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的必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輸血醫學是醫科大學中的重要學科,在傳統教學中,屬于臨床檢驗的范疇,往往受到忽視。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醫科大學開始設置輸血醫學學科,培養輸血醫學學科人才。基于此,本文結合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的目的進行分析,了解其必要性。在輸血醫學學科的建設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從整體上提高輸血治療的服務水平。
【關鍵詞】醫科大學;輸血醫學學科;教學創新
輸血是臨床醫療工作的重要環節,將全血或血液成分輸送給患者,用于補充血容量和增加機體抵抗力的作用。輸血是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有效途徑,但是輸血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風險,對于血液及其成分的采集與應用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1]。目前,在臨床醫學研究中,輸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與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以及臨床醫學等有著緊密的聯系,并在疾病的臨床診療中得到應用,拓展新的治療方向和思路。在醫科大學的教育教學當中,設置輸血醫學學科,研究內容涉及到疾病防治、干細胞移植和基因治療等多個方面,醫學生能夠在學習血液知識的同時,不斷鞏固和提高其專業水平,培養素質更為優秀的醫療人才。
1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的目的
1.1輸血醫學專業知識的鞏固
在醫科大學的教育教學中,主要將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以及臨床醫學作為重點內容,而對于輸血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醫科大學設置醫學學科之前,醫學生對于缺乏系統的學習,影響其對于各種輸血技術手段的掌握。在臨床醫療當中,對于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的應用需求不斷增加。而為了保障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在輸血治療中的安全性,需要加強對血液采集、處理、儲存等環節的控制,避免其中的某些環節出現疏漏和差錯。而負責該項工作的醫護人員,需要對輸血醫學學科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在新的醫療教學體制當中,輸血醫學開始從臨床檢驗學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同時增加了輸血醫學的教學學時,能夠讓醫學生得到系統的學習。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其目的便是增加醫學生對于輸血醫學專業知識的了解,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鞏固,能夠將其應用于臨床實踐當中,提高其輸血技術水平[2]。
1.2輸血安全的基礎保障
醫科大學在建設輸血醫學學科的過程中,能夠提高醫療服務人員對于輸血安全的關注度,了解其重要性,并通過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為輸血安全提供保障。在醫科大學輸血醫學學科的教學中,醫學生能夠認識到輸血過程中的安全風險,了解H5NI病毒、HBV病毒、HIV病毒的感染和傳播機制,進而提高對輸血過程的安全管理,預防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進而保障臨床患者以及醫療人員的健康安全[3]。這就需要從大學教育階段入手,在輸血醫學學科的教育過程中,提高醫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為輸血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1.3推動輸血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開始在輸血醫學研究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與臨床醫療的實際需要,在技術層面不斷改進和創新,極大的推動了輸血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醫科大學在建設輸血醫學學科的過程中,將新理念應用其中,開發新技術,并將理論教學和應用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加強學校與醫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建立系統、完善的輸血醫學教育體系,為醫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并從中掌握新理念和新技術,豐富其知識層次,培養更多優秀的醫療人才,將將其輸送給醫院,能夠從整體上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其對于推動輸血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有著積極的影響。
2醫科大學輸血醫學學科的建設
2.1教學資源醫科大學在建設輸血醫學學科的過程中,需要編撰一套專業教材,對輸血醫學專業知識進行梳理,具體包括血型與血型鑒定(ABO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血凝試驗、微柱凝膠法)、血小板血型及配血(血小板相關抗原、血小板特異性抗原、ABO系統血型抗原、HLA血型抗原等)、輸血技術等內容,同時還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以及《血液制品》等法律法規的內容。輸血醫學專家參與到輸血醫學學科教材的編撰當中,作為醫學生的學習資源、與此同時,醫科大學輸血醫學學科教材內容需要不斷的進行更新,及時補充新技術、新理念,與生理學、免疫學、遺傳學以及臨床醫學等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掌握當前輸血醫學的發展形勢,并能夠隨之提升和進步。該過程中,醫學生能夠扎實的掌握輸血醫學理論,對于輸血技術的掌握也更加嫻熟。另外,在醫科大學輸血醫學學科的建設中,其教學資源并不局限于教材,還需要不斷進行拓展和延伸,進而擴大其知識面。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收集與輸血醫學的研究報道,進一步豐富教材內容,為醫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選擇[4]。
2.2師資投入師資投入是輸血醫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持,其目的是提高輸血醫學的科研水平。醫科大學將輸血醫學學科作為單獨的教學科目后,在該方面的師資投入有著顯著的提高。聘請輸血醫學方面的專家,并培養該方面的人才,增加人才儲備,逐漸壯大輸血醫學學科的教授隊伍。與此同時,開展輸血醫學科研項目,如血液代用品關鍵技術、血液保存技術、血小板在血管損傷修復中的作用機制等,增加資金的投入,提高醫科大學的科研水平,并在輸血醫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在輸血醫療技術發展與進步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3醫療服務實踐醫學生對于輸血醫學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醫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均是服務于臨床患者。醫科大學在輸血醫學學科的建設過程中,顯然不能局限于理論教學,還需要為其提供參與醫療實踐的機會。加強醫科大學與醫院之間的合作,安排醫學生的實習。在參與輸血醫療的過程中,由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指導,除了輸血技術,還需要學習相關護理技巧,嘗試與臨床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醫學生在學習全血、血液成分知識的同時,能夠在心臟外科手術、器官移植以及惡性血液疾病當中,了解輸血治療的需求,明確其相關要求,并正確認識輸血反應。醫學生能夠在學習血液知識的同時,不斷鞏固和提高其專業水平。為了保障血液制品的質量,需要加強對采血過程的全面控制。在血液采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了解輸血反應發生原因,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在血液成分的采集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障血液制品質量,確保其安全投入使用[5]。
3結論
綜上所述,醫科大學設置輸血醫學學科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輸血醫學專業知識,為輸血安全提供基礎保障,同時推動輸血醫療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該過程中,醫科大學在輸血醫學學科的建設中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拓展教學資源,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加強師資投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同時參與到醫療服務實踐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優秀的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蔣天倫.醫學院校開展輸血醫學系統化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4):317-319
[2]尤海菲,尹文.國內外輸血醫學教育初探[J].中國輸血雜志,2016,29(05):535-538.
[3]孔令魁.輸血醫學的學科建設與發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2,27(s1):1275-1279
[4]宋小川,劉斌,居敏,胡安華.新疆醫科大學輸血醫學高等教育思考[J].新疆醫學,2014,44(07):173-175.
[5]劉忠.以學科建設促進輸血醫學的發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01):4-5.
作者:于天為;霍小娣;李瑋馨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醫院輸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