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農業發展現況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勞動生產力、資源產出率和產品商品率為途徑,以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為支撐,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學習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提高了現代農業生產能力。
準確把握現代農業內涵
現代農業概念各異,內涵豐富。我國綜合各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經驗,結合農業發展現狀和國情,把現代農業定義為: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提高勞動生產力、資源產出率和產品商品率為途徑,以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為支撐,建成農工貿緊密銜接、產加銷融為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形態和多功能的產業體系。
作為一個基本的產業形態,現代農業的基本特征表現為:
生產過程機械化。即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在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中采用機械化作業。
生產技術科學化。即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提高產品產量、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保證食品安全。
增長方式集約化。即摒棄傳統的粗耕簡作,推廣現代的精耕細作,把增產的基點轉到挖掘內部潛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綜合效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
經營循環市場化。即投入——產出——消費的經營循環都通過市場來實現。
生產組織社會化。即農業生產與流通活動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通過市場主體有機聯系起來,以達到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勞動者智能化。即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者,必須具備現代化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
推進現代農業的基本路徑
加大農業產業化推進力度。立足本地自然和人文優勢,培育主導產品,優化區域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種物質、非物質產品和產業。重點是立足糧食、油料、棉花、生豬、水產、蔬菜、板栗、茶葉等八大產業板塊。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強化區域布局,突出發展優質無公害稻米、“雙低”油菜、高品質棉花、無公害蔬菜等;重點發展三元雜交豬、奶牛、良種蛋雞,小龍蝦、魚回魚、螃蟹等特種水產品養殖。圍繞優勢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重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規模經營板塊,走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之路,促使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加大現代農業市場化發展力度。深化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推動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合理流轉和優化組合,實現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規模經營和效益農業發展。加快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進程,打造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產業鏈。調整農業區域結構,促進區域間的分工與合作,提高區域分工的綜合效益,進一步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步伐,搭建市場、信息服務平臺,促進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加大龍頭企業的發展力度。研究制定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優惠政策,各級財政要逐步增加對農業產業化的資金投入。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財政、金融等部門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財政貼息和信貸支持,支持龍頭企業加大技改和現代化生產流程建設力度,重點發展和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實行政府主導、分類指導、多元投入、分步實施,加大農業基礎項目建設力度。充分抓住擴大內需的有利機遇,抓緊水利節水灌溉項目、沿江大中型泵站改造項目、病險水利整險加固項目建設,加大農田改造、土地整理、農村公路和長防林、血防林工程、萬戶農戶“一池三改”項目建設力度,不斷改善生產條件,廣泛開展“農業生產清潔化、城鄉環保一體化、村莊整治生態化”建設活動,促進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生態家園建設。
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機制。以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為核心,將新成果展示、技術培訓和農技推廣三個職能相結合,對推廣項目進行公開招標競爭,對技術推廣項目實行基金化管理,通過競爭申請或公開招標,有效地提高技術推廣效率。建立多形式、多樣化農業技術推廣平臺,支持和鼓勵科技市場、科技特派員、科技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園的建設。
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推廣“油—稻—稻”“瓜—稻—稻”高效栽培模式和“豬(雞、牛)—沼(液、渣)—菜(果、魚)”資源綜合利用模式。引進現代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發展標準農業、無公害農業、生態農業、可持續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高新農業科技成果為依托,以高新技術、新品種示范為核心,以綜合配套技術應用為保證,建設無公害、高標準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