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業與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源自美國房屋抵押貸款風波的次貸危機(SubprimeMortgageCrisis)急風驟雨般從美國波及歐盟、日本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造成經濟的急劇放緩,并伴隨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造成了一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GlobalEconomicalCrisis)。這場危機既是過去20年美國經濟泡沫的總破滅,又是自由資本市場的一次強地震,將對未來幾年的全球經濟前景形成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這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已經逐步向全球實體經濟蔓延,造成市場消費和投資信心大幅下降、市場需求明顯減少,經濟增速激劇放緩,世界經濟一蹶難振。
雖然,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短期直接影響總體上不會太大。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經濟長期發展不可能不受影響,主要表現在,境外投資風險明顯加大、出口增長明顯放緩、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加大、國際收支不平衡明顯加劇、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境地。為此,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應對措施頻頻出臺。在此環境下,縣域經濟豈可不受影響而獨善其身?豈可信步經濟大潮之外而墨守成規?認清國際形勢、緊抓國內政策、認真應對危機、減輕消除影響、潛心經濟發展,方是全縣上下的當務之急。
一、金融危機對我縣經濟發展不利影響開始顯現
1、金融業首當其沖,所受影響不可低估。一是證券業損失慘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自年下半年起,股市下跌幅度高達70%,證券投資者蒙受巨大經濟損失。申銀萬國證券資料顯示,年上半年我縣入市股民3000多人,目前股票、基金市值蒸發高達7600萬元。二是個人消費貸款增長緩慢。房地產業貸款占比逐月下降。購房需求有所減少,個人消費貸款增長緩慢。中長期個人消費貸款增加額為812萬元,相當于同期的33.2%,下滑近70個百分點。中長期個人住房貸款增加額為2521萬元,相當于同期的24.6%,下滑74個百分點。三是產業性保險嚴重不足。年我縣保險行業共完成保費收入1.3億元,比上年有所增長,然而,產業性的保險業務少之又少,其中,以水稻、牲豬、農房、奶牛等特色農業為主的農業保險業務為842萬元,僅占全縣保險業務總量的6.6%,保險規模明顯偏低。
2、工業經濟影響明顯,利潤稅收雙雙探底。其一,年12月份,我縣工業經濟增幅出現較大回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243萬元,與11月份相比,增幅回落5.7個百分點,為最近22個月以來的最低月度增幅,全縣工業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增大。其次,工業用電增速回落,去年10月份和11月份,分別比上半年回落3.07和8.15個百分點,11月份則出現近年來首次下降,降幅達到14.1%。三是上半年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下半年成品價格一路走低,部分企業效益急劇下降。對等10家骨干企業調查顯示:年共實現工業產值12.2億元,銷售回籠近9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上升16.4%、7.2%。然而,原材料價格上升,成品價格走低,企業利潤、稅收開始下滑。10月份,10家企業月度利潤386.2萬元、稅金229.8萬元,僅占4月份31.1%和74.1%,利潤和稅收大幅下滑,雙雙探底。
3、“三農”增收困難增多,壓力增大。“三農”增收直接關系到我縣經濟發展大局,金融危機在相當程度上加大了“三農”增收難度,對完成今年我縣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帶來諸多困難。一是農資價格上漲、農產品收購價格下降導致農民減收。農藥、肥料、柴油等主要農資價格大幅度上漲,據測算,農業成本每畝上漲50—60元。水稻、棉花是我縣農業兩大支柱產業。年受自然災害影響,棉花減產、降級,收購價格一路走低,由每斤2.9元下降到1.5元,僅此,家庭收入戶平減收870元。二是農民工大量返鄉滯留。據勞動就業部門介紹,我縣有24萬人長期在外務工,主要活躍在沿海一帶,年創純收入22億元。由于沿海地區部分企業生產的收縮、歇業或破產,年下半年,我縣有6萬農民工提前返鄉。截止年元月末,農村滯留農民工3萬人,減少打工收入近3億元。
4、財政收入增速減緩,支出增大。年12月末,我縣完成各級財政預算收入49300萬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8000萬元。年10至12月份,地方財政收入6638萬元,同比大幅減少,降幅達到29.8%。元至8月份、元至10月份、元至12月份,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52.85%、49%和34.8%,增速下滑,呈逐月萎縮趨勢。同時,全縣財政支出完成97400萬元,同比增長19.59%。
二、金融危機對我縣經濟發展是“危”中有“機”
我縣處于工業化中期和經濟起飛階段,主要靠工農業支撐,靠投資拉動,經濟外向度相對較低,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所受影響相對較小。我們要在危機中認真應對危機、規避危機,在危機中努力尋找機會,轉“危”為“機”,確保投資高速增長、基礎產業平穩發展,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1、經濟活力明顯增強,發展態勢不可逆轉。近年來,全縣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跨越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特色城鎮化,呈現快速、高效、優化、強勁的發展態勢。一是加快了園區建設。年全縣引進項目69個,協議投資40.9億元,爭取國家投資項目62個,資金3.11億元,初步形成了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機械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建筑建材等5個產業集群。園區企業實現產值18.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60%,同比增長86.1%。二是夯實了發展基礎。年全縣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2.2億元,增長15.8%,財政收入4.9億元,增長32.1%,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9億元,增長49.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41.5億元,增長29.1%,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三是完善了發展框架。獲得了全省“最佳金融信用縣市”、“平安縣市”稱號,成功創建全國糧食、油料強縣,全省畜牧、水產大縣。
2、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埋頭苦干大有可為。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目標,我縣今年經濟發展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以產業集群為方向,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通過培育產業集群,推進園區建設,壯大中小企業,全力實施“一主三化”和“工業強縣”戰略,推進“5122”工程,即培植10個產業,支持一家企業產值過10億元、10家企業產值過億元、精心培育10個品牌,新增稅收過千萬元企業1家,新增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推進20個重點工業項目。二是以農民增收為中心,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要以工業化的理念、市場化的辦法、產業化的思路、改革創新的舉措,創建農業大縣,扶持壯大龍頭,加速結構調整,扶強專合組織,加大新農村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的大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確保水稻種植80萬畝、油菜45萬畝,力爭新增畜禽水產養殖小區20個以上,全年生豬出欄90萬頭、家禽存籠1800萬只,新建千頭奶牛牧場1個;水產養殖面積突破15萬畝,小龍蝦養殖面積過5萬畝。新發展1家國家級、3家省級、5家市級龍頭企業,申報認定150個品牌農產品。三是以城鄉統籌為原則,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堅持建設和經營、產業和特色、管理和創新相結合,大力實施“強鎮、興村、富民”工程,一鎮一業一特色,一村一品一亮點,特色立鎮,產業興鎮,文化活鎮。
3、國家政策頻頻出臺,發展機遇不可喪失。針對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的急劇振蕩,圍繞“保增長、擴內需、促轉型”,中央采取了靈活審慎、富有彈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出臺了更多有針對性的貨幣、財政、外貿等政策措施。一是擴大發展投資規模。年國務院提出了4萬億元龐大刺激經濟計劃,國家發改委增加投資1000億元,年預算內投資將增加到2000億元,投資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了加大投資、擴大內需的十八條意見,決定今后兩年內投入財政資金150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5萬億左右。二是加快惠農強農步伐。以全會為標志,啟動新一輪農村改革,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擴大內需奠定堅實基礎。三是推行積極財政政策,提高企業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鼓勵企業技術改造,增加社會保障和科技創新支出等。四是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加大銀行信貸資金支持力度,允許地方政府發債、擴大小額貸款試點范圍、加快農村金融市場發展等。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于我們這個魚米之鄉的農業大縣,是極好的發展機遇。
三、縣域經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重在“五要”
很顯然,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無法估量,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面對這種形勢,我們既不能麻木不仁、充耳不聞、坐山觀虎,也不能悲觀沮喪、消積應對、隨波逐流,而是要靜下來,沉下去,把握時局,研究政策,做好自己。
1、要堅定信心。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要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應對危機中求得新的更大的發展。政府、企業、職工都要敢于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新聞媒體在輿論宣傳上要多正面引導,增強民眾、投資者和企業的信心。要引導企業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信心,克服悲觀情緒,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找準定位,探索尋求生存發展的思路,積極有效地化解困難抵御風險。
2、要搶抓機遇。一是要把握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內需的機遇,爭取多上項目、上好項目。要結合我縣的比較優勢和長遠發展規劃,策劃和包裝一批項目,與國家和省市的有關政策進行對接,力爭有更多的項目進入中央和省市重點項目的籠子,爭取更多的份額。就工業而言,當前重點是爭取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項目,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創新能力的增強。二是把握國家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機遇,爭取重點項目和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要加大金融機構的協調力度,切實爭取重點產業項目配套信貸支持,加快項目建設。各金融機構要充分利用人民銀行取消信貸規模限制、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有利時機,認真落實好已出臺的金融支持政策,簡化中小企業貸款程序,將信貸資源更多投向中小企業,重點滿足符合產業和環保政策,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的流動資金需求。
3、要研究政策。要針對本地的產業和情況,結合國家和省市政策措施,研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和解決當前現實問題的措施。如技術創新的支持、高新技術產品的獎勵、扶持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產業等等。當前特別是要研究支持中小企業實行產業轉型和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求,調整企業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向專、新、特、精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4、要破解難題。中小企業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是一個普遍性難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這一問題更加突出,政府和金融機構都要千方百計破解這一難題。一是要協調好銀企關系,落實信貸政策。年要繼續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一批企業解決資金困難,幫助一批企業健全財務制度,幫助一批企業提升信用等級。二是要切實搞好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年擔保中心資本金要達到3000萬元,中小企業將會獲得9000萬元以上的銀行信貸資金支持,作用和效果立竿見影。三是要解放思想,開展個人信貸業務。大膽嘗試、大膽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建立小額信貸公司,緩解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四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支持。縣政府要增加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對中小企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財政支持力度。
5、要優化環境。一是要抓緊落實有關政策。國家取消了100項收費項目,目前要盡快落實到位,以減輕企業負擔。二是要兌現承諾。政府已經出臺的政策,包括承諾的如減免稅費、對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入獎勵辦法等優惠政策,都要落實到位。三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減輕人民群眾后顧之憂。四是要擴大政策性“三農”保險品種和規模。要繼續擴大以水稻為主的農產品保險規模,將小麥、棉花等農產品納入保險范圍。縣財政要按照政策要求,積極分攤農業保險保費,鼓勵保險公司開辦農業保險業務積極性。加強保險與信貸業務的結合,提高農村吸納信貸資金的能力。五是要加大服務力度。各級政府要組織機關干部到受金融危機影響大的企業上門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幫助企業出主意、當參謀,為企業排憂解困,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