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結核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280株結核菌藥敏試驗結果。方法:選取吉林市結核病醫院收治的結核病患者的痰液進行分離并培養,鑒定菌株得到280株結核分枝桿菌,依據耐藥情況分為初治耐藥與復治耐藥,分析結核病對一線與二線抗結核藥物的耐藥性。結果:280例結核桿菌患者中,有234例為初治患者,46例為復治患者;其中初治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66例,耐藥率為28.21%(66/234);復治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21例,耐藥率為45.65%(21/46);初治患者的耐藥率明顯低于復治患者,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6.29,P<0.05);初治患者的耐多藥率為18.37%(43/234),而復治者的耐多藥率為43.47%(20/46),特別是耐3種及4種藥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初治患者與復治耐多藥患者對二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相比,沒有差異(P>0.05);兩者均對OFX具有較高的耐藥性。結論:對于結核病患者嚴格按照用藥規范進行治療,防止耐藥菌株的傳播。
【關鍵詞】結核菌;藥敏試驗;耐藥性
當前,結核病的蔓延呈上升趨勢,導致結核菌感染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為耐藥結核分支桿菌。我國結核桿菌耐藥情況較嚴峻,導致結核病患者的死亡率與患病率較高。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難度大,傳染期較長,費用較高,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1]。本研究選取吉林市結核病醫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結核病患者,分離培養出280株結核分枝桿菌,分析具體菌株的耐藥性,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選取
吉林市結核病醫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結核病患者,分離培養出280株結核分枝桿菌。依據耐藥情況分為初治耐藥與復治耐藥;初治耐藥為患者沒有使用抗拮抗藥物,用藥時間不超過1個月,用藥情況不明確。復治耐藥為結核病不規律的使用抗結核藥物超過1個月或不合理治療及初次治療失敗或復發的患者。
1.2方法
結核病患者的痰液分離培養,使用羅氏培養管,由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使用96孔細菌鑒別與藥敏試驗板進行分析。一線藥敏培養基:利福平(RFP)、鏈霉素(SM)、異煙肼(InH)、乙胺丁醇(EMB);二線藥敏培養基: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卷曲霉素(CPM)、丁胺卡那霉素(AK)。單耐藥為至少對一種抗結核藥物耐藥占試驗菌株的百分比;而耐多藥率為至少對兩種抗結核藥物耐藥的菌株占總的試驗菌株的百分比[2]。結核分枝桿菌標準菌株H37Rv由國家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提供。
1.3觀察指標
1)分析菌株的鑒定結果;2)分析結核病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3)結核病耐多藥患者對二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以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分析結核病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
280例結核桿菌患者中,有234例為初治患者,46例為復治患者;其中初治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66例,耐藥率為28.21%(66/234);復治患者對一線結核藥物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21例,耐藥率為45.65%(21/46);初治患者的耐藥率明顯低于復治患者,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6.29,P<0.05);初治患者的耐多藥率為18.37%(43/234),而復治者的耐多藥率為43.47%(20/46),特別是耐3種及4種藥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結核病耐多藥患者對二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
初治患者與復治耐多藥患者對二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相比,沒有差異(P>0.05);兩者均對OFX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3討論
對結核病患者進行藥敏實驗可了解一個地區的耐藥情況,使臨床醫師對患者進行有效治療,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280例結核桿菌患者中,有234例為初治患者,46例為復治患者;其中初治患者對一線抗結核藥物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66例,耐藥率為28.21%(66/234);復治患者對一線抗結核藥耐藥1種及1種以上者21例,耐藥率為45.65%(21/46),組間比較差異顯著(χ2=6.29,P<0.05);初治患者的耐多藥率為18.37%(43/234),而復治者的耐多藥率為43.47%(20/46),特別是耐3種及4種藥物,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可知,初治患者的耐藥率明顯低于復治患者,且復治患者中使用鏈霉素(SM)、異煙肼(InH)兩種藥物的耐藥率較高,可能因SM、InH藥物較早使用,且醫療機構不規范使用SM進行治療結核病,導致患者出現耐藥性;InH也是當前耐藥頻率較高的結核藥物。由于一線抗結核藥物出現耐藥,因此,患者只能使用昂貴的二線藥物進行治療,但二線藥物較昂貴,國家也將二線抗結核藥物納入醫保,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初治患者與復治耐多藥患者對二線結核藥物的耐藥情況相比,沒有差異(P>0.05);兩者均對OFX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可知,對于結核病耐多藥患者,因缺乏新藥與有效治療方法,導致治愈效果較差。結核病耐多藥患者的藥敏檢測時間較長,可能導致患者在等待結果的期間失訪或死亡;二線抗結核藥物的種類有限,期望提高快速診斷技術,并研制新藥[3]。總之,對于結核病患者應盡早進行結核菌的培養與藥敏時間,為臨床治療提高用藥依據,嚴格確保患者用藥規范,防止耐藥菌株的傳播。
參考文獻
[1]李影,張東浩.531株結核分枝桿菌的藥敏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6):156-157.
[2]徐密琴,鈕志林,吳妹英.涂陽患者分離分枝桿菌的種類及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04):236-238.
[3]吳巨飛,邵榮標,劉偉.534株結核分枝桿菌藥敏試驗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07):1334-1336.
作者:李昌榮 單位:吉林省吉林市結核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