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研究生導師指導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7年第5期
摘要:了解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機構研究生導師帶教現狀。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67名研究生導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8.21%(39/67)的導師每周至少指導研究生1次,83.58%(56/67)被動開展和接受學術指導。100.00%(67/67)能夠面對面指導。80.60%(54/67)的導師認為指導研究生數量合適。92.54%(62/67)的導師指導研究生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92.54%(62/67)是亦師亦友和朋友的師生關系。97.01%(65/67)導師能為研究生提供學術交流機會。88.06%(59/67)導師認為研究生的思維創新是帶教難點。其中因指導研究生產生壓力方面,導師和副導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86,犘=0.0358)。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機構導師帶教現狀良好,副導師制度的建立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仍存在指導研究生主動性不強,導師啟發調動研究生思維創新不夠等問題,對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還需加強。
關鍵詞:疾病預防控制;導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的雙重任務,是國家從根本上增強科技實力、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要素。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科技創新中起著高層次引領作用,為國家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人才。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承擔著研究生專業教育和人文教育雙重任務的主體,對研究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1]。198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中心)研究生院獲得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權。目前,是我國唯一具有學位授予資格的疾控機構。自2014年開始,中心實施研究生副導師制度,著力構建導師團隊建設,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截至2014年,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簡稱病毒病所)已培養研究生700余人,是中心下轄11個直屬法人單位中培養研究生數量較多的單位之一。本研究調查了病毒病所在崗研究生導師和副導師指導研究生現狀,為探索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機構導師指導研究生新模式、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病毒病所2014-2016級科研型1~3年級在讀研究生在崗導師和副導師作為調查對象。
1.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聘請研究生教育管理專家和導師代表共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指導研究生的數量、指導頻率、指導方式、溝通主動性、指導研究生壓力、師生關系類型、指導研究生內容、創造學術機會、指導研究生難點等。共發放問卷83份,回收有效問卷67份,應答率80.72%。13統計學處理應用SAS9.2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犘<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基本情況調查對象中,男性24名(35.82%),女性43名(64.18%);<40歲15名(22.39%),40~49歲42名(62.69%),≥50歲10名(14.92%);被中心研究生院聘任為研究生導師19名(28.36%),副導師48名(71.64%);涉及免疫學專業29名(43.28%),病原生物學專業27名(40.30%),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5名(7.46%),流行病與統計學專業6名(8.96%);其中高級職稱50名(74.63%),中級職稱17名(25.37%)。22導師和副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情況分析本研究從多個維度分析導師和副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情況,僅“因指導研究生產生的壓力”上,導師和副導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086,犘=0.0358)。本中心58.21%(39/67)的導師每周至少指導研究生1次,83.58%(56/67)被動開展和接受學術指導。100.00%(67/67)能夠面對面指導。80.60%(54/67)的導師認為指導研究生數量合適。92.54%(62/67)的導師指導研究生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92.54%(62/67)是亦師亦友和朋友的師生關系。97.01%(65/67)導師能為研究生提供學術交流機會。88.06%(59/67)導師認為研究生的思維創新是帶教難點。
3討論
3.1導師指導研究生現狀
本中心導師每周至少指導研究生1次的頻率為58.21%,高于在全國27所高校現狀調查的結果(48.1%)[2]。77.61%(52/67)符合中心研究生院每月至少指導1次的相關規定,表明導師對研究生指導的頻率較高。被動開展和接受學術指導為主(83.59%),主動性較差(16.42%),表明雙方商討研究計劃更多習慣于按部就班。100.00%能夠面對面指導,可能是由于疾病預防控制專業的導師和研究生均需從事大量實驗室和現場工作,共同工作場所提供了師生更多的面對面交流機會。80.60%的導師認為指導研究生數量合適,而有19.40%的導師認為數量不足,這可能與中心招生名額有限,并建立了副導師制度,因而導師在時間和精力上相對充足。92.54%的導師指導研究生感到不同程度的壓力,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病所歷史悠久,有眾多病毒學專家,學術氣氛濃厚。近年來新發突發病毒性傳染病不斷出現,中心“疾控、應急、科研、教育”四位一體的職能定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是成為國家重點科研攻關項目精英團隊中的一員,因而普遍壓力較大。亦師亦友和朋友的師生關系超過90%,表明師生關系融洽,在科研工作中不僅僅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共同研究,體現了平等的科研伙伴關系。除學術指導外,就業規劃、人生觀和價值觀、日常生活問題均占較大比例,說明導師注重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能夠對研究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較大幫助,也從側面說明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較為融洽。97.01%導師能為研究生提供學術交流機會,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原因可能與病毒病所承擔較多高層次研究課題,對外學術交流頻繁,且研究生能夠深入參與課題研究。
研究生的思維創新和學習態度排在前兩位,分析原因主要是學生在讀期間絕大部分處于課程、課題和科室工作的忙碌狀態,加之就業等壓力困擾,因而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能力。導師對研究生也缺乏個性化培養,不足以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師資力量雄厚。優秀的研究生導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研究生指導經驗,其思想修養、治學態度、為人處事、奉獻精神等對研究生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才能在研究生心目中具有極高的認同度、尊崇度和權威度[3]。中心的導師作為疾病預防領域的專家,大多為國際知名學者。許多學生通過電視媒體報道中心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的事跡后慕名報考,學習中不僅將導師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師長,更是將其視為學習和仿效的人生楷模。由于中心招生名額所限,導師指導的研究生數量相對高校少,師生比例保持在1∶3,能夠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存在師生關系雇傭化、導師指導不力等問題。科研條件優厚。中心承擔著大批高層次的科研項目,僅病毒病所十二五期間承擔或參與科技重大專項、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39項。一流的設備條件和科研經費保障可以使研究生更專注于開展課題研究。研究生除了參與實驗室工作,有大量的疾病預防控制現場實踐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機會,為培養科技精英隊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副導師制度的建立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國內研究生培養質量下要原因之一是學生對導師“散養式”培養方式的不滿意,抱怨和導師見面不多,導師指導時間不長[4]。隨著我國研究生培養制度的日趨完善,新一輪的研究生培養機制強調了導師小組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核心地位[5]。目前,中心每名研究生由導師親自選聘2名副導師,其指導研究生的理念、專業、方式與導師具有一致性,協助導師完成對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包括實驗室操作、現場實踐、科研論文撰寫以及日常管理等。本研究結果表明,副導師制度的建立,減輕了“疾控、應急、科研、教育”四位一體體制下導師的指導壓力,與導師的指導有機銜接,相輔相成,確保了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也使年輕的副導師得到了鍛煉,為構建導師團隊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3.3問題與對策
本研究結果顯示中心研究生普遍存在主動交流意識不強、思維創新不夠,導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循守舊的問題,不利于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高質量的研究生應該是精英科研人才,能夠參與高層次科研項目。因此,研究生培養要突出科研創新能力訓練[6]。導師的“教”與“導”是研究生夯實學科基礎的重要途徑,而創新思維則是檢驗導師培養人才質量的最好指標[7]。
在今后的培養過程中,中心應本著“探索生命科學,致力疾病控制”的培養方針,通過加強導師培訓,建立導師培養能力評估體系,促進導師能動作用的有效發揮,鼓勵民主、平等、自由、開放的交流和探討關系,在保證溝通頻率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師生交流的主動性,將“知識的授受關系”變為“合作的探究者,平等的協商者”,充分體現學術自由,在實現課題目標的同時允許學生選擇研究方向,并結合課題的研究內容,挖掘學術興趣點,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8],充分發揮本專業機構師資力量、科研條件、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優勢,注重人文關懷,滿足師生良好利益訴求,激發師生的內在潛力和創造精神[9],以穩步提升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疾病預防控制專業輸送高層次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馮果,田維毅,柏靜.高等院校二級學院研究生培養及管理工作初探[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6):4143.
[2]周文輝,張愛秀,劉俊起,等.我國高校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現狀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7(9):714.
[3]徐國斌,馬君雅,單玨慧.“立德樹人”視野下研究生導師育人作用發揮機制的探索以浙江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31(9):1215.
[4]湯曉茜.研究生“導師制”改良的內外途徑[J].江蘇高教,2017,33(2):6466.
[5]黃秋波.“導師負責制”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大學教育,2015,4(1):6061.
[6]孫健.協同創新視角下研究生培養過程優化[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2(2):4145.
[7]凌云志.高校研究生導師培訓常態化機制的建構[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4):104107.
[8]賈黎明.導師是老師,還是老板———試論研究生導師的職責[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32(10):15.
[9]劉衛平.高等教育柔性管理范式及其實踐策略[J].大學教育科學,2014,32(3):4348.
作者:藍壽梅;嚴文婧;陳佳 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