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治療中肛腸疾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治療中的護理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診的91例肛腸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綜合序貫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予以常規護理、中醫護理路徑方式。對比2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住院時間短,費用更低,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顯著(P<0.05)。結論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加快疾病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護理路徑肛腸手術效果護理滿意度
肛腸類疾病屬于人體多發疾病,多見于肛門及大腸位置,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且難以治愈。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逐步發展,手術成為該類疾病治療的主要手段,旨在最大程度改善疾病造成的痛苦及隱患。在治療過程中圍術期護理工作顯得頗為重要,若操作不當極易引發多種并發癥。為了促進患者身體快速康復,選擇一種科學有效的護理方式具有臨床價值。本研究主要探討中醫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特以我院收治的91例肛腸手術患者為例開展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選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肛腸手術患者,將其按照隨機綜合序貫法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19歲~54歲,平均年齡(36.8±4.7)歲;疾病類型:痔瘡21例,直腸息肉16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20歲~55歲,平均年齡(37.2±4.3)歲;疾病類型:痔瘡22例,直腸息肉17例,其他7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肛腸疾病的診斷標準[1],臨床多表現為肛門墜脹、疼痛、有異物感,肛門視診發現肛門及周圍存在明顯脫出物。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臨床資料完整,方便追蹤隨訪。排除標準:①伴有神經系統疾病、溝通能力障礙者。②手術禁忌證者。③嚴重心臟、肝腎疾病者。④護理依從性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方法
對照組遵醫囑開展入院宣教、常規巡房、出院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路徑,具體操作如下:①組建中醫護理路徑小組制定護理工作流程表。根據研究需要成立工作小組,由1名主治醫生、1名責任護士(擔任組長)及3名護理人員組成,定期組織培訓工作,強化成員對中醫護理路徑操作模式的認同感,指導其掌握具體操作方法及內容。然后在了解患者具體病情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路徑流程,然后統一發放給患者,并進行護理內容講解,以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②護理實踐。a)術前2d~3d:協助患者完善各項檢查,同時輔助疾病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肛腸疾病發生機制及危害性、手術治療優勢及注意事項等,最大程度幫助患者消除內心顧慮。另外針對患者心理癥結所在進行情志調和,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熱情地進行解答,保持患者情緒平和舒暢。術前1d:遵醫囑指導患者禁食禁水,完善胃腸道準備,同時做好備皮、根據手術需要鍛煉術中體位。b)術中患者意識清醒時給予陪伴及鼓勵,同時與醫生積極協作完成手術操作,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出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反饋。c)術后當天,采用中醫按摩手法對患者利尿穴進行按摩,每次按壓5~10下,每天按壓3~5次,按壓時間1min~3min最為適宜。術后1d進行中藥換藥,主要取消炎止痛、清熱去火的中藥敷于患處,以減輕疼痛感。術后2d指導患者進行提肛訓練,有規律地往上提收肛門,然后放松,每組做提肛運動50次左右,持續5min~10min,每天2組;并辯證進行飲食調護,內服補氣補血藥物+止血祛濕藥物,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術后第3天,協助患者進行中藥坐浴護理,用生板花、生地榆、蒲黃、側柏葉、樸硝各15g,蓮蓬殼30g,蒲公英25g,煎湯熏洗[2]。待藥液溫度降至40℃左右時,開始坐浴,每次30min,每天1次。
1.4觀察指標
①統計2組住院時間及費用。②護理滿意度參考自制百分制問卷進行評估,問卷內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輔助、藥物指導、理療干預4個部分,設有25道選擇題,采用“1~4分”等級評分法,分為滿意(>85分)、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60分)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住院時間及費用
觀察組住院時間及費用分別為(5.4±1.2)d、(3528.7±104.7)元,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的(7.8±1.9)d、(4089.8±118.5)元,差異顯著(t=7.189,P=0.000;t=23.917,P=0.000。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顯著(P<0.05)醫療護理在臨床醫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能夠促使患者在接受相關技術治療后,更為快速地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中為了確保肛腸疾病患者手術效果,將中醫護理路徑用于臨床實踐,操作中由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及護理人員組建了工作小組,熟悉護理模式相關內容后根據患者手術特點及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制定了針對性的護理路徑流程表,進一步規范了護理工作內容,在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的同時,也能夠促進醫護人員之間相互協作,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成本,因此患者家庭負擔也會相應減輕。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醫護理路徑能夠加快患者疾病康復進程,且相應減少醫療費用,其充分印證了上述分析。另外中醫護理路徑是中醫護理特色與西醫模式的有效結合,能夠促使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路徑表將中醫護理內容付諸于實踐,確保診療及護理全過程一致化,在一定程度可彌補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不足[3]。加之路徑表具有明顯的“時效性”,通過成果分析可進行預期效果評價,若存在問題可靈活進行修正,因此護理工作有效性強,更易得到患者的認可。且中醫認為,情志由五臟之氣化生,倘若情志失調極易損傷肺腑氣血影響健康,另一方面則會影響疾病治療配合程度,而觀察組所用護理實踐中更為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并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有效疏導,有助于患者從生理、心理兩個層面達到舒適狀態,改善護理體驗,故而護理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4]。綜上所述,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加快疾病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樹梅.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探討[J].心理醫生,2017,23(15):12.
[2]隋慧艷.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四川中醫,2015,10(6):182-184.
[3]張玉紅.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07-1208.
[4]劉晶.中醫護理路徑在肛腸手術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6):227.
作者:劉薇文 單位:泉州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