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中的鄉(xiāng)土融合范文

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中的鄉(xiāng)土融合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中的鄉(xiāng)土融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文學期刊發(fā)展中的鄉(xiāng)土融合

1815年8月5日,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連共同主編的《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在馬六甲創(chuàng)刊,它是近代以來以中國人為對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揭開了中國期刊史的序幕。“察世俗”可能是英文“Chinese”的譯音,“每月”即月刊,“統計傳”即雜志的意思,也就是說,第一本中文期刊的名字應該叫作“中國月刊”,盡管該刊每期只有五至七頁,文字量不足兩千,印量只有區(qū)區(qū)500到1000冊,而且是免費散發(fā)的形式在南洋華僑中傳播,但是,這本存世80多期的期刊,卻是中文期刊的鼻祖。1872年11月,《申報》館以文藝副刊形式,開始出版每月一期的《瀛寰瑣記》[1](后更名《四溟瑣記》、《寰宇瑣記》)。24開線裝本的《瀛寰瑣記》側重文藝,刊發(fā)的文章有隨筆、詩詞、書信、散文、人物小傳、專著序跋、譯作等等。《瀛寰瑣記》還曾連載的蠡勺居士譯的小說《昕文閑談》和靜軒居士譯的日本名著《江戶繁昌記》,雖然《瀛寰瑣記》只辦了5年,到1877年2月停刊,但是,它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期刊,期欄目設置和內容框架基本上涵蓋了文學期刊所涉及的領域。《瀛寰瑣記》對我國文學期刊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第一本中文文學期刊,《瀛寰瑣記》為后來的文學期刊發(fā)展樹立了模式,也為文學期刊的發(fā)展和傳播帶來靈感。

一、我國文學期刊的啟蒙時期

就在《瀛寰瑣記》逐漸打開文學期刊市場的同時,1876年冬,上海機器印書局開始出版沈飽山編輯的《侯鯖新錄》[2]。該刊曾發(fā)表秦云的《裁云閣詞鈔》、張維屏的《海天霞唱》、朱蔭培的《蕓香閣尺一書》、六幸翁的《花海四游圖記》等。1892年2月,《申報》館又創(chuàng)辦文學雜志《海上奇書》,由韓邦慶編輯。它的前10期為半月刊,后改為月刊。到清末,上海中小商人和一般市民階層不斷壯大,構成都市新型的大眾群體。其中不乏一些閑暇之人,他們的文化消遣需求,對文學期刊的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文學期刊從誕生開始,就始終和社會發(fā)展聯系在一起,這一點,在文學期刊啟蒙時期就可以得到印證。中國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為展開的他們的維新運動,開始在各地組織學會創(chuàng)辦報刊,從而“結束了外國人在中國壟斷創(chuàng)辦雜志的舊時代,開始了由中國人揮寫中國近代期刊史壯麗畫卷和首創(chuàng)民間辦刊,并議政、參政的新時代”[3]。在中國期刊發(fā)展初期,文學期刊是最活躍的,可以說,是文學期刊對推動中國期刊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十八世紀初期創(chuàng)刊的57種文藝雜志中,以小說命名的就達26種之多。僅上海一地出版的文學期刊,就占全國總數的80%以上。影響較大的是被稱為“清末四大文藝雜志”的《新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林》和《繡像小說》。其中由梁啟超主編的《新小說》于1902年11月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刊,從第二卷起由上海民智書局發(fā)行,至1906年1月停刊。《新小說》是晚清最早提倡新小說的文學期刊,其編排體例、作品內容對后來的文學期刊影響很大。該雜志以發(fā)表小說為主,并刊登劇本、詩歌、燈謎、譯作和文藝理論文章,主要撰稿人有梁啟超、吳趼人、羽衣女士、春夢生、曼殊室主人等。梁啟超的小說《新中國未來記》,吳趼人的成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痛史》《九命奇案》,均發(fā)表在《新小說》上。這本雜志還開創(chuàng)了中文期刊傳播外國文學的先河,最先刊登了托爾斯泰、拜倫、雨果等外國文豪的頭像,還譯載《世界末日記》《電術奇譚》《雙公使》、《神女再世奇冤》等外國小說。在文學期刊的啟蒙時期,文學期刊雖然于社會政治發(fā)展息息相關,但文學期刊的運行模式還是以市場為主體的。發(fā)展初期的文學期刊都非常重視市場的作用,并借鑒了外國期刊的運行機制,創(chuàng)造性地將中國讀者所關心的內容融入其中,雖然其歷史都很短暫,但卻反映了文學期刊與讀者的緊密聯系。文學期刊從一開始,就把握住了為讀者服務這一主線。綜合起來,啟蒙時期的文學期刊都有“創(chuàng)新、融合、研究”三大特點。盡管每本雜志的重點有所不同、欄目各異,但都積極譯介外國優(yōu)秀小說,尤其鄉(xiāng)土作品的融入,給國內文學造成一種新氣象。

二、時期的文學期刊

時期,雜志不僅數量大增,涉及內容也開始從文學領域擴展到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領域,出現了青年學生雜志、勞動者雜志、專業(yè)學術性雜志等。這一時期,時政綜合類雜志開始空前繁榮,文學雜志也開始走向繁榮期。1933年到1934年,中國雜志出版物達到空前的1200多種,1935年達到1518種,1935年成為中國雜志發(fā)展史上的“雜志年”[4]。其中文學雜志有143種。1932年5月,隨著《現代》月刊的面世,文學期刊迎來興盛的局面,文學期刊的第一個發(fā)展高潮也因此出現了。《現代》由施蟄存主編,從第三卷起由施蟄存、杜衡合編,第六卷第二期起由汪馥泉接編,上海現代書局發(fā)行。該雜志整合、強化了海派作家的文學趣味和藝術,陸續(xù)推出施蟄存、穆時英、劉吶鷗、葉靈鳳、杜衡等的許多體現流派特點的作品,登載了戴望舒、杜衡、李金發(fā)、林庚等人翻譯的大量具有西方現代主義色彩的作品,也發(fā)表不少左翼作家如王魯彥、魏金枝、沙汀、彭家煌等反映社會底層百姓生活的作品,還同步跟蹤和譯介國外的文學。在“現代”思想的主導下,施蟄存始終堅持使《現代》成為“綜合性的、百家爭鳴的萬華鏡”,強調“雜志的內容,除了好之外,還得以活潑、新鮮為標準”;開設“畫”專欄,用稿范圍為“中外古今文藝上有價值或趣味的圖版”;又開辟“編輯茶座”欄目,加強同讀者的交流。正因如此,《現代》成為當時著名的文學期刊。左翼雜志的迅猛發(fā)展,是這一時期文學期刊發(fā)展的另一個重要特點。1930年,中國左翼作者聯盟成立,一些有影響的文學雜志相繼問世,如矛盾主編的《文學》,巴金主編的《文學季刊》,魯迅編輯出版的《莽原》《朝花旬刊》等,這些雜志對推動文學期刊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彰顯了文學期刊明顯的時代特征和歷史使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普通话国产对白在线|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91黑丝国产线观看免费|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97性无码区免费| 娜露温泉无删减视频在线看| 主人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视频| 暖暖在线日本免费中文| 亚洲最大激情网| 特级毛片www|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色婷婷丁香六月| 国产大尺度吃奶无遮无挡网 | bt天堂在线最新版在线| 国产黄色片91| jizz免费看| 岳一夜要我六次|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www.插插插| 老师的奶好大摸着好爽|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天堂网www最新版资源在线|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中文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www日本|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jizz性欧美2|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