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社團在大醫文化系統構建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承擔著重要的組織作用,社團文化活動實現著文化育人的基本功能。該文從醫學院校構建大醫文化的現實需要出發,結合醫學生社團的特點和功能,從提高社團文化感染力、塑造力為突破口,探討了社團文化與大醫文化的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式,以及如何在大醫文化的系統構建中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學生社團;人才培養;大醫文化
21世紀初期,團中央、教育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在高校全面推行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學生社團一時間成為高等院校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壯大,并不斷走向成熟。在2016年教育部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學校提倡并支持學生及學生團體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長成才的學術、科技、藝術、文娛、體育等活動。”如今,學生社團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學生參與面的不斷擴大,對于學生社團的管理與研究也應同步推進。
1學生社團的內涵
學生社團是在校大學生經校方允許自發組成的群眾性團體,它廣泛存在于各類高等院校,它通過共同興趣和愛好將志同道合的大學生凝聚在一起。它有著層次分明、結構完整的組織框架,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重要組織形式。
1.1功能和作用
1.1.1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年齡在20歲左右的大學生,本身具備參與意識強烈、交友和情感需要強烈的特點,社團活動恰好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社團打破了年級、專業的限制,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活動為媒介開啟了另一種重組方式。以共同興趣愛好為前提的社團活動方式,也更能激發出學生的交際熱情,成為在校期間擴大學生朋友圈的重要方式。
1.1.2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社團活動是高校學生的第二課堂,第二課堂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和延伸專業課的學習。尤其是外語類和人文類社團,更能拓展學生在專業課領域之外的學習視閾,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擴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半徑,從而實現全人教育,為培養復合型人才創造先決條件。另外,社團骨干的帶動力量在某種程度上并不遜色于教師的課堂引導作用,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起著傳幫帶的作用。
1.1.3提升適應社會能力社團組織結構不同于課堂教學一對多的傳統形式,更趨向于職場的層級結構,社團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更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能夠進一步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催生學生社會心理的發展,組織領導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貫徹執行力、人際交往能力的開發和模擬對于學生未來走入社會,盡早適應工作崗位都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實踐證明,越多越久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越能在畢業后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角色。尤其是在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當下,在面對多元龐雜的患者群體,更需要醫務人員具備足夠的社會交往能力。
1.1.4繁榮校園文化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吸引學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依靠的手段,社團規模、層次和影響力直接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水平,因此建設校園文化無法忽視學生社團的這股力量,并且要充分發揮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和帶動作用。學生有自主選擇校園文化生活的權利,相對而言,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收編那些沉迷網絡等從事消極文化活動的學生。此外,社團文化活動也是相對沉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調劑方式。
1.2學生社團的主要特征
1.2.1人員構成上的廣泛性學生社團打破了固有的年級、專業限制,有著不同專業和知識背景的學生,來自不同地域有著不同文化觀念的學生,實現了一個學習交流的重新組合。人員構成上的廣泛性有助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實現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
1.2.2社團管理上的自主性學生社團一般由高校團委負責管理,一般也會有相應的指導教師,但社團的日常運營和管理還是給了社團干部充分的自主權,社團的招募納新,社團經費的管理,社團活動的組織開展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社團管理上的自主性,能夠更加充分地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管理、自主學習。
1.2.3社團活動的娛樂性學生社團雖然不乏學習類、學術類、創業創新類,但總體而言,學生組建社團的初衷更多的還是尋求在專業學習之外的身心放松,有一定的娛樂性傾向,也因此體育類、文藝類的社團具備更強的吸引力。社團活動的娛樂性本無可厚非,但是社團需要社團負責人更好地把握原則,掌握分寸,力求實現寓教于樂,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娛樂至上,避免出現格調不高、媚俗的娛樂化傾向。
2當前社團文化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社團運營缺少足夠的保障和支持學生社團有一定的依賴性,尤其學校管理部門的撥付的經費,一般較難滿足學生社團活動的充分開展。在此情況下,學生社團只能通過靠學生自籌解決,拉贊助是最常用的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社團的活動場地,以及硬件配備都直接決定著社團能否組織開展出高質量的社團活動,社團成員的數量也決定著社團資源占有率。此外,社團指導教師在配備上也略顯不足,無論是教師的能力水平,還是教師對于社團指導傾注的熱情,較之專業課教師和輔導員老師都有一定的差距。
2.2社團納新的競爭性與流動性一般而言,社團成員的主體是低年級學生,社團干部在一年的任期屆滿后便實現了新老更替。高年級的社團成員也會逐漸降低對社團活動的參與熱情,以及忙于考研和就業紛紛退出社團。納新是社團組織延續和存在的重要手段,一旦納新成績不理想,社團成員數量銳減,社團組織就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即便納新工作完成后,社團成員的流失現象也極為普遍,因為納新本身通過宣傳和造勢具備了較強的吸引力,新生加入社團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但社團運營過程中,難免因各種主觀和客觀因素就會使得部分社團成員逐漸邊緣化,直至離開。社團之間的競爭性和社團成員的流動性,也造成了社團的不穩定性,直接降低了社團活動的育人功效。
2.3社團組織管理能力的不均衡性社團組織雖然都制定了章程,有著系統的組織機構,但社團干部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參差不齊,綜合能力較差的社團干部會因個人能力的不足,會造成社團執行力差,分工不明確,由此引發了社團等級化現象。社團的自治性和競爭性既鍛煉和培養了社團干部的管理能力,也同樣會造成社團力量的強弱分化,以及不均衡的發展。
3齊齊哈爾醫學院校社團現狀
調查齊齊哈爾醫學院學生社團是開展第二課堂的重要陣地,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以外,大多數同學都愿意通過開展社團活動,提升自己的個人素養,培養個人興趣愛好,接觸社會服務社會。尤其是,學院深入實施的“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以職業情感為導向開展人文素質教育,以執業能力為導向開展專業素質培養,以社會適應為導向的開展身心素質養成。作為一所醫學院校,在人文師資并不豐厚的現實條件下,人文素質教育和身心素質的養成則更多地要依賴于社團活動的育人功能。以2017年為例,齊齊哈爾醫學院社團聯合會注冊人數1800余人,共有注冊社團26個,其中由學院相關部門指導和籌建的社團有5個,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發組建了21個社團,這21個社團當中有英語學習類社團3個,共計600余人;體育類社團7個,共計600余人;文藝類社團11個,400余人。從學生自發組建的社團來看,英語學習類社團作為社團的大戶,主要是基于外語等級考試和研究生考試的現實需要,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薄弱,英語類學習社團規模較大,且在學生中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在社團運營過程中,英語類學習社團能充分利用晨讀時間,持之以恒地開展口語朗讀,學風建設效果明顯。體育類社團以街舞、跆拳道、板球、輪滑、健身為主,參與學生較多;文藝類社團主要以書法、演講、美術、曲藝為主,相對外語類社團和體育類社團參與人數較少。而傳統的純文藝社團(如文學社)已經消亡,某種意義上相對格調不高的金英杰曲藝社卻出現并保有一定數量的社團成員。可見,社團文化與社會文化思潮關聯度極大,在傳統文學逐漸邊緣化的當下,文學社團在齊齊哈爾醫學院也不復存在。而代表流行文化的街舞、曲藝卻能夠有著一定的發展空間,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愛。此外,齊齊哈爾醫學院團委直接管轄的志愿者總會450人,廣播電臺260人。志愿服務工作是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學院團委的高度重視,且志愿服務日常化、制度化,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參與面較大。廣播電臺在全國高校較早且普遍存在,作為校園的傳統媒體,廣播電臺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社團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由學院團委直接管轄的學生社團具備更強的吸引力,且在實際運營中管理規范,活動豐富多彩,教育效果明顯。
4社團文化與大醫文化的深度融合
當下社團文化的興盛,以及社團文化的教育功能和作用正在不斷地放大。社會文化思潮的多元化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社團文化。基于這樣兩方面的現實,齊齊哈爾醫學院的社團文化必須與大醫文化深度融合,并為大醫文化的系統構建發揮出積極作用。
4.1結合大醫文化特色,完善社團組織結構在齊齊哈爾醫學院目前的26個社團中,醫學類專業社團僅有大學生心理協會。作為西醫院校,同樣也有著對于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文化使命,在此情況下,完全可以參照同類院校,引導學生設置中醫類的文化社團,既實現了專業課的拓展學習,又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方面實現了作為。此外,當前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學院也成立了創新創業發展總會,但創新創業與學生社團建設并未實現廣泛對接。南丁格爾酵素養生館等創業基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完全可以推廣成功模式,在康復保健、衛生監測等創新創業項目上尋求發展建設新的社團,既豐富了社團文化體系,又為創新創業奠定了學生基礎。
4.2遴選大醫大師,指導社團文化活動開展大醫文化,不僅需要教師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進行培養,也需要在第二課堂繼續踐行文化育人的使命。社團文化活動缺少大醫、大師級的指導教師,必然很難實現品牌化效應,無論是專業課教師,還是美育類課程的專業教師,高水平的指導教師對社團文化活動的開展起著不可估量的引導作用。尤其是有文藝特長的專業課教師更是培養“大醫”的絕佳范本。某種意義上,對于社團的師資投入比財力投入更有效率、更有必要。
4.3提升社團負責人能力,推動社團管理上水平社團負責人必須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實現優中選優,必須是專業成績突出,又兼具一技之長的全能型人才,同時具備組織協調等所有社團干部的必備條件,甚至可以通過試用期考核來進一步實現優勝劣汰。社團負責人需要能夠很好地理解大醫文化的理念,在指導教師和社團成員之間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只有本身旨在成為大醫之才,又兼具大醫情懷的社團負責人,才能助推社團文化與大醫文化深度融合。
4.4結合“三導向”人才培養,提升社團活動育人功效“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在齊齊哈爾醫學院的本科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實績,并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是構建大醫文化極其重要的實現途徑,也是大醫文化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的職業情感與身心素質教育更是需要借助社團活動中來實現。因此,也需要社團管理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引導學生圍繞職業情感和身心素質養成教育組建社團,并精心設計社團活動,給予充分的物質保障和硬件配備,讓“三導向”人才培養模式對接的社團更好地發揮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進而進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
5結語
多年來,齊齊哈爾醫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注重內涵發展,一直致力于培養和塑造精于專業、誠于品德的復合型醫藥衛生人才。在專業教學以外,人文素養教育愈加重視,這其中大醫文化建設起著突出作用。大醫文化建設從物質形態方面、精神文化方面、學術和學風方面、師德師風方面系統地構建了大醫文化。這些文化建設都發端于頂層設計,并且自上而下逐步落實,逐漸實現了制度化和日常化。然而,大醫文化的系統構建需要不斷地更新與升級,需要在新的節點和區域實現新的突破,社團文化顯然是大醫文化系統構建的重要實現手段。此外,當下教育行政部門對于美育工作更加重視,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但要強化美育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更是要拓展思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社團活動與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形成品牌效應,為培養高素質醫藥衛生人才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武德勤.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理論與實踐[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2]張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郭巖杰,李祿峰,謝峰.論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之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8):9-10.
[4]魏振波.專業型大學生社團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5):45-47.
[5]任志宏,趙平.高校學生社團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06-108.
作者:李久東,王彬,聞銘,張寶林,張華 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