、關心班集體,為搞好班集體出謀獻計,為班集體爭光添彩。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更要轉換視角,把學生看作參與管理者而非受管理者,在學校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主動“讓權”,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從而更好地發揮學生最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班級管理中我執行班干部定期輪換,班干部輪流值周,它能使每位學生都有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為他人服務的機會。我對每位干部的工作總是給予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努力培養他們的處事及應變能力。通過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日提高,形成一個人人有職有責、個個參與管理、人人團結拼搏的良好氛圍。班長全面負責,副班長分片包干,委員及科代表分抓各線,形成面、線、點一體的管理機制,這樣分工細致,管理具體,班集體內大到學習紀律、出勤紀律、集會紀律等,小到教室、衛生區的清潔,教室的門、窗、椅等公物的愛護均逐一落實到人,做到班級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查,使得班級日常各項管理工作條理化、規范化、系統化。事實證明,民主管理,以紀治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利于學校的教育教學,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有利于班級管理。
二、擺正教師的位置,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
現在小學高年級學生有著早知、早熟、偏愛和固執等特點,渴望平等,受人尊重,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因而教師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應扮好“良師、益友、慈母”等角色,以多重角色做到以心換心,以誠待誠,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做法,改變“師道尊嚴”的關系,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
學校里曾有一名孩子,因調皮好動,成績又不好,成了大家眼里公認的“壞孩子”,我當時就不信這個邪,六年級轉到我班后,我對他進行了耐心的細致的教育,但收效甚微。其他老師都說,這樣的孩子,憑你的說服恐怕起不到太大作用,遲早送派出所去教育不可。我看到這種情況,也是一籌莫展,但我的信心尚未動搖,我一面不動聲色,一面苦思良策。一天,這個孩子因逞強,頭撞墻上撞破了,頓時血流如注,其他同學都遠遠離開了他,而且都說:“活該,活該。”我發現后,迅速把他帶到醫院,清洗包扎,并且為他付了醫藥費。自從這件事后,我發現這個孩子有變化了。每當他做了大家認為不該做的事時,只要我的眼光朝他望一望,他就會低下頭去,我知道他能認識到自己錯了。在一次勞動課時,這位同學積極苦干,一個完成幾個同學的任務,得到了其他同學的稱贊,我就此在班級上大力表揚他。從此,這個孩子大大變了,學習也認真了許多,我再和他談心,他都非常認真地聽,對于指出的不足,他也非常積極的改。畢業考試后順利升入了中學。畢業后,這個孩子還經常到我跟前談心,他說:“以前,別人都把我當作壞孩子,只有您沒這么看,從沒有人表揚我,是您鼓勵了我,深深地謝謝您!”
可見,擺正位置,以心換心,老師的教育是能成功的。
三、引入賞識機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性化的管理文化就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孩子,積極鼓勵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讓孩子在教師的鼓舞下不斷取得新的成功。首屆校園藝術節期間,我積極鼓勵班級學生報名參加活動,有不少同學報名參加歌唱、畫畫和書法表演。為了慎重起見,我在班級進行了一次指導,讓報名的選手一一表演自己的節目,對于表現較好的就冠以“小歌手”、“小畫家”、“小書法家”的稱號,讓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于水平低一點的就冠以“優秀選手”的稱號,鼓勵他們再努力一把,力爭表現得更好。通過適當的“戴高帽”,每一名學生訓練時都格外賣力,藝術節期間,我班的節目質量最高,學生們也最高興,老師也最省心。
可見,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看到學生的進步,我們要及時鼓勵,這樣可以讓學生增強信心,不斷進步。老師要舍得“感情投資”,使教育具有人情味。適當地給學生“戴高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尊重個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
學生的個性沒有好壞之別,并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要使學生健康成長,首先要從尊重個性方面去努力。高年級學生處于生理、心理的變化期,希望得到尊重,但他們又處于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常常會心血來潮招惹事非。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有耐心,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去改正,把學生當作成長中的生命去看待。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注意時間、場合、方法、態度,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寬松氣氛,為學生接受教師批評創造良好的心理境界,那樣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嚴責其過,寬容其人。嚴責其過是為了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寬容其人是為了保持孩子的自尊心,使其擁有改正錯誤的信心。只要學生真正認識到錯誤,就不用再多說什么,就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要相信學生會改正錯誤的。公正的、考慮周到的、非傷害性的批評能使他們更清楚地認識錯識,使其學會控制自己。
人性化的班級管理文化建設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堅持,不斷地完善。只要我們能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精神,就一定能把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