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共青團工作運行規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五期
一、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共青團工作
在議大事、懂全局和管本行的關系上,既要懂得全局、服務大局、緊密圍繞,又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二者應融為一體。脫離中心,另搞一套,團的助手功能難以體現,而且容易出現方向性的偏誤。圍繞中心卻不善于積極主動地開展有青年特色的活動,消極被動,團的助手功能同樣難以實現。團中央老書記對此有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團和黨的這種關系就好比地球和太陽,地球要在一定的軌道上圍繞太陽公轉,沒有公轉,就會脫離軌道跑出太陽系,不成其為太陽系的行星;但在公轉中地球又要有自轉,沒有自轉,公轉也就失去了動力。歷史證明,共青團在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時,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地開展活動,才能成為黨奮發有為的得力助手。在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年的關系上,共青團要善于在服務大局中服務青年,通過服務青年提高服務大局的力度。俗話說:“干活不隨東,累死也無功。”借用到團的工作中就是: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如果脫離黨的中心任務,勁使不到點子上,即使再忙再累,往往也會是勞而無功的。當今時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到建黨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周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實現振興中華的中國夢。“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譜寫壯麗的青春篇章”[3]。它是新時期黨對共青團的最高期望。團的十七大提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就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4]。這就是新時期共青團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的最新體現。
二、按照青年特點開展青年工作
共青團的工作對象是青年,而青年是人的生命歷程中從少年到成年的過渡期,其身心發展和社會需求都具有不同于少年和成年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團的全部工作必須從青年的實際出發,工作的要求、內容和方法,都要細心體察和照顧青年的特點。九十多年來,共青團始終不渝地按照青年特點開展工作,在團結教育青年的工作中,生動活潑,充滿青春朝氣,突顯了青年工作的特色,證明了共青團的存在價值。不了解青年特點,不善于按照青年特點開展活動,團的工作就會因脫離青年而失去吸引力和活力,流于一般化和成人化,共青團就會失去存在的必要性。正如在《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一文中所說:“青年就是青年,不然,何必要搞青年團呢?青年人和成年人不同,女青年和男青年也不同,不照顧這些特點,就會脫離群眾。”[5]照顧青年特點,先要知道青年有什么特點。這就需要運用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對人的生命歷程中的青年時期與兒童少年時期和成年老年時期相比較,在分析其異與同中發現其特點。正是在這樣的分析中,我們認識到處在人生成長時期的青年與兒童少年和成年老年人相比,有著“五個高峰”和“四個最”的特點,即體力高峰、智力高峰、成就高峰、需求高峰和特殊需求高峰,是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的力量。這是共青團工作運行必須把握的基本特點。青年是一個流動的年齡群體,他們思維敏捷,接受新鮮事物快,總是站在時展的前列,因而共青團對青年特點的認識和把握,不能局限于身心發展的一般特點,應追隨時代的發展變遷了解各個時代青年的時代特征。這就需要經常深入到青年中去,調查研究,了解現時青年的思想觀念、社會需求、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新變化。只有這樣,共青團才能貼近青年,做到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需;只有這樣,團的工作運行才能追隨青年前進的步伐,不斷推進工作理念和思路、活動內容和形式以及工作機制的創新。如果不了解當下青年的時代特征,不了解當代青年喜新求變的意愿和興趣,只能陷于陳舊和老套,失去青年工作應有的活力。當今我們面對的青年是80后、90后,大量的是90后。同以往年代的青年相比,這個新生代的成長有三個特別坐標:出身于獨生,生活于市場,長成于網絡。三個特別坐標帶來的是這個新生代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特質。處于信息時代的新生代,他們的信息來源廣,接受的信息豐富多樣,故而視野比較開闊,思考問題比較新,思維的獨立性更強。張揚個性,標新立異,思想解放,勇于出新,對新鮮另類的文化和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追求非主流,希望走與前人不一樣的路,展現自己的風格。當代青年對微博、微信的喜愛,反映的就是這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
然而,他們生活的獨立性卻相對不足,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分析,也許這可以稱為:“精神的斷乳提前,生活的斷乳滯后。”近來校園中頻發的暴力事件,受害的都是同室學友。高校宿舍已成為大學生矛盾爆發的聚集地。許多大學生認為,現在寢室關系不好處。學生寢室關系的難處,反映了獨生子女一代獨立生活能力的欠缺。一群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顧及他人的年輕人共處一室,如果互無謙讓、諒解與包容,沖突必然不斷。還有屢屢發生的女研究生被騙事件,如被騙婚、被騙入傳銷、被拐賣,對這些女研究生下手的恰恰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高學歷敗在低學歷手下,反映的也是她們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的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低下。生活在經濟社會大發展環境中的新生代,隨著各項社會改革的推進,城鄉、地域、戶籍甚至國籍等對個人的限制日漸弱化,他們有學業、職業選擇的自主性,有發展個性特長的眾多機會,發展的舞臺空前開闊,對未來充滿憧憬。黨和政府對培養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視,使新生代追求成長成才、脫穎而出有了更為良好的機遇與條件。他們切實感受到,機會就在他們的把握中,并且重視“把握”,有勇于擔當和樂于奉獻的思想和行為。但在求發展的過程中,又經受著比以往青年更多的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住房壓力和婚戀壓力。當今迅猛發展的網絡,為新生代提供了認識世界的先進工具,他們可以由此打開了解各種信息的窗口,搜尋豐富多樣的未知信息,進行廣泛的交往和交流;更可以由此養成現代公民的文化素養。新興電子設備的流行掀起的觸屏風潮,讓不少90后沉浸于虛擬世界,成了新一代“容器人”。有如日本傳播學者中野牧在《現代人的信息行為》一書中分析的那樣:“容器人能看到對方的行為舉止,卻無法和對方達成心靈的默契,溫情的信任。長久生活在虛擬環境,更容易形成人格的孤僻封閉,情感冷漠,自以為是,更容易形成一種相互不兼容的內在碰撞和對抗。”新生代的人際交往,已使人們感受到了這樣的隔絕:“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為新生代營造了“衣食無憂、吃喝不愁”的生活環境,他們享受著父輩們從未有過的豐富多樣的物質生活,城鎮青少年中出現了“胖墩”增多的現象。過于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感官的快感又使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乏。“文化快餐”在90后中的流行,雖然也能調節一時的情緒,滿足淺層次的求知欲望,但把這類讀物作為閱讀的全部,長期沉迷于不費腦筋的輕飄與快樂,必將給精神世界帶來嚴重的營養不良,培養出一些跟隨網上“意見領袖”亦步亦趨而少有自己深度思考的粉絲。精神文化生活中雅的受冷和精品的式微,把新生代引向只有長度、寬度而缺乏深度、厚度的“扁平”之途。在當今社會的消費浪潮中,新生代已不再是“消極”的受眾,他們更喜歡張揚個性。80后的成長期,正值通過改革開放經濟走上高速發展道路的時期,容易產生的消費意識是:別人都買房、買車、買名牌,那我也要買。90后自幼就習慣了富足的生活,反而不易產生愛慕虛榮的心理。新生代的消費,在享受幸福生活中更為看重的還有心理上的得意與刺激,顯示個人的符號性主張。雖然客觀上也有“擴大內需”、“拉動經濟”之效,然而社會氛圍中的物欲橫流又使他們容易熱衷于感官的滿足而忽視理性,時而發生一些追求享受、回避奮斗、攀比奢侈、嘲笑簡樸等“去崇高化”的審美錯位。深入體察新生代的新特質,辯證地分析新生代身上的優點與不足,長處與短缺,進步與失誤,是引領新生代走向成熟的新課題。共青團對新生代的成長與發展,關愛與培育,都要理解和尊重他們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形成的新特質,順應他們的需要和追求,為他們提供符合其新特質的社會服務和教育引導。
三、找準規律不斷地開展青年群眾活動
不斷地開展青年群眾活動,是共青團工作運行規律的一大特色。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適合青年特點,都要體現于活動之中。團的各項任務的落實在活動,團對青年的凝聚在活動,團的功能發揮在活動。歷史經驗表明,共青團開展的青年群眾活動,是使組織充滿生機的載體,又是團結教育青年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有沒有活動以及活動影響力的大小,歷來都是廣大青年和社會各界評價各級團組織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標準。共青團開展的青年群眾活動,遍及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以及青少年身心發展和利益訴求等各個領域。各個時期開展的“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照顧青年特點”活動,積累了經驗,形成了傳統,并開發了許多著名的活動項目,推進了共青團活動項目的品牌化。共青團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引進市場經濟的品牌概念,把活動項目品牌化作為革新工作方式的一種手段。通過打造一個個社會影響廣、實踐效果佳、具有連續性和可操作的活動項目品牌,帶動一項項工作,帶動了全局的工作發展,使團結、教育和服務青年的工作落到實處。如今在全團已經形成的著名活動品牌至少有十大項:“新長征突擊手”、“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崗位能手”、“青年文明號”、“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雛鷹行動”、“保護母親河行動”、“青年中心建設”、“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這些品牌歷久不衰,已經成為共青團的常態活動,并根據新的時代需求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創造新的品牌。在開展豐富多彩的青年群體活動的實踐中,共青團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已經取得了一些規律性認識:(1)選準主攻方向。開展任何一項活動,團組織都要審時度勢,深入體察黨的需要和青年的意愿,在二者的結合上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選定主攻方向。防止不切實際、目標不清、方向不明。(2)體現青年主體地位。活動內容要著眼于青年中的大多數,有利于吸引大多數青年參與,防止只在少數人的小圈子里打轉轉。活動形式要力求生動活潑,具有青春活力,突顯青年特色,防止缺乏吸引力的呆板和枯燥。(3)有響亮的口號。每項活動都要有體現本項活動特色的口號。口號要簡短、鮮明、易記、上口、有鼓動性;要善于提煉青年中的鮮活話語,増強親切感,防止提一些空而無當且缺少特色的大話。(4)重心在基層。任何一項活動都要把重心沉到基層,在落實到基層上下功夫。各級團委要精心指導基層團組織貫徹落實,防止上面轟轟烈烈,基層冷冷清清,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圍繞黨的中心任務,按照青年特點,不斷開展青年群眾活動,既是共青團的立身之本,又是共青團工作運行的成功之道,已成為其發展的基本規律。共青團的歷史經驗證明,無論哪個時期,凡遵循這一基本規律,共青團就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卓有成效;凡偏離這一基本規律,共青團或缺乏吸引力難以覆蓋引領廣大青年,或力用不到點子上,勞而無功甚至出現偏誤。歷覽各個時代共青團干部的成長和發展,無不得益于共青團工作崗位的這種歷練。正是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的功力,鍛煉了團干部服務大局的全局觀念和做好本行工作的本領;正是按照青年特點的功力,鍛煉了團干部以人為本的觀念和聯系青年服務青年的本領;正是不斷開展青年群眾活動的功力,鍛煉了團干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本領。在團的崗位上得到的這些歷練,不但有利于團干部做好現職工作,而且為其日后被輸送到黨政等其他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也許是許多老團干能夠成長為各級領導骨干和社會中堅的一個奧秘。
作者:黃志堅單位: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基礎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