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經濟下大學建設理念革新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微觀層面:突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大學校園建設規劃作為城市建設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離不開“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校園建設規劃要符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具體到建筑層面就是建設節約型校園、生態校園、開放型校園等。長久以來,大學教育與社會思潮有著深厚的淵源,社會思潮的流變直接影響大學教育模式,對校園建設理念亦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西方早期的大學都是神學的教育,學校的形態模式也沿用了修道院的模式,校園是建筑圍合形成的封閉的四方院,與自然及社會封閉隔絕。隨著西方人文主義思潮漸起,大學教學內容由單一的神學轉向培養、激發素質的人文科學,使得校園空間向開放化發展。再如我國古代的教育多是對封建禮教、儒家思想的教育,校園主要以國子監、地方官學、書院、經院等形式存在,校園整體環境一直采用中國傳統的院落式空間結構和軸線式布局“。”以來,社會主義思潮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科學”和“民主”成為教育的主旨。此后,以廣場為中心其他建筑形成嚴整的軸線布局,標志性建筑如圖書館作為學術性的象征坐落于軸線盡端的校園建設形式逐漸成為主流。
2部分大學校園建設規劃定位
建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校園;基本形成高效能、節約型、信息化的管理運行模式;建成一個學術氛圍濃厚、時代氣息強烈、工作學習環境優雅的綠色生態校園;建設適應21世紀需要的生態校園;建設一所以人為本、智能型的綠色校園。以上表述是近年來部分高校對其校園建設規劃目標的表述,可以看出“節約型”“、智能型”、“環境友好型”“、高效能”“、信息化”“、以人為本”“、綠色校園”“、生態校園”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這些也是當代大學校園建設規劃定位的最新理念。其中綠色校園、生態校園、節約型校園、信息化校園是大學校園建設必須重視的關鍵點。
2.1綠色校園
綠色校園是當代大學校園建設規劃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定位,它要求校園內有較高的植被覆蓋率和較豐富的植物物種,為師生營造一種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綠色校園的本意是在尊重大自然規律基礎上的覆蓋草皮和植入作物,并不是草皮越多越好,奇花異草越多越好,而是要因地制宜的合理規劃,科學種植。
2.2生態校園
生態校園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基本概念。廣義的生態校園是指在校園建設規劃中以尊重自然生態為基礎,使行為環境與形象環境有機結合,最終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其根本標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狹義的生態校園關注于實踐操作層面,臺灣特有生物中心彭國棟教授列舉了生態校園的標準:使用原生物種、多樣化多層次綠化、減少使用外來草坪、減少人工修剪與干擾、維持自然與活化的土壤、保存適量比例的荒野區和濕地等。有國外留學和考察經歷的人大都有過在國外大學校園內碰到松鼠和其他野生小動物的趣事,這才是生態校園的最好展示。美國、英國和臺灣的部分高校都是生態校園的典范。
2.3節約型校園
節約型校園是指在校園建設規劃過程中充分考慮建筑物在預期使用過程中對水、電等資源的節約,并通過創新結構設計以增加對上述能源的循環利用和采用更多的自然能源。通過建設節約型校園,廣大師生身處建筑之中就能學習、領略節能的重要性、節能的方法,自覺成為節能的受益者和傳播者。
2.4信息化校園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升級,信息化校園建設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共識。教學、科研、國際交流等工作都越來越依靠網絡和信息技術。信息化校園建設要本著“統一規劃、軟硬并重、分步實施、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持之以恒”的建設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實施,逐漸形成一個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大學校園,為師生提供更多便捷。
3.1校園建設規劃要體現自然和諧
建設和諧校園是當前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課題。和諧校園包括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其中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校園建設規劃以人為本,以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生態校園、綠色校園、人文校園都是校園建設規劃以人為本的最新體現。進行校園建設規劃要自覺把生態、綠色、人文等理念貫徹到規劃的方方面面,實實在在地體現在各個地方。以綠色校園為例,在雨水充沛的東部地區,修建大面積草皮運動場,挖掘人工湖比較適宜,但在干旱少雨的西部應以栽種耐旱、易活的植物為主。在生態校園方面,雨水回收池、貯水罐、自然采光樓、地熱取暖浴池、可循環利用物品回收站等都是很好的創意。
3.2校園建設規劃要突出環境育人的功能
大學校園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物質載體,校園中人文景觀對大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在進行校區建設規劃時可以精心布置若干人文景觀,大氣的校園文化廣場、錯落有致的亭臺水榭、寓意深遠的建筑造型、形式活潑的音樂彩燈噴泉等都是校園中飄蕩著的美麗音符,使學生徜徉其中就能受益無窮。
3.3校園建設規劃要與學校事業規模、學科特點相協調
校園建設規劃是一門科學。校園面積的大小、功能建筑(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體育館、食堂等)的規模都是按照有關規定,科學計算的結果。規模過小,影響正常教學秩序;規模過大,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對學校事業規模的合理預算,是制定校園建設規劃的重要依據。同時,校園建設規劃還要與學校自身學科特點相協調。工科院校對實驗室規模的要求與文科不同,體育院校對運動場館規模的要求與一般院校不同,醫科院校對實習場所的要求與其他院校也不同。工科院校與文科院校相比,工科院校一般規模較大,建筑整齊簡潔,有磅礴大氣之美,文科院校一般規模較小,建筑豐富多彩,有婉約精致之美。盡量保持校園建設規劃與自身學科特點相協調。協調是一種和諧,而和諧是一種最高境界的美。
3.4校園建筑要考慮“通用性”和“可改性”
當前各院校進行校園建設規劃時存在一個現象,就是過分追求建筑的與眾不同,過分注重外觀形式。如果在一般商用建筑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校園建筑有其自身的特點,有其教育建筑的要求。中國近現代建筑設計開拓者楊廷寶先生在談到教育建筑的特點時說“: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會一直處于變化和改革中,建筑師是無法預測的,教育建筑的設計一定要考慮‘通用性’和‘可改性’。”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建筑的特點,是教育建筑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律。所以,在規劃校園建筑時要自覺遵循教育建筑自身規律,以滿足廣大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基本要求為根本,堅決摒棄華而不實的做法,努力把校園建設成為一個符合科學性、滿足效益性、考慮“通用性”和“可改性”、功能完備、整潔大方的建筑群。
作者:何穎單位:天津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