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材料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男,漢族,年月出生,省市人,畢業于(畢業學校),(文化程度),(職稱),歷任(職務或工作經歷),現任市建工股股長;年被評為等光榮稱號。(自我簡介,突出特色)。自從擔任市建工股股長以來,同志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不斷加強安全文明生產管理,全面深入地開展建筑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通過多項措施并舉,創新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質量安全措施,真正讓各項工作職責有效落實,有效地杜絕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力推動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工作平穩發展。
一、立足本職工作、真抓實干,積極開展建筑設計節能管理工作
同志從分管建筑設計節能管理工作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及建設部《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在本部門加強了對建筑設計節能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確保建筑設計節能工作取得實效,同志切實負責對建筑設計節能工作的領導,把建筑設計節能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重要工作,全面建立建筑設計節能管理工作目標責任制;通過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審查人員、管理人員參加的節能標準培訓工作,提高人員素質和水平,促進建筑設計節能工作全面開展;認真遵守和嚴格執行建筑節能相關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認真審查各建筑設計單位和施工圖,以保證節能設計效果和審查質量;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活動,對設計文件是否符合建筑節能方針政策,技術措施是否真正達到節能技術標準情況進行認真審核;對建筑設計節能工作常抓不懈,務求抓出實效,確保節能設計標準得到全面落實。
二、關注民生,以人為本,全力解決工程質量投訴問題
同志十分重視市民的住房質量投訴工作,認真抓好工程質量投訴信訪工作,設身處地為市民著想,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在提高住宅工程質量的同時,加大了對既有住宅工程質量問題投訴的處理力度。集中抓好矛盾排查調解和信訪工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部署信訪工作任務并親自接訪批次、接待上訪群眾近人次。把信訪隱患較好地解決在屬地,多次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重要信訪問題,暢通信訪投訴渠道。實行信訪受理、咨詢便民服務保障,為公休日的群眾信訪增設“便民訴求信箱”,制作““信訪咨詢服務直通車”(請結合實例補充)等民心工程舉措。同時推行電子信箱、網上信訪、公開電話、公眾服務熱線的便民措施,深化拓寬受理服務渠道,提升接待人員熱忱服務親情服務氛圍,搭建平臺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
對于市民反映的質量問題,采取多種方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查清事實,解決問題并跟蹤回訪。同時,積極找出施工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用于指導在建的施工工程,加大對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力度,確保消除建筑施工質量安全隱患。年月,同志接到地群眾關于住房質量問題的電話(或信件)投訴,反映外墻開列滲水,同志立即實地考察了產生滲漏的存在質量問題的工程部位,找到施工單位,對照原有的設計圖紙進行比對,對施工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問題,責令責任單位立即整改和賠償,同時要求投訴中心工作人員節日不休息,繼續跟蹤,發現動向及時上報,直至問題的徹底解決,確保住宅工程的使用功能,有效保證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努力消除建筑施工安全隱患
同志在工作中,積極落實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主體責任,認真履行工程質量安全管理職責,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廉潔執法,盡職盡責,切實履行好監督管理職責;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和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重點加強對有形建筑市場,特別是學校、醫院、住宅區、工業聚集區等人員密集場的施工活動的監管。年,某建筑施工單位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違反基本建設程序從事工程建設活動,安全生產的投入和措施沒有落實到位,在責令整改之后也沒有采取補救的措施,同志找到施工單位企業負責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說服施工企業負責人加大投入購買設施,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認真落實各建設責任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消除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隱患
四、配合領導,抓好管理,保質保量完成部門工作
在分管建工管理工作方面,作為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認真配合上級領導的工作,積極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建筑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省建筑工程現場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情況,不斷提高執法管理水平,主動搞好優質服務,服務好企業,加大監督檢查,加大安全隱患的排查,加強對各建設企業安全教育培訓的監督檢查,加強對本市轄區內建筑的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敢抓敢管,不折不扣地履行質量安全法定職責,嚴肅查處違法、違規、違章、違紀等行為。堅持服務群眾,提高服務質量的原則,真正做到落實宗旨、服務第一,任勞任怨、勇于吃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和任務。
***能夠做到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努力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在工作作風方面做到講時間、講效率、遵紀守法,勤政廉潔,注意維護部門形象和個人形象,在人民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公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