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需求對設施農業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變簡單技術的模式,應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相對于大田種植來說,團場溫室大棚的種植技術還不是很高,雖然近幾年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但是無法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我們要不斷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技術水平。一是可以成立專門的溫室大棚生產技術服務中心,明確責任,增強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將其納入相關部門的年終考核。另外,我們也可以以各單位技術員為成員,組成技術服務隊,我們在加強技術服務的同時,要積極探索多種蔬菜技術推廣的多元化組織形式,改進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切實抓好品種更新、病蟲防治,使整個生產有序進行。二是依托經紀人,做好信息服務工作。通過經紀人跑市場,提供市場需求信息,逐步實現統一種植,實現規模化經營。三是可以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引進、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四是強化職工技術培訓工作,發揮工會“大學校”的作用。以提高職工科技素質、創業能力為重點,大力開展職工培訓工程,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工。
消除無品牌意識,應打好品牌名片
品牌是贏得市場的頭銜,是產業發展的一筆無形資產,因此,我們必須強化品牌概念,樹立品牌意識。而要樹立品牌,首先應該抓好基地建設,其次強化各項質量管理措施落到實處,第三就是要宣傳到位。在基地建設方面,應該積極申報、建設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新聞媒體、現場會、技術培訓等營造產業發展的新理念,讓廣大職工認識到,進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是今后設施農業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生產的要求,落實質量管理措施,一方面可以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另一方面,用經濟杠桿調整商品價格。這樣才會做到以市場為導向,提高商品的品質。
不能一肩多挑,應走專業戶之路
我團溫室大棚的生產類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非專業性的。這些職工既有大田,又有大棚,精力較為分散,不能從事專業生產,種植技術始終處于低水平,不利于設施農業的發展。另外一種是專業從事溫室大棚生產的。這部分職工一般精力較為集中,技術水平較高。我團的定位是設施農業團場,專業種植是必由之路,只有引導職工專業種植,規模生產,才能極大地提高大棚的單產效益,才會有立足之地,職工才會一門心思用在大棚種植上,才會開動腦筋,發揮好聰明才智,才會為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實現“市場導向、效益優先、突出特色”經營模式。
轉變種植單一,應形成多渠道的經營思路
盡快轉變過去溫室大棚僅用于春季一茬育苗的生產模式,要做到大棚周年生產,取得高回報,這樣不僅提高了溫室大棚的綜合利用率,充分利用了現有資源,在較快的時間內,收回成本,實現效益。這兩年團場在做好春季育苗工作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溫室大棚綜合利用的新模式。進行了“棚菇”試點工作,我們還要繼續實施這項計劃,通過探索和實踐,形成“一棚三茬”經營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溫室大棚的作用,從單純的育苗到實現“早春一棚苗、夏季一棚菇、秋季一棚菜”種植模式。
瞄準大市場,實現效益最大化
2009年4月9日,新疆首個蔬菜出口分檢包裝交易中心在新疆伊犁州伊寧市達達木圖鄉正式投入使用,這是新疆目前首個蔬菜出口分檢包裝交易中心。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打破常規,積極應對,適時調整經營策略,合理調整產品流向,把調整品種結構、實施品牌戰略、挺進高端市場作為重要抓手,瞄準市場需求,開發技術、改進產品,贏得持續發展的主動權。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與銷售單位聯手,只要再向前邁出一步,就可以把蔬菜送出國門,實現效益最大化。
作者:田玉剛單位:農二師二十五團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