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調研對學生就業意識的啟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場現狀及分析
1.市場需求前景
通過與中職學校、企業領導、校友進行座談,了解到目前中職學校和企業對畢業生的專業需求如下
(1)中職方面需求量大的專業:汽車維修、機電、模具設計、服裝設計等實操性強,需要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
(2)中職方面基本飽和的專業:由于基礎性課程、公共課教師的更新較慢,計算機專業及基礎性專業如英語、數學、語文基本飽和,招聘此類專業畢業生的單位較少。
(3)企業方面需求量大的專業:工商管理、機電、自動化等專業,有英語特長的此類專業畢業生很受歡迎。
2.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中職學校除了關注大學生的專業學習,更注重他們的動手能力、實操能力、指導學生實訓的能力。以下幾種畢業生需求量大:
(1)掌握理論知識,實操能力過硬,特別強調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動腦、動手能力。
(2)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的學生,如會計專業的沙盤比賽,機電、計算機等專業的專業性比賽。用人單位表示,能在專業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是學生專業能力突出的有效表現,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必備資本。
(3)師范技能強,學生管理能力也強的學生。企業方面,除專業知識扎實外,優秀的外語能力、敬業精神、團隊協作能力、吃苦耐勞等素質頗受企業歡迎。此外,一些企業招聘傾向于社會工作、社會交往能力強的學生,在文體活動、音樂、演講等方面突出的學生也較受企業青睞。
對學生培養和就業工作的啟示
通過就業市場調研,找到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一些二本院校因學校知名度不高而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消極影響;課程設置偏傳統,與就業市場聯系不緊密;學生動手能力、實操能力有待提高;師范生課堂組織能力、學生管理能力不足;高校與實習就業單位未形成長期有效的聯系機制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1.加強高校的對外宣傳力度
普通院校針對其知名度不高的事實,可以考慮對實習就業重點區域,如珠三角地區的就業單位進行重點宣傳,在走出去的基礎上,把重點就業單位或新開發單位請進來,與用人單位建立密切的聯系,動員全校教職工參與學生的實習、就業工作的聯系和推廣,拓寬學生的實習就業渠道。同時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對口安排實習和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以此形成學生更加牢固、更加廣闊的高質量就業市場,同時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及時更新課程設置,培養專業化人才
在調研中,多數用人單位表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現實的行業崗位需要差距較大,許多畢業生需要較長時間的重新學習與磨合才能進入崗位角色。因此,開設什么樣的專業、講授什么樣的課程、參加什么樣的實踐、培養什么樣的技能等等,要根據就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設定。應及時更新課程設置,讓學生學有所用;合理調整課程安排,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注重培養專業化人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誠信意識;鼓勵有專業特長的學生發揮優勢,提高就業競爭力。
3.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師范生的師范技能
鍛煉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經常舉辦一線中職教師講座,使學生對中職學校有正確的全面認識;針對師范生,開設增強“新課標”教研能力———引導能力、課件制作及課堂控制能力等的課程。師范類畢業生能否在畢業后較快地適應“新課標”的教學工作,是大多數中職學校能否錄用師范類畢業生的重要條件。要強化師范技能實訓課,讓學生了解目前中職學生的特點,提高現場授課和學生管理能力。
4.加強動手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性競賽,實施多證培養制度
通過舉辦或參加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專業競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性技能職業資格考試,逐步將多證培養制度化,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系與交流,主動走出去
及時了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變化迅速,企業發展和需求的變化也大,因此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合作,對師范生定期開展頂崗實習。
6.強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形成品牌特色
學校應以現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理念來改革傳統的就業指導方式,教會大學生在校期間搞好職業生涯規劃,做好人生職業設計,了解就業市場的現狀與發展。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必須經過正規全程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課堂理論教學并結合實踐,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在將“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形成品牌特色。此外,聘請相關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優秀校友來學校舉辦講座,提高學生實習就業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學校可根據企業、中職學校的要求或接受企業委托舉辦定向培訓班,以取得更好的教育、實習和就業效果。
結語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應積極開拓新的就業市場,爭取更多的就業崗位,積極探索畢業生就業工作新途徑,幫助畢業生實現多途徑、多渠道、多區域就業。同時,也應根據就業市場對畢業生需求的反饋意見,不斷創新教育思路,完善培養模式,為畢業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張科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