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旅游市場營銷》作為一門應用性課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著諸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本文以2014級旅游管理兩個班級為實驗班,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考核三個方面分別作出調整,發現基于綜合能力培養的B班在教學目標落實、課堂氛圍、學生情感投入、實踐能力、最終成績方面均優于傳統講授的A班,這說明基于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改革是有利于課程目標完成的。
關鍵詞:旅游市場營銷;能力培養;教學改革
《旅游市場營銷》是一門立足于實踐的應用性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同時也是旅游管理專業的學位課。
一、現行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自2012年我校改制后,一直立足于應用型本科的建設,該指導思想對我校的各種課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校高職學生在開設《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方式和與現行的指導思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第一,長期以來,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即教師作為課堂的主授人,學生作為課堂的接收者,學生課堂參與性并不高,課堂氣氛相對不活躍,師生之間良性互動少,教學效果反饋不佳。高職高專的學生特點主要表現在學習理論的認知能力較弱,對理論深刻把握普遍薄弱,而傳統的講授式的方法基本上延續了從理論到理論的解說,學生是完全不感興趣的,學生也缺乏動手能力,與在實踐中教學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作業設置往往都是基礎概念的復制,學生在課后得不到知識運用的練習,這一點也不符合現行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導思想。課后布置的作業往往為課后練習題的總結,重復性記憶較多,思考性作業較少,很難讓學生在作業練習中加深理解所學內容,更談不上實際操作。第三,考評方式的不科學。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70%,考勤和作業占總成績的30%構成。對于平時成績的考核各學校都是分課堂表現、作業和考勤三項進行,而缺乏實踐操作技巧考核。第四,實踐教學的條件不成熟。雖然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的反思不絕于耳,但是由于場地受限、經費不足,實踐指導老師缺乏等實際問題,導致了學生能力培養是個紙上談兵的階段,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熱情和效果。同時有經驗的旅游市場營銷專家難以聘請[1],因為營銷經驗的積累是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的,加上高校辦學經費緊張,更難以高額聘請專家進校。第五,現行教材內容不統一。旅游市場營銷課程針對專業和高校的性質不同,其教材的選取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二、《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是一門教學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僅僅需要學生對營銷的基本原理、旅游業的基本概況、旅游活動的特殊性等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求學生能夠將基本理論和現實需要有機結合去解決實際問題,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嘗試的新的教學模式:第一,有利于調動學生課堂內外的積極性。“95后”的大學生普遍思維活躍、喜愛獵奇新事物、興趣愛好廣泛,熟練掌握網絡信息搜索技能,對說教式的授課方式不感興趣,渴望通過實踐來完善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認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深刻的把握知識要點的內涵,才能促進能力的提升。第二,有利于教師適時調整教學設計。為了適應學校轉型的需要和當代大學生的特點,這種教學模式迫使教師不斷學習新內容、不斷在教學環節設計新內容,汲取最新的營銷學的理論知識來融入到教學環節中,既可以提高雙師型教師能力,又可以保障教學效果。同時需要調整課時安排,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的合理安排以達到綜合能力的培養的目標。
三、《旅游市場營銷》課程改革的內容及效果評價
1.課程改革內容,本次課程改革以2014級旅游管理專業的兩個班級為樣本,以2015-2016學年第二學期為教學工作周,展開教學改革內容。第一,教學方式上,A班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教師主講,課下完成課后練習題;B班以“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自我實現”的教學新模式為主,①課程教學準備———在課前確定每一個模塊學習需要解決的行業實際問題,并要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問題學習所必須的理論知識,幫助完成問題解決的教材、相關參考資料和網絡內容。同時,按照班級實際情況,將班級同學組建不同的學習小組。②課程引導———學生居于主導地位,以小組為學習單位(一般5人為一小組),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始進行任務分工;通過實地調研,網絡、報刊、書籍等二手資料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等途徑去獲取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③學生按照教學設計的內容,以自建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自我表達、自我項目完成、自我實際表演的實現來提升實踐能力。第二,教學內容上,把理論知識學習分為四大模塊:第一模塊———旅游市場營銷發展簡史,主要包括市場營銷發展史,旅游市場營銷發展歷程;第二模塊———旅游市場營銷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者行為分析、旅游企業環境分析、旅游市場細分與定位;第三模塊———旅游市場營銷組合分析,主要包括產品分析、定價分析、渠道分析、促銷分析;第四模塊———旅游市場調研,主要包括調研目的、方法及實施。第三,教學考核上A班以閉卷考試為主,成績按照期末考試70%、考勤10%、作業及其他20%比例構成,B班以調研作業匯報+閉卷考試為主,成績按照期末考試40%+調研報告30%+作業考勤及其他30%比例構成。
2.教學效果評價。結合兩個班級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安排,從教學目標落實、課堂氛圍、學生情感投入、實踐能力、考核五個維度分別進行評價。第一,教學目標落實。A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講解旅游市場營銷的基本理論和課本案例,按照18周54課時的安排,完成了講授內容,學生在講授過程中較少完成課外作業,被動地聯系課后習題,基礎理論主要依靠識記完成;B班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學生通過實踐作業完成來加深基礎理論的理解,按照15周45課時課堂互動+3周9課時的調研作業的安排,將基礎理論的講授放在每個模塊的最后總結。第二,課堂氛圍。A班教學方式上需要依靠教師傳授,案例討論等內容設計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參與度不高,課堂氛圍不活躍,影響到教學效果,學生普遍反映課程內容相對復雜;B班教學方式上以學生為主,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自我學習、自我參與等形式,學生自發的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作業中,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和思考、思辨能力,課堂討論的效果良好,同時該過程中明顯發現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制作PPT能力、構思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第三,學生情感投入。A班的學生由于課外作業和講授方式的不同,在作業匯報、課堂引導討論等方面明顯投入不足,學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死記硬背理論上,這種情感投入低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教學設計的實施進度;B班則明顯不同,學生樂于將其所學所做的活動將其展示,并希望通過展示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爭辯,學生的情感投入較高恰恰也帶動了課內外學習的積極性。第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A班的同學主要完成課后練習題,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具體操作較少;B班的同學需要將所學基本知識能夠與實踐作業聯系,例如學習SWOT分析時,要求他們根據熱映的電視劇分析希臘扎金索斯島的環境分析,這樣的作業既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心理,又能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既培養了學生課外學習的熱情,又鍛煉了實踐能力。第五,考核。A班學生主要依靠期末閉卷考試完成考核,考試成績平均分在70.44分,其中理論識記方面較強,但是實踐應用題目得分普遍較低,這說明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較弱;B班學生的考核主要依靠實踐調研作業和閉卷考試完成,試卷平均成績為79.57分,其中應用型題目得分較之A班高,實踐調研報告學生自我完成通過班級匯報、教研室教師評析,教研室對學生的報告評價較好,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展示和鍛煉。
四、小結
通過對兩個班級《旅游市場營銷》課程的教學改革,我們發現教學方式、教學設計等環節設計的不同,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鍛煉能力方向上起到不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世兵.論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旅游市場營銷教學改革[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12(1):117-121.
[2]徐其東.案例教學在高校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3(12):150-151.
[3]李玲.市場營銷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改革[J].東方企業文化,2014,09(06):275.
作者:蘇琨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