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大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力度
根據市場需求和我市資源優勢,從農業產業鏈的源頭和終端產品入手,重點推廣如下10項農業實用技術:
名特優新農產品良種生產技術。繼續抓好紅菜薹、蓮藕、"頭、等地方特色品種的提純復壯和擴繁工作;在、區生產基地推廣優質稻、油菜、蔬菜等良種生產面積4萬畝,畝平較常規生產增收30%以上。
優質油菜“一菜兩用”配套技術。在、、、推廣“一菜兩用”優質油菜4萬畝,畝平增收300元。
雙孢菇專業化生產菌種技術。由市農技站、華中農業大學、農業龍頭企業在區徐古鎮聯合生產優質菌母種1萬瓶,擴繁栽培菌種150萬瓶,播種150萬平方米菇床,增產30%,增收1134萬元。
稻鴨共生高效模式技術。繼續在、推廣稻鴨共生高效模式1萬畝,力爭新增養鴨15萬只,畝平增收120元。
池塘套養模式技術。重點在、區新增推廣池塘套養模式1萬畝,使其總規模達10萬畝,畝平增收120元以上。
生豬高效飼養管理及防疫技術。重點在、區10個生豬養殖小區推廣飼養優質三元豬4萬頭,總增收1000萬元。
蔬菜“三高三省”模式技術。在、區集中連片推廣蔬菜“三高三省”模式2.5萬畝,畝平增收1000元左右。
低產低效經濟林“兩改”技術。以板栗、梨、桃、茶葉為主,在、、、區新增推廣面積1萬畝,畝平增收200元以上。
生態家園“一池三改”模式技術。依托國家農村能源項目,以、區為主新建6―8立方米沼氣池4900口,戶平增收860元。
名特優新農產品加工增值技術。以蔬菜、蓮藕、食用菌為重點,開展采前無傷害處理及采后保鮮、分級、包裝商品化處理等共性技術應用;以鴨子等畜禽、水產品為重點,加快深加工技術應用,開發系列產品,為優勢養殖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實施上述先進實用技術,采取項目招標制。
二、建設新型農技推廣體系
按照公益性職能與經營性服務分開的原則,構建精干高效的新型農技推廣公益性服務機構。對新型農技推廣公益性服務機構,各級財政要在經費上予以保證。從 年起,把在崗農業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納入新型農技推廣工作計劃。同時,各級農業科技人員實行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績效掛鉤,年度考核,以提高其整體素質和服務效率。
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推廣機構及科技人員以技術服務、承包、入股、轉讓等形式參與新型農技推廣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實行有償服務,其合法收入受法律保護。
三、加強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
以農業信息網絡延伸為重點,充分發揮市農業信息中心整體功能,完善區鄉農業信息網絡建設,推進農業信息服務進村入戶,打造全新的農業信息平臺。年,全市將選擇500個有產業特色、有板塊效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建制村上互聯網;成立區級“農技110”服務中心,辦好都市田野風廣播、《長江蔬菜》雜志,啟動以區為主的“農技110”工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四、抓好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建設
圍繞優勢農產品基地創建農業科技“專家大院”10個,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的專家、技術人員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農業科技試驗、示范、指導、推廣、培訓、咨詢等服務,實現專家、技術人員與農戶的零距離接觸,促進科技成果向農村轉移。對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的建設,由市科技局給予一定資金補助。
五、大力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
從 年起,在農戶自愿申報的基礎上,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經過相應的民主程序,每年在優勢農產品基地選擇種養水平較高、群眾公認、樂于助人的農戶500戶作為農業科技示范戶。其中市級農業科技示范戶100戶,每戶市級農業科技示范戶要帶動周邊20戶農戶應用科技實現增收。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對農業科技示范戶要采取政策傾斜、良種直補、購機補貼、科技培訓、專家指導和小額信貸等多種形式進行扶持。市人民政府從當年農技推廣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對市級農業科技示范戶按每戶5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
六、穩步實施農技推廣員制度
組織動員千名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開展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鼓勵支持鄉鎮(街道辦事處)根據當地農業支柱產業發展的需求,面向社會聘請農業科技人員(包括技術能人)。對聘請農業科技人員工作取得實效的鄉鎮(街道辦事處),由區人民政府給予獎勵,市人民政府予以支持。對表現突出的農業科技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責任心不強、績效不明顯的,實行末位淘汰并及時增補。
同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組織科技小分隊,按照專職與兼職相結合、長期駐扎與季節性下鄉相結合的原則,深入到特色基地、示范基地、板塊基地,狠抓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七、創新農業科技培訓方式方法
依托市農業學校、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職業中學和各類培訓基地,開展以提高農業勞動者綜合素質和生產經營技能為重點的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勞動者。堅持傳統方法與現代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場培訓相結合。年,全市計劃課堂培訓新型農業勞動者1萬名,現場實用技術培訓10萬人次。
在關鍵農時采取科技下鄉、科技趕集、開動科技大篷車等農民喜聞樂見且快捷高效的科技知積傳播方式,使農民對先進實用技術能夠看得見、聽得到、學得會、用得好。
八、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傳播、推廣農業技術上的帶動作用。鼓勵和支持各種類型的農業龍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服務組織聯合,加大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力度,提高其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將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延伸到農業龍頭企業,并按照有關規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對農業龍頭企業申報的技術推廣項目予以優先安排。
九、加強農業科技示范輻射作用
以現有農業科技示范園為窗口,開展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其成為先進實用技術的集聚區和示范區。通過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科技示范、輻射作用,提升區域特色農業的發展水平。優先支持農業科技示范園的農業科技項目,并對其基礎設施建設予以支持。
十、加大對農技推廣工作的投入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對農技推廣的投入。市、區兩級支農資金中用于農技推廣的部分、科技三項經費中用于農業的部分和農業基本建設資金中用于“種子工程”的部分等,都要圍繞發展都市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行,推廣應用先進實用的農業技術,實行專款專用。
十一、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領導
農技推廣工作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安排,切實將其作為促進我市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的主要抓手,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明確工作職能,分解具體目標,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切實抓好農技推廣工作。市人民政府每年對為農技推廣工作作出突出貢獻并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指導、帶領廣大農戶積極接受應用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增強農民增收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