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開區科技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在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在市科技局的關心指導和轄內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我區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開發區科技工作全局,緊緊抓住“支撐引領產業發展”這一主題,圍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服務水平”這一目標,落實“科技項目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創新體系建設”三個抓手,促進科技工作上臺階與區內項目建設相結合,開創了科技工作新局面。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科技工作開展情況
(一)內引外聯,一批高科技項目落地
今年以來,經濟開發區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有效載體和中心工作,緊盯市場、產業和國家政策投向,不斷增強項目建設的預見性和超前性,選擇了一批符合產業規劃、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項目,使項目建設的數量和質量有了較快提升。全年全區共實施投資超千萬元項目22個,總投資102.42億元。其中,續建項目6個,總投資59.8億元;新建項目16個,總投資42.62億元;在實施的超千萬元項目中,竣工項目5個。儲備項目26個。明年擬安置入區項目12個,總投資15.2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9個,總投資13.8億元。
其中,總投資16.8億元的圣春冀暖散熱器有限公司新建太陽能新能源一體化集成項目一期工程,總投資3億元的春風集團新建年產3000萬片新型散熱器項目已竣工投產;總投資20億元的優尼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高品質鑄件項目,總投資12億元的可耐特公司高等級復合材料項目繼續建設,優尼克項目6座1萬平米的車間和可耐特項目兩座3.4萬平米,一座1.4萬平米車間主體均已完成;總投資4億元的葵花藥業中藥現代化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1.6億元的天鴻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香精香料項目,總投資2.1億元的天然氣綜合站項目和天然氣汽車改裝檢測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北京太陽大地公司新建數碼影像噴繪材料及新型數碼打印機生產項目,總投資2億元的京冀防爆電器儀表有限公司阻燃復合型電纜橋架項目開工建設。
(二)圍繞龍頭,壯大創新型產業集群
今年以來,經濟開發區加快結構調整優化,堅持做大規模和提升水平兩手抓,積極引導項目建設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效能型轉變,由污染粗放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著力引進優質高效、科技創新項目,膨脹產業集群,加速產業的轉型升級。采暖鑄造產業,以春風集團汽車精密鑄件、優尼克高端鑄件、中申標準件等項目為龍頭,以工業大學鑄造研發中心、春風采暖鑄造生產力促進中心為技術支撐,采暖散熱器由原來的鑄鐵散熱器為主,向輕型散熱器與鑄鐵散熱器并重,同時加快發展汽車、工程機械、高速鐵路精密鑄件,發揮短流程鑄造優勢,努力打造中國北方最大的綠色現代鑄造產業基地。化工產業,以晉煤銀海精細化工、中科能源煤拔頭等項目為龍頭,以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技術為支撐,加強與冀中能源、昊華集團的戰略合作,積極對接千億噸鹽礦開發,啟動鹽化工園,加快發展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努力打造全省的循環經濟示范區。玻璃鋼產業,以可耐特公司、中意公司為龍頭,以可耐特聚合物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意復合材料行業技術中心為技術支撐,加快發展大型柔性智能制造設備、雙層油罐、電解槽、凈化槽、風機葉片等高端產品,配套發展玻璃纖維、樹脂等原材料產業,努力打造中國復合材產業名城。
(三)統籌服務,扶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
今年以來,經濟開發區主動與市科技部門對接,強化科技項目選題、跑辦力度,積極抓好科技項目培育、儲備、實施,確保儲備一批,爭取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促進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研實力的提高。2014年,區內中科能源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我區擁有的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家(中科、中意、可耐特、春風銀星、華沖)。市暖氣片有限責任公司“智能螺旋擾流換熱式燃氣采暖熱水爐”項目、可耐特公司“高安全性S&F雙層儲油容器”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可耐特公司“乙烯基酯樹脂混凝土整體澆注電解槽”項目,“玻璃鋼固廢低成本循環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和市天鴻精細化工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乙酸異戊酯合成新工藝”項目列入省科技支撐計劃,并獲得無償科研經費支持;圣春冀散熱器有限公司承擔的“鋼制散熱器數控多槍自動焊接系統”、春風鑄造有限公司承擔的“高爐—中頻雙聯短流程鑄造鐵路精密扣件研發及產業”等兩個省級科技計劃通過驗收。同時開發區還配合市科技部門積極組織篩選申報2013年國家和省級的科技計劃項目。
(四)完善載體,謀劃科技創新新平臺
今年以來,經濟開發區積極按照特色化、專業化、優勢互補的原則,有針對性的安排科技項目入駐各專業園區,著力調優項目布局,促進專業園區內企業配套發展,延長產業鏈條,發揮產業集群效應,把產業做大做強,把專業園區做大做強,在建設現代鑄造園、復合材料園等專業園區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載體,謀劃建設了南部工業新區和西王循環經濟園。其中,南部工業新城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一期開發面積5000畝,是今后幾年科技創新項目建設的主戰場。南部工業新區按照“管委會+公司”的模式,加強與華夏幸福基業等公司合作,引入專業園區運營管理公司進行建設和管理,筑巢引鳳,吸引高端企業、優質項目入駐,建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創新能力強的現代工業園區。規劃建設10.6平方公里的西王循環經濟園,精心謀劃編制產業規劃和園區總體規劃,充分發揮毗鄰寧晉鹽礦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鹽化工、精細化工。目前確定或初步確定7個項目進駐循環經濟園。其中,亞東集團投資16萬噸POP及研發中心項目計劃提前入駐建設。
(五)強化意識,開展專利提升行動
今年以來,開發區加大了“專利提升行動”的宣傳力度,積極園區內消除零專利企業,強化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與企業零距離接觸,面對面服務,繼續開展園區專項提升行動,全年消除零專利企業10家,為8家企業開展了專利服務,有2家企業分別申請了6件和4件專利,5家企業專利申請文件正在撰寫。同時加大對可耐特公司、冀能公司等省市專利創新試點示范企業以及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的幫扶力度。
二、各項年度任務目標完成情況
2014年全面推進開發區主體園區,現代鑄造園、復合材料園、醫藥物流園等“一區多園”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為企業入駐承諾“九通一瓶”,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把園區建設成為體制機制創新和科學發展的示范區、科技創新的先導區。全年開發區內培育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各類型產學研示范企業、科技創新企業10家以上,組織區內企業引進、開發新產品并申請專利分別達25種以上。同時充分發揮開發區創業中心和興冀中小企業創業輔導園的綜合服務作用,主動對接我市優勢產業,吸收了20家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入駐。
三、工作中的問題與不足
雖然開發區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不足,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與園區經濟總量和發展規模不相適應。雖然區內企業眾多,經濟總量較大,但科技創新能力與其他開發區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企業總體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二是科技創新對園區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除了引入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外,已入駐企業應當在高新技術產品、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高新技術增加值的增長。三是科技創新機制與平臺不夠完善與豐富。開發區在科技創新風險投資、人才智力平臺建設、產學研合作成果轉化扶持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