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場調查與基原動物的研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市售海馬摻偽、摻假情況
市場調查發現,市售海馬摻偽、摻重、加工不規范等現象較為突出,非藥典種海馬銷售比例大,市售品種共13個,其中僅有4個為藥典收載的正品種。市售海馬摻重物多以水泥、膠狀物、土壤等為主;摻重時用注射器將液體摻重物從海馬尾部、腹部、背部等不同部位注入海馬的腹部,有甚者則灌滿整個海馬身體,待其凝固后,即可增加海馬質量;摻重海馬多為中小體型海馬,摻重量最高達100%。市售海馬品種名稱與藥典記載名稱不一致現象較為突出,如市售“小海馬”是根據其體型較小被稱為“小海馬”,是不同種海馬幼體統稱,包含了多個海馬種。而藥典收載小海馬H.japonicus是1個種,由于其成體體型相對于其他4個藥典收載種較小,稱之為小海馬。
2市售海馬的基原動物鑒定
市售海馬共有13種,其中包括正品大海馬H.kuda、刺海馬H.his-tris、三斑海馬H.trimaculatus、線紋海馬H.kelloggi4種,尚有9種海馬未被藥典收載。對市售13種海馬藥材進行性狀鑒別,并列出海馬簡圖(圖1)及每個種的海馬主要鑒別點。
3結果與討論
市場調查結果表明,市售海馬共有13個種,其中包括藥典所收載的4個種,未見小海馬H.japoni-cus銷售;海馬藥材市場藥典品種占藥材總銷售量的50%左右,其中三斑海馬占海馬藥材總銷售量的26.37%,為主要的流通品種;但是非藥典品種也占海馬藥材總銷售量的50%左右,此現象值得注意。此外,非藥典種H.borboniensis占總銷售量超過10%,主要分布在西非海域,留尼汪、毛里求斯和南非海域,目前在成都和安國市場均有發現,值得注意;非藥典種es占總銷售量也超過10%,主要分布在中西太平洋區,包括越南、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海域,本次調查在成都市場有發現,值得注意。除藥典收載的5種海馬我國有分布外,其余9種海馬我國均無分布,目前市售海馬超過半數以上來自進口,主要產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西非等國家。同時三斑海馬H.trimaculatus摻偽現象尤為突出;其他品種銷售量較平均,部分商品藥材存在摻假現象。在進行銷售時,并沒有嚴格規范的分類銷售標準,銷售現狀混亂,多認為海馬外形完整、平整少刺、個大、表面干凈為質優。這種現象不利于海馬藥材質量控制以及海馬相關研究,應加強海馬銷售標準研究并建立相應標準。
歷版《中國藥典》關于大海馬H.kuda的名稱均有誤,H.kuda的中文名應為管海馬,且管海馬與藥材大海馬描述一致,藥典使用的中文名稱有誤,建議藥典進行修訂。同時藥典關于海馬的性狀描述項不夠完善,只有一些簡單、不具指導意義的描述,每個種的海馬均無特征性描述,如表面顏色、頰刺、臉刺、節紋是否增粗等以構成獨特的鑒別點。同時,在對線紋海馬、大海馬、刺海馬的體長進行描述時并沒有標注清楚體長的標準定義,數值多為新鮮海馬長度,而海馬藥材其尾部大多卷曲、長度減少,最大長度為15cm(長度是從頭部頂端到尾部底端垂直長度,若尾部卷曲則為卷曲部分最底端),所以藥典中長度標準還有待明確。
同時,藥典在對海馬進行描述時沒有進行雌雄性的區別描述,有些海馬品種其雌雄性具有不同的鑒別點,如三斑海馬雄性1,4,7軀干環的3個黑斑明顯、有育兒袋,而雌性有時這3個黑斑是不可見、沒有育兒袋,因而在進行描述時有些海馬品種應針對雌雄性的差異分開進行描述。由于海馬類藥材均以干燥全體入藥,多數藥材保持了原動物的基本性狀特征,有的種類根據其特征容易區別,如三斑海馬的1,4,7軀干環上的黑斑;刺海馬的刺尖銳而突出;虎尾海馬(es的直譯名)的形似虎尾條紋的尾部等(活體動物該特征明顯,藥材多數不明顯);但有些品種較易混淆,如H.barbouri,es,H.erectus三者的眼部均有紋路,外觀形狀較為接近不易區別。同時部分藥材經過加工、清洗、漂白后鑒別增大了鑒別難度,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以上問題均嚴重影響海馬的臨床藥效和用藥安全,為了更好的對海馬進行質量控制和建立海馬的質量控制標準,開發新的鑒定方法、建立較為完善的海馬質量控制標準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中國藥典》需要進一步完善海馬的性狀描述項以加強對海馬的質量控制,下一步建議藥典對海馬的【性狀】項做如下修訂,線紋海馬:藥材表面黃白色、灰白色,吻增厚;眼棘突出,頰刺呈鉤狀,冠前區較為平坦,沒有明顯冠前刺;軀干部狹窄且光滑,體環增厚,軀干刺短較圓滑。刺海馬:藥材表面黃白色、暗棕色,吻長;眼棘、冠前刺、鼻刺突出而尖銳,頰刺呈鉤狀;頭冠矮小,頂端具4~5個短小棘,略向后方彎曲;身體狹窄,軀干部棘長、尖銳,頂端有黑斑點,腹部延展邊緣為黑色,尾部棘長且均等長。管海馬(原為大海馬):藥材表面呈黑褐色,吻增厚,無鼻刺;臉頰擴大,冠向后傾斜;全身光滑無刺,全身體環交接處增大呈按鈕狀。三斑海馬:藥材表面呈棕褐色,雌性海馬頭部眼眶周圍及吻上具明顯褐色斑馬樣紋路;頰刺鉤狀;軀干1,4,7環上各有1個黑斑,有時雌性此特征不明顯。以上種類海馬雌性均無育兒袋。
同時根據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市售海馬藥材品種數遠遠大于中國藥典所收載的5種海馬,而古代本草又沒有明確說明海馬藥材來源,現代海馬相關研究亦不能說明要用海馬的具體品種,所以是否可以結合市場調查結果及海馬資源現狀來完善或擴大海馬藥材來源至海馬屬的一些近似種,如石斛藥材為同一屬的近似種或栽培品。
作者:溫瓏蓮李軍德萬德光任艷國錦琳單位: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