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民健康工程工作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深入開展市農民健康工程先進鎮創建活動,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落實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切實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農村衛生工作整體水平,為實現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二、工作目標
鎮達到農民健康工程先進鎮標準,確保年內順利過省市農民健康工程先進鎮考評、驗收。具體指標為: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率達到95%以上,實際補償比達到35%以上;
2.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完成率達到95%以上,其中甲乙類傳染病總發病率控制在190/10萬以內,計劃免疫“五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孕產婦、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20/10萬和10‰以下;
3.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率達到100%,其中6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鎮至少建成市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2家;
4.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資格合格率達到100%,完成培訓任務;
5.農村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到60%以上;
6.農村居民對農民健康工程綜合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三、主要任務
1.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以“控制醫療費用,提高保障水平,加強規范管理,增強服務能力”為重點,推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提高籌資標準,擴大資金總量。探索建立新農合籌資動態增長機制,加大各級財政支持力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基金規模,按照省市要求提高人均籌資標準。進一步規范參合人員資金收繳辦法,不斷擴大新農合覆蓋面,確保城鄉居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
二是完善補償方案,提高受益程度。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科學測算和合理確定支付范圍、標準和額度。及時調整完善補償政策,合理設置住院醫藥費用分段補償比例,對容易導致因病致貧的高危費用段體現政策傾斜,努力做到當年基金結余率和實際費用報銷比例達到上級要求,提高參合人員受益水平和對新農合的滿意度。
三是加強基金管理,確保運行安全。嚴格執行基金管理辦法、基金財務管理辦法和基金會計核算辦法,進一步規范合作醫療基金預算、支付、結算和管理。不斷完善基金使用跟蹤管理制度和年度審計制度,堅持基金安全可靠的運行模式,堅持基金封閉運行,堅持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相分離,互相監督,保證安全。
四是強化監督檢查,規范醫療行為。綜合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督促醫療機構認真執行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落實“四公示”、“五合理”制度,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健全定點醫療機構準入和退出機制,過日常檢查和年度考核,對定點服務工作進行評價,促進醫療機構為參合人員提供質優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
2.著力抓好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按照“多勞多得、獎優罰劣”的項目化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考核體系,優化獎懲機制,做細抓實三大類八大項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一是實施綜合防治,控制重大疾病。加強重點人群艾滋病行為干預與主動監測,突出結核病發現與督導治療兩個重點,組織實施血防查滅螺、查治病,強化腹瀉病檢索等霍亂防治措施,關注人禽流感、重癥豬鏈等新發傳染病。規范計劃免疫接種門診建設與管理,探索開展預防接種知短信服務,努力提高預防接種率和服務水平。
二是強化健康促進,完善慢病管理。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宣教活動,努力提高衛生知識入戶率、重點人群健康行為形成率。免費為60歲以上居民及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等慢性病病人進行健康體檢,進一步規范居民健康檔案,切實提高慢性病發現率、管理率。積極推行35歲以上病人首診測血壓制度,力爭免費測血壓全覆蓋。
三是堅持重心下移,加強監督監測。配合市衛生監督所力量整合聯動,衛生監督觸角向村居延伸,提高衛生監督履蓋面,增加監督執法頻次,嚴厲打擊不法行為。重點加強食品、醫療市場衛生監管,著力抓好餐飲消費安全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大公共場所、學校、職業衛生等綜合監督執法力度,切實解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四是狠抓規范服務,提升保健水平。重點實施婦幼保健計算機網絡管理,探索孕產婦服務券運作模式,實行基層婦幼保健“由下而上”服務,加強流動人口的孕產婦及兒童管理,優化婦女病普查普治方法。鞏固愛嬰醫院長效管理成果,力爭一級醫院婦產科標準化建設申請單位全面達標。抓好幼兒園衛生保健合格評審,強化集體兒童衛生保健管理。
3.切實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圍繞改善基礎條件和提高服務能力,加強統籌規劃,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建立鎮村二級、防治結合、多元投資、分工合理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
一是完善設置規劃,合理調整布局。以增強農村衛生機構功能和提高服務能力為核心,根據行政區劃調整,結合現有醫療機構設置情況,整體規劃農村衛生資源布局。辦好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每個行政村或3000~5000人口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確保農村居民出行15分鐘內能得到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是加快基本建設,改善服務條件。嚴格按照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標準,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過多渠道籌措資金,采取新建、改擴建等多種途徑,加快建設進度,全面改善農村衛生機構服務條件。市對過考評驗收的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以獎代補或免費統一配送基本設備。
三是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水平。繼續深入開展示范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創建活動,進一步轉變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功能,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切實承擔起為轄區居民提供“六位一體”的服務職能。積極探索社區責任醫生和雙向轉診制度,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醫療服務新格局。
四是開展在職培訓,加強隊伍建設。繼續做好鄉村醫生全科醫學轉崗培訓,扎實開展鄉村醫生中專學歷補償教育,著力提高鄉村醫生學歷層次和業務素質。進一步加強對鄉村醫生執業活動管理,依法加大對鄉村醫生超范圍用藥的查處力度。配合市有關部門探索并出臺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努力解決鄉村醫生后顧之憂,維護鄉村醫生隊伍穩定。
四、保障措施
1.加大組織力度。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標,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要及時調整農民健康工程領導機構,加強組織協調,形成整體推進的工作合力。要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將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確保農民健康工程順利實施。
2.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鎮有線廣播、黑板報等陣地,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宣傳和表彰組織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的先進典型,努力營造有利于農村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民健康工程的良好局面。
3.加大督導力度。鎮農民健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及時了解各地工作進展情況,每季度至少一次組織人員深入一線,加強調查研究和業務指導,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健全完善創建督查制度和后進單位重點管理制度,推動創建工作順利開展和平衡發展。
4.加大考核力度。健全鎮級考核評估機制,將服務到位情況和農村居民滿意程度作為考核評估的主要依據。鎮每半年對轄區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自查、自評,并將考核評估結果與專項補助資金核撥掛鉤,確保農民健康工程實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