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黨政干部“怨官”現象的調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今社會中,黨政干部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今又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怨官”,它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對各種困難和矛盾而產生怨氣和牢騷的黨政干部。如果這一群體的“怨氣”過于旺盛的話,對自身來說,會導致工作不太順利,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狀況,在組織方面來說,有可能會使整個系統形成一種“怨風”的風潮,勢必會影響干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和信任力。只有查找原因,找到化解對策,才能讓他們在履職盡責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明確努力方向,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
一、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
(一)對當前領導干部心態,您的總體評價是。54%的受調查者是屬于“平平淡淡”,25.28%的受調查者屬于“整天抱怨、充滿牢騷”,10.34%的受調查者屬于“積極向上、勇于進取”,還有10.34%選擇了“其他”。由此可見,干部群體中有怨氣情緒的差不多達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二)您認為當前領導干部怨氣的輕重程度如何。認為干部中的“怨氣”、“重”或“較重”的占48.22%,其中40.22%的受調查者認為“較重”,49.42%的受調查者認為“一般”,認為“輕”或“很輕”的僅占受調查者的2.29%。由此可得出,大部分的人認為干部的“怨氣”是比較嚴重的。
(三)您認為哪類干部怨氣最大。在受調查者看來,有三類干部“怨氣”最重。一是縣鄉兩級干部,有34.48%的人認為縣級和鄉級的干部怨氣最大;有25.28%的人認為升職的希望渺茫“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怨氣最大;三是不予重用,被晾到一邊的干部,有16%的人認為,“不予重用,被晾到一邊的干部”怨氣最大。
(四)您認為造成干部怨氣的主觀原因是。受調查者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是“心態擺不正”(占63.21%),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不足(占36.78%),排在第三位的是“理想信念不堅定”(占28.73%),其他原因的是11.49%。
(五)您認為造成干部怨氣的客觀原因是。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不科學、不公正”(占81.6%),“社會風氣不良”(占63.21%),“收入待遇低與付出不匹配”(占56.32%)。另外,43.67%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團隊不和諧,受排擠,16%的受調查者認為領導下達的任務,在下級執行的時候相對較弱,有些甚至還不執行,還有16%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單位基礎差,缺乏資金和人才”。由此可見,絕大多數人認為“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不科學不公正”是造成黨政干部怨氣的主要客觀原因。
(六)對于“怨氣”較為嚴重的干部,您覺得上級領導應該如何做。覺得應該尋找一下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并找出醫治的方法的占受調查者74.71%,認為應“改正領導工作方式方法”的占72.71%,選擇“多做思想工作,講正氣,樹新風”的占到受訪者的65.51%。而認為對于怨氣干部應當“不予重用,晾到一邊”的僅占4.59%。從上邊的調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于“怨氣”干部,受訪者較少關注懲戒和處置措施,而更多地關注“怨氣”的消解方法。
二、造成黨政干部“怨官”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1.心態擺不正。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官本位”意識濃厚的國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里,官為百業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頭地。讀書是為了做官,做官意味著光宗耀祖。但是現在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人們不再把當官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從經濟收入的角度來看,與許多富豪相比,黨政干部的收入要低得多,即使是與稅務、工商、金融等部門相比,黨政干部的收入也差一截。2.能力欠缺。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人們對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對黨政干部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極大的挑戰。但是還有一些黨政干部沒有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缺乏應付自如的能力,由此產生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埋怨群眾覺悟低,不理解、不支持自己的工作等等。3.理想信念不堅定。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黨政干部追求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理想信念,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滿懷著必勝的信心去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但是也有一些黨政干部對科學理論不學習、不研究,由此產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現了理想信念的動搖。
(二)客觀原因。1.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的機制不健全。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三類黨政干部怨氣最大,分別是縣鄉兩級黨政干部晉升無望,遭遇“天花板”困局的干部和不予重用的黨政干部。他們怨氣所指的核心問題都是晉升預期的渺茫或破滅。而造成他們晉升預期渺茫或破滅的主要原因是現行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不健全。這種機制的不健全表現為任職年齡一刀切、論資排輩、任人唯親、任人唯上等方面。2.黨政干部的收入與付出不匹配。對于縣鄉兩級的干部來說,他們的收入除了工資能按月發放外,沒有其他更多的額外收入。而且干部的工資整體水平不高,與飛漲的物價、房價相比,干部收入的實際購買力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在下降。他們拿著最少的錢,卻干著最累的活,承受著最大的風險。3.團隊不和諧。個別領導干部把官場當成了自己的權力場,喜好搞“小圈子”,拉幫結派。在選拔用人的過程中,出現任人唯親、任人唯上的現象,客觀上影響了干部隊伍的和諧。
三、化解黨政干部“怨官”現象的對策建議
(一)從黨政干部的角度來看,必須要調心態、強能力、樹信念。1.調心態。名利上要有滿足感,黨政干部要對名、利、地位之類的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對自己的待遇及升降去留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在職務晉升的道路上總有人快一些,有人慢一些,在名譽方面,同樣也是有人獲得多一些,有些則默默無聞。攀比是不會得到幸福的,所以要好好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越是攀比,怨氣越多。經常想想那些為黨和人民事業而犧牲的英雄先烈,比比那些為黨和人民任勞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看看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難的群眾,任何官員都沒有理由怨天尤人。2.強能力。能力上要有危機感,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呈上升趨勢。面對各種新問題,不少黨政干部處于“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沒學會”的尷尬境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在出席2009年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中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提高六個方面的能力。這六種能力實際上都是黨政干部在工作中的“能力短板”。3.樹信念。思想上要有堅定感,20世紀90年代的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經歷眾多磨難而變得更加堅強,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原因是什么?最重要的一點是依靠了理想信念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未來的道路過程中,要始終相信共產黨,相信在其領導下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二)從組織部門的角度來看,必須要重教育、優機制、善溝通。1.重教育。一是加強價值觀教育。我們黨的干部不是封建官吏,而是人民公仆,要立志做大事,不能立志做大官。不圖地位高低,只圖事業有成,這是黨政干部應有的人生價值追求。二是增強黨性教育。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是黨政干部培訓的主陣地,肩負起黨性教育主渠道的重任。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黨校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加強黨校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學的內容要針對性地增強黨性教育,在加強學習黨性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結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將客觀世界的改進與主觀世界的改造相結合,要為加強黨政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觀念而努力,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精神素養。2.優機制。(1)優化晉升激勵機制———讓黨政干部在政治上看到希望。在嚴格執行談話、回避制度的同時,重要的是注意保留一些本地的干部融進縣鄉的領導班子中,鄉鎮干部中更加要結合一部分鄉土干部;而對于那些工作時間比較長久、表現優秀、工齡較大的干部,可以有計劃地將他們安排到縣級的單位;對那些品德優越、在群眾中具有良好的信譽、成績較為突出的干部,采取的是讓他們升職但不換地的辦法,在職位較低的干部中提供較高的服務,提升領導干部的“天花板”高度;適當減少從上級機關下派干部到縣鄉任職的數量;加大從鄉鎮黨政干部中向上提拔的力度。(2)優化物質激勵機制———讓黨政干部經濟上有“甜頭”。根據赫茨伯格的因素理論觀點,經濟利益雖不再是首推的激勵因素,但卻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組織部門要與財政部門協調,對那些長期生活在基層以及貧困地區的干部要經常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不要局限于級別和年限甚至經歷。3.善溝通。一是要善于聽取干部群體中“諍言”,跟上時代的腳步,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加強黨的建設,在工作中要團結、向上。二是要完善干部群體的談話制度,要積極與他們進行交談。上級領導應該積極地開展下屬之間的交流,深入下屬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這個方法在不少地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從社會環境的角度來看,必須要樹榜樣、強監督、講和諧。1.樹榜樣。樹立榜樣對于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榮辱觀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前段時期學習楊善洲的先進事跡在全國各地引起強烈反響。我們還要在生活中多找到一些像楊善洲一樣的好榜樣,以大眾傳播作為媒介,將一些優秀的、正面的人物加以宣傳,并號召人們向其學習。2.強監督。要讓群眾全過程、全方位地參與到干部選用中來,在更廣泛的空間“透視”干部選任工作,真正落實群眾的監督權。要讓干部選拔工作在陽光下操作,從干部被列為后備干部到提拔為領導干部的全過程,都應自始至終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讓搞不正之風的人沒有市場,受到遏制,無處遁形。3.提倡黨政干部之間互相關愛、互相信任、寬宏大度、誠信待人。怨氣會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是一種不和諧的風氣,我們應該大力弘揚民族的和諧文化,進行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提倡文明、和諧之風,不讓怨氣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因素。
作者:袁寒梅 單位:中共資興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