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新常態下農產品銷售途徑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經濟新常態狀況下的社會消費也會出現新特征與新趨勢。怎樣更好地適應于新常態之下社會消費水平的持續變化?這是如今我國農產品企業難以回避的重要問題。農產品企業唯有積極創新銷售方式,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夠更好的應對該變化,從而在愈來愈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發展的先機。本文闡述了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產品銷售網絡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經濟新常態下農產品銷售的創新途徑。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農產品;銷售
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進入到了高速發展期,農產品行業的規模化、科學化以及專業化等程度均愈來愈高,農產品生產被提升到了全新的發展水平上:農產品機械化的程度偏高、農產品生產率與產量也在持續提高,因而市場之中的農產品品種變得愈加豐富起來,產品質量也變得愈來愈好,很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但是,由于農產品規模化與集約化程度的提升,也推動了我國農產品的總產量持續進行創新,從而不斷提升市場的供給量。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已進入到新常態之中,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放慢,各行業均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人民群眾的消費也在經濟發展與收入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朝個性化與多元化消費轉變。如今,消費者已經愈來愈關注消費的過程以及感受,物質需求與精神享受必須平衡,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感。人民群眾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不單純地關注簡單生理需求之中,而是要讓生產與營銷均要符合該需求的變化。
1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產品銷售網絡的主要特征
一是農產品銷售網絡能夠為市場結構的調整和改革提供強大支撐。在經濟新常態之下,農產品行業還是我國各產業保持平穩發展的重要基礎。農產品市場屬于參與主體非常多、輻射范圍相當廣、面向對象也十分多的一個大市場。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產品市場整體上保持了平穩運轉,農村開始持續推進土地制度改革,農產品的目標價格調控成效相當明顯,農產品改革示范區創建工作也獲得了相當大的進展,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覆蓋農產品生產諸多領域和環節的政策保障機制,從而為推動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予以強有力的支持。二是農產品銷售網絡建設應當強化內部結構改進升級和流通效率提高。農產品產供銷網絡中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狀況并不理想,批發途徑與功能相當單一,流通的貢獻度也非常低。農產品批發市場中關于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的缺失造成了農產品流通具有非常高的物流成本,從而影響到了農產品市場流通機制創新以及功能拓寬。因為我國的農產品零售行業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狀況,但是發展的速度還是偏慢,而且發展的程度也不高,沒有形成能夠發揮示范性作用的農產品零售市場。三是農產品流通主體具有現代化程度不高和缺少創新動力無法有效激發出市場活力的問題。處于經濟新常態之下,農產品流通主體不夠現代化的問題在當前農產品市場中特別顯眼。因為銷售網絡參與主體服務能力不高,相關主體的協同發展能力需要進一步加以提高。在銷售網絡中發揮橋梁中介作用的物流服務往往缺乏足夠的創新性,而加工配送、第三方冷鏈物流等現代流通主體的比例又相當低。農產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和物流等各類企業普遍缺乏創新的活力,而農產品生產企業、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批發企業等又十分缺乏現代管理觀,新型農產品流通主體則無法全面應用農產品銷售平臺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四是電子商務這一雙刃劍對傳統農產品銷售網絡產生了巨大沖擊。基于經濟新常態之下,電子商務已經被我國消費者所廣泛認同與接受,農產品電商需要的配套條件以及市場運行體系也已相當成熟。在此情況下,傳統意義上的農產品市場容易被電商市場所沖擊,迫切需要進一步跟上時展的步伐,持續推進轉型升級。電子商務能夠切實解決我國農產品交易容易受到地域限制之問題,不斷拓展農產品消費群體。同時,因為電子商務所具有的虛擬性和信用機制不夠完善,導致不斷增加的農產品電商交易量和農產品物流資源的配置間不夠合理的問題愈加明顯,從而成為新型農產品銷售網絡建設需要破解的一個難題。五是農產品中的知名品牌不多且深加工程度較低,面臨著質量、效益以及競爭力等方面的挑戰。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有所放慢,消費觀也開始往追求健康與綠色的方向加以轉變。然而,因為制度上的不足導致農產品缺少明確的標識,因而品牌建設不夠出色,導致消費者的信任程度不高。同時,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間的信息不夠對稱,造成高品質農產品難以售出高價,缺乏足夠的流通效益與競爭實力。六是農產品物流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例較大,物流資源改進配置狀況需要加以提高。當前我國農產品銷售網絡中的倉儲設施創建與維修改造的程度不高,倉儲設備以及技術發展相當滯后,農產品物流設施創建力度不大,而且鮮活類農產品冷鏈物流設備比較少,大宗鮮活農產品產地的相應加工、冷藏以及冷鏈運輸等設備不夠齊全,未能創建重點農產品的物流集散中心,而農產品冷鏈物流網也需要進一步加以健全。
2經濟新常態下農產品銷售的創新途徑
一是實施生態化營銷。處于短缺經濟時代下的人們,對于農產品所具有的需求主要聚焦于填飽肚子上,農產品生產企業會努力設法提升產量,這樣一來也就會導致農藥、化肥以及各類化學添加劑被違規大量運用。在提升農產品產量的基礎上,還會導致質量出現大面積的下降,各類農產品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導致農產品安全成了全社會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近些年來環境區域惡化、自然資源持續減少以及現代人對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安全健康的生活觀念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巨大變化。消費者們愈加注重農產品安全、清潔以及營養均衡,從而產生了生態化消費的新觀念。有鑒于此,我國農產品企業在生產與經營的過程之中要把生態理念結合到市場營銷之中,創造生態化產品以及服務鏈,進而形成生態型企業品牌及其價值觀,從而切實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與支持,實現提高農產品企業市場競爭力之目的。二是實施自媒體營銷。所謂農產品自媒體營銷,主要是指農產品生產企業運用自媒體平臺來展示自身產品以及經營管理理念,并且直接和終端消費者開展雙向溝通與合理互動,依據消費者的自身需求來提供所需要的產品。農產品企業應當立足于自媒體營銷以及與終端用戶之間的微互動,真正把用戶引導至企業價值創造和傳遞的過程之中,共同創建農產品企業優質品牌,從而深化企業與用戶相互間的情感,并且通過優質產品與服務激發出巨大的口碑效應。所以說,自媒體營銷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以及實現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服務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社會消費需求出現的轉變。三是實施體驗型營銷。體驗型營銷之實質在于通過體驗活動開展營銷,主要是指農產品企業在提供產品與服務之時,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得到感官、情感以及行動等多方面體驗,切實提高廣大消費者所具有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滿意度。其實質在于持續滿足廣大消費者不斷升級的各類消費需求,從而實現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最高一個層次的境界。農產品企業應當圍繞自身的核心產品,設計出多種服務以啟發廣大消費者的智力,讓其能夠創造性地分析與解決相關問題,以求得到一種更深層次的思維體驗。比如,某生態農場就結合自身實際設計了“小小廚師”農產品營銷項目,其主要內容是讓兒童們自己親自動手,以認識與解決農產品烹飪中的相關問題。同時,農產品企業還應當以自身產品為主要載體,大力引領廣大消費者們主動參與到農產品種植、收獲以及加工過程之中,為其創設出新穎、全面的生活體驗,極大地豐富廣大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讓消費者們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不斷提高廣大消費者各方面的滿足感。當然,農產品企業還可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現代網絡平臺,讓廣大消費者與更為廣泛的社會系統之間形成密切聯系。該社會系統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群體,而且還可以是一種重要的亞文化,從而實現滿足消費者溝通與交流并且獲得他人認同感的實際需求。所以說,農產品企業可運用這種形式提高農產品的價值和發展的空間。四是實施旅游式營銷。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外出旅游已經成為人們一種非常常見的休閑方式,近年來我國的國內旅游人數以及收入創造了歷史的新高。這種營銷方式主要是運用設計旅游新線路,圍繞著游客出行過程之中的興趣以及需求來實施有關衍生產品與服務的銷售。農產品企業可以把農產品的銷售和旅游相互聯系起來,運用農業景觀以及農村空間吸引更多的游客進行參觀,游客們還可參與農耕、采摘、垂釣以及飼養等相關活動。在讓廣大游客享受回歸田園樂趣的基礎上,也讓各位游客能夠更加了解本企業,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而且還能切實增強企業所生產的各類產品競爭力。比如,某葡萄種植園就結合自身實際設計出參觀與參與釀制葡萄酒的旅游消費項目。游客們不僅可以參觀美麗的葡萄園,而且還能夠親自體驗到葡萄酒的制作過程,并且還同意游客可帶走自身所釀造的葡萄酒。這樣一來,就很好地推動了本地葡萄以及葡萄酒的銷售工作。所以說,大中型農場或者種植園均可借鑒此經驗,積極創新自身的產品營銷方式,全面融入旅游型營銷,快速提高本企業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五是實施國際化營銷。要以提升農產品品質為根本目標,以搞活市場活力為主要目的,推動我國農產品向國際化營銷方向發展。農產品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的重要必需品,市場的需求空間相當廣闊,而且我國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的潛力也相當大。所以,應當運用農產品精細化加工手段,切實保障農產品的品質,不斷增強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新常態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企業彼此間的競爭變得愈來愈激烈,各類新產品與新服務不斷涌現。在各類誘惑面前,消費者們也難以長時間地忠誠于某個品牌的農產品。因此,經濟新常態下的農產品企業一定要有強烈的緊迫感,持續推陳出新,在創業創新的大潮之中展現風采。農產品企業應當切實排除陳規陋習,積極開展創新,特別是要抓住發展的機遇,積極創新產品銷售方式,進一步提高農產品所具有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勇兵,蔣靈多,曹亮.中國農產品出口持續時間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
[2]陸鳳興.體驗經濟時代的營銷——體驗式營銷[J].江蘇商論,2004,(3).
[3]張莉.安徽省農產品營銷模式分析與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2).
[4]劉明國,張海燕.新常態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特點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5,(10).
[5]王璐.體驗式營銷在農產品企業經營中的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5,(29).
[6]白樺.基于“互聯網+"的農產品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
作者:崔瑜琴 單位:榆林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