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全球化的營銷理念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文獻綜述
(一)語言的全球本土化首先從這一品牌的商標來看用的是英文即Balabala(巴拉巴拉),就如同我們非常熟悉的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Jeanswest(真維斯)等。通過使用英文拼寫的logo來傳遞品牌所帶來的國際化和時尚化。其次巴拉巴拉童裝的廣告語為“童年不同樣”。這也體現出一定的西方文化價值觀。巴拉巴拉通過對孩子的深刻洞察,提出“童年不同樣”的口號。在巴拉巴拉的世界里,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調皮搗蛋、古靈精怪、愛玩愛鬧都是孩子的天性。“童年不同樣”強調的是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性,這一西方的價值觀也越來越被中國的年輕家長所接受和認同。
(二)視覺吸引的全球本土化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我國大陸企業形象設計開始起步。受到經濟因素影響,我國的企業形象設計從理念到方法均趨向于日本。1988年廣東太陽神公司在我國率先導入企業形象設計并迅速在社會公眾中樹立起了良好的企業形象設計,提升了企業知名度。90年代中期,中國企業形象設計達到了高潮。從此中國企業形象設計盛行起來,直到現在依然在不斷發展應用中。近年來,由于認識到了企業形象設計對企業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也從國際一些領先企業中得到印證。中國企業從中受到了啟發,對企業形象設計越來越重視,開始瘋狂效仿國外企業創建自己的企業形象。但是由于現在中國形象設計出于發展階段,還不成熟,加之企業負責人對企業形象的一知半解,導致中國很多企業的企業形象設計都非常不規范,有的甚至毫無意義。
巴拉巴拉童裝品牌創立于2002年,是中國領先具有國際視野的時尚大眾童裝品牌。從一幅2014網絡版的廣告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廣告中的模特人物為一中國女孩和兩個外國女孩,呈現出全球化和本土化混合的特征。巴拉巴拉的一則電視廣告“母女篇”,其故事情節是一對中國母女在浴后,四五歲的女兒突然問媽媽,“媽媽,你的肚子上怎么有一道疤呀?”“那是醫生要把你從我肚子里取出來,”媽媽回答道。女兒愣了愣說:“媽媽,你為什么要吃我?”此時傳來了畫外音:“巴拉巴拉,童年不同樣。”這則廣告創造了一個特定的情景——看見孩子的不同。來源于安徒生家喻戶曉的“小紅帽”的童話故事情節巧妙地互文到這則廣告中,讓我們驚詫于孩子奇特的思維模式時,也深深地記住了這一廣告和這一品牌。從這一故事中,我們也感受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混合。另一則巴拉巴拉的電視廣告“爺孫篇”,講述的是一位頭發稀疏的爺爺坐在外面,一個小男孩提著澆花的小桶來到爺爺身邊給他往頭上澆水。爺爺驚詫地問道,“這是干什么?”孩子笑著說:“這樣你的頭發就會長出來了。”此時傳來了畫外音:“巴拉巴拉,童年不同樣。”相信看到這個畫面,你一定會忍俊不禁,你是否能體會到孩子與眾不同的孝道呢?這兩則電視廣告,分別用一對母女和爺孫的組合,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即家庭觀。
二、結語
通過對其廣告話語的多維度分析,我們發現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融合。這也證實了洛克的研究,他發現服裝廣告中本的服裝上、藝術書籍的圖書插圖上等。中國剪紙已經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代表元素為世界所認識和熟悉。在我國的國際教育中,剪紙課程已經成為學生所學習的課程之一。
(一)東北剪紙文化在商業價值上的發展傳統的東北剪紙往往只是作為民間婦女的“女紅”技藝,并沒有多少進入商業流通領域,因而也就很少產生商業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進程,一些民間剪紙作品也逐漸進入了商業流通之中,并且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又出現了新的設計、制作和銷售體系,剪紙文化逐步走向了商業化。
(二)東北剪紙作品在創作題材和表現手法上更加多樣民間剪紙主要是以紙為材料,用剪刀剪出各種藝術形象,它繼承了我國剪紙的鏤空紋式,有一套獨特的表現程式。這些表現民眾生活的作品,絕大多數都并不追求寫實,而是人們心中意象的表現。東北民間藝人大都延襲了這種傳統的創作手法,他們的作品粗獷、淳樸、雄勁。其創作題材也往往是根據東北人民生活中的不同需要,以實用為主剪出各種各樣的剪紙形式。當然,我們并不否認,一些東北民間剪紙作者的素質還很低。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他們往往急功近利,缺少經典的作品。提升東北剪紙文化在中國剪紙文化中的地位與特色。并且進一步拓寬剪紙的應用領域,更好地為現代生活服務。同時我們要積極增進國際文化交往,提高剪紙在國際上的名望,讓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剪紙,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在這片黑土地上孕育著獨具特色的東北剪紙。
作者:馬金玲單位:北華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