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旅游業發展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明確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旅游業是當今第一大朝陽產業,是先行產業、帶動產業、窗口產業、無煙產業。旅游業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發展旅游業對于改善我市投資環境、促進對外開放、調整經濟結構、滿足消費需求、增加就業機會、創匯回籠貨幣、繁榮地方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全會精神,搶抓淮海經濟大開發和全省扶持的機遇,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積極推行大開放、大旅游戰略,認真貫徹旅游倍增計劃,在“西楚雄風、酒都花鄉、河清湖秀、生態樂園”的旅游定位指引下,構筑框架,擴大總量,提高份額,完善規劃體系,挖掘旅游資源,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積極開拓客源市場,強化行業管理,加強人才培養,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多做貢獻。
(二)總體目標:通過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文化旅游,著力打造“生態、綠色家園”的品牌。力爭到年,把建成“覓霸王漢祖,憶楚漢相爭”的楚漢特色文化和生態特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華東地區新興的優秀旅游城市。到年,力爭國際旅游接待人數達1.2萬人次,年均遞增14%,旅游外匯收入達760萬美元以上,年均遞增13%,國內旅游接待人數達325萬人次,年均遞增14%;旅游總收入達15億元人民幣,年均遞增14%。
二、科學規劃,加強旅游產品開發力度
(一)“旅游發展、規劃先行”。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以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為依據,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旅游發展規劃應與經濟增長和相關產業發展相適應,充分反映地方旅游資源特色。各縣(區)旅游發展規劃和旅游景區(點)的修建性詳細規劃要與全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相統一。要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防洪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并與城市環境保護、文物保護等專項規劃相銜接。
(二)旅游發展規劃涉及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規劃、旅游管理部門以及其它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權威性。要把旅游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會同計劃、規劃等部門,抓好旅游規劃實施的管理工作,同時抓好旅游景區(點)的開發和建設規劃。
(三)建立全市重點旅游項目儲備庫,并按照項目的投融資渠道進行分類,以利于招商引資。旅游發展規劃內項目優先享受旅游開發的各項扶持政策及資金。開發旅游景區、景點,建設旅游度假區等旅游項目,開發單位在上報計劃部門立項審批時,要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四)各級政府要把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單獨列為計劃進行目標考核;對重點旅游景點、旅游設施建設和較大的技改項目,市、縣(區)各級計委、經貿委要納入年度基建、技改計劃;財政部門要安排一定數額的旅游建設專項經費;金融部門要對旅游產業實行政策傾斜,對旅游項目建設盡可能增加貸款投入。
三、組建旅游機構,切實加強對旅游工作領導
(一)各級政府要把旅游發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旅游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經常研究旅游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工作責任制,及時解決旅游業發展中的難點問題。
(二)切實加強對旅游工作的領導。市、縣(區)要成立旅游工作委員會,由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分管領導任副主任,外事、旅游、計劃、財政、金融、宣傳、文化、環保、經貿、公安、工商、交通、建設、規劃、外經貿、衛生、教育、僑務、宗教、林業等部門的負責同志為成員。
(三)優化組合旅游經濟實體,成立旅游發展總公司。按照“全市統一規劃,屬地行政管理、部門行業指導、企業自主經營”的原則和現代企業制度,優化組合市、縣(區)旅游經濟實體,通過股份合作、租賃等多種方式,逐步實行旅游景區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旅游企業要加快經營機制轉換,通過合資、合作、聯合、兼并、拍賣等方式,推動飯店、旅行社、旅游景點、旅游運輸、旅游購物商店等組建跨地區、跨行業的旅游企業集團和經營合作網絡,實現企業間的優勢互補。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同時組建旅游行業協會,擴大旅游飯店、旅行社、旅游景點、旅游運輸、旅游產品網絡。
(四)加強旅游環境綜合治理,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爭創省級園林城市、環保城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態城市和優秀旅游城市。建立文明示范窗口,優化城鄉生態自然環境,提高綠化覆蓋率,降低城市噪音,控制空氣、水污染指數,建立旅游咨詢和投訴電話,印制全市旅游圖,在電視、報紙、電臺、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設立旅游專欄,加強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作,提高城鄉長短途客運及出租車運行密度和服務質量,加強餐飲衛生管理,整頓市場秩序,搞好旅游文化娛樂設施,建設一定數量的達標旅游公廁,注重旅游安全救援和旅游保險,提高旅游安全運行質量。
四、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旅游投入
(一)采取“國家、集體、個人、內資、外資一起上”的方針,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得益”的原則,調動社會各方面興辦旅游業的積極性。鼓勵市內涉外經濟部門、大型企業和有條件的縣(區)投資重點景區、景點的建設,支持外商到我市投資旅游業。
(二)增加資金投入,改善城區和主要旅游景區的道路、通訊、環境、衛生、商業網點、園林綠化等設施。重點加強干線公路至主要景區的支線公路建設,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進入性,逐步形成設施配套、功能齊備、環境優美、結構合理的旅游服務體系。城區的主要干道、窗口地區、主要旅游景點要有中英文指示標志。
(三)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財政專項經費,用于宣傳促銷、規劃管理、人才培養、景區環境改造和有關公益設施建設。財政性資金投入要根據旅游產業發展,逐年有所增長,以適應和保障旅游發展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采取合資、合作、獨資、股權出讓、產權置換等形式引進外資和向社會籌資,用于旅游景點和旅游設施的開發建設。
(四)全面加快旅行社、旅游區、旅游車船公司的對外開放步伐,大力吸引外資和港澳臺資開發旅游資源或合資興辦旅游企業。
(五)繼續探索利用外資的新形式。將旅游業利用外資項目列入政府積極鼓勵的項目類別,給予充分的政策扶持。對有利于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重大項目、環保項目,積極支持旅游企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通過資本合作,加快旅游企業經營與國際接軌。支持有較好投資項目、效益明顯的旅游企業開展涉外融資,拓寬國際融資渠道。
五、制定優惠政策,加快旅游業的發展
(一)對興辦的市屬旅游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從獲利年度起,五年內由市級財政減半獎勵給企業;各地所屬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獎勵比例和期限由當地政府確定。鼓勵旅游企業利用駐外機構或在國內旅游集散地設立辦事處,通過直接派員或委托合同方式拓展旅游業務。
(二)以觀光農業為主的景點建設,可享受農業基本建設的有關優惠政策。農林、水務等部門以現有的設施改造開發旅游景點的,可享受旅游景點建設方面的優惠政策。
(三)為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在旅游行業公平競爭和共同發展,在土地使用、信貸、稅收、貼息、進出口、用匯等方面對不同所有制的旅游企業一視同仁,為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在旅游業的平等發展創造條件。
(四)對紀念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展覽館、書畫院、圖書館及文物保護等單位舉辦文化活動的門票收入免征營業稅。
(五)對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較大但尚未開放的地區,有關部門要研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具體措施,實行邊開發邊開放。對來旅游的境外旅游者,在簽證等手續方面給予全程服務。
六、以市場為導向,實行旅游綜合開發
(一)旅游資源開發要實施精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開發項目要突出區域特點,做到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綜合開發。要在不斷完善現有景區、景點設施,提高品位的基礎上,努力建設和推出一批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安全舒適、服務優良,在全國旅游市場上影響大、競爭力強的旅游景區、景點和旅游線路。以“一園”、“二湖”、“三河”、“二皇宮”為重點,逐步發展休閑度假、民俗、文物古跡、商務會展等特色旅游。要突出楚文化和生態旅游兩大重點,建設好以項王故里、乾隆行宮、“下草灣古文化遺址”、三莊漢墓為重點的古文化觀光旅游區;以嶂山森林公園、風光帶、運河風光帶、沭陽花卉產業帶為重點的自然風光觀賞區,以極樂律院、真如禪寺、菩提寺為重點的寺廟文化旅游區,以洋河、雙溝鎮區為特色的酒文化暢游區,以、為重點的生態休閑度假區。在資源開發中,要全面實施精品戰略,全力培育具有我市特色且在省內外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拳頭產品和名牌產品。
(二)重點發展國內旅游。努力開發會議、商務、度假、觀光等旅游項目,積極引導國內旅游消費,努力推進獎勵旅游。積極開展“人游”活動,培育市內旅游市場,發展鄉土旅游產品,提供綜合配套服務,不斷提高我市旅游組織化程度和服務質量。
(三)加快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要以“楚文化”為主線,以項羽、虞姬名人效應為中心,以水鄉、酒鄉為特色,加快、、沿線、、風景區建設。加強規劃和管理,防止盲目重復建設人造旅游景點,防止破壞生態環境,做到開發和保護并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傳統的觀光旅游產品要按照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鞏固、完善、改造和提高,增強觀光產品的文化內涵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推出專項旅游產品,發展文化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科教旅游、湖泊旅游、生態旅游等,爭取形成2-3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名牌產品。
(四)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利用荒山、荒地、荒灘和湖泊資源開發旅游區域,加快發展旅游經濟。
(五)要以“引湖納山”為契機,實施發展旅游與經營城市相結合,實現城市建設與旅游建設相結合,把定位在華東地區新興的優秀旅游城市功能上建設,實現旅游業跨越式發展。
七、積極宣傳促銷,開拓客源市場
(一)明確重點目標市場,積極尋求旅游客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年前,在國內市場方面,重點開發以徐州為中心的北市場,以南京為中心的南市場,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市場。國際市場開發要全力推銷楚漢文化,酒都花鄉、湖濱生態三大產品,目前,重點開發日本、韓國、東南亞、港澳臺四大目標市場。在重點目標市場開發方面要有計劃地組織旅游產品說明會,增強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要加強旅游營銷力度,改進營銷方式,建立持久的市場營銷機制,促進旅游客源穩步增長。要鼓勵在境外招徠客源,對組織海外旅游和國內旅游的社會團體、企業或個人,成績突出者予以獎勵。加強旅游管理部門與企業的聯合促銷,增加旅游促銷投入。市、縣(區)財政在年度計劃中安排一定數額的旅游研發及宣傳促銷專項經費,每年保持適當增長。外事、宣傳、文化、新聞等部門要積極支持旅游整體形象的宣傳。
(二)拓寬旅游商品領域,大力發展旅游企業,開發旅游紀念品、旅游裝備品。設立市級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鼓勵旅游新產品開發和旅游商品促銷,發展具有當地文化、原材料、工藝技術等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旅游商品創匯創收的比重。努力開發具有地方特點、地方標志性的拳頭旅游產品。
(三)完善促銷手段,提高宣傳效果。要抓好節慶促銷,積極研究和組織好節慶活動,重點推出名酒節、泗洪螃蟹節、沭陽花木節、皂河龍王廟會等專項旅游活動,利用現代手段與媒體聯合,強化我市旅游整體形象的包裝,積極開發旅游風光影碟、宣傳彩冊、導游圖、明信片等促銷宣傳品。運用新聞、影視歌曲廣告、互聯網等多種方式,向外整體推廣旅游產品。組織旅游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旅游交易會及各種促銷活動,加強與國內外旅游界的合作。
八、加強行業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一)旅游管理部門要積極轉變職能,實行政企分開,加強對全行業的規劃和管理,完善旅游行業管理制度。凡在我市境內從事與旅游相關業務的旅行社、飯店、賓館、招待所、旅游車船公司、旅游景區、景點、自然保護區、烈士陵園、度假區、園林、綠化、公園、旅游文化娛樂(游樂)場所、旅游定點商店、旅游商品定點企業和旅游人才培訓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均屬于旅游項目管理范圍。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旅游經濟管理模式,加快旅游經濟管理體制和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全市旅游系統要逐步實現服務規范化、硬件標準化、管理科學化。切實規范旅行社、導游人員等各類經營單位和個人的經營和服務行為,保護旅游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完善旅游價格管理,打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旅游投訴機制,完善處理程序,提高投訴處理效率。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費,加強旅游安全工作,做到安全、有序、效益的三統一。
(三)加強對旅游行業及相關行業的市場準入管理,規范經營行為。凡從事旅游業的各類經營單位和個人以及在旅游景區(點)從事商業零售、飲食服務等行業的各類經營單位和個人,都應依法辦理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嚴禁無照無證經營。各類經營主體必須守法經營,公平競爭。
(四)采取多種形式,加快旅游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和使用。要通過實施人才工程,加快旅游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提高行業整體素質,凝聚后發優勢,利用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吸引人才的優勢,進行旅游人才招聘,引進一批高素質復合型的旅游管理、規劃、設計、開發等專業人才;充分發揮培訓中心的基地作用,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特別是要加強對飯店、景區管理人才的培訓;選拔政治素質好,有一定專業水平,年輕有為的人才到境內外專業院校深造,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適合于人才脫穎而出的完善的人才競聘上崗機制。為進一步搞活旅游人才培養機制,對旅游人才培養的收費可根據旅游業的特點靈活掌握。
(五)切實加強旅游行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愛國主義、職業道德、涉外紀律等方面的教育,提高職工思想文化素質,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確保安全生產,樹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六)切實加強旅游安全保衛工作,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費。公安、交通、工商、衛生、環保、建設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密切配合,經常組織力量,對社會治安、交通運輸、衛生防疫、緊急救援、環境保護以及消防設施等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隱患,杜絕群死群傷事故的發生。要嚴厲打擊各種侵犯游客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按照“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加強防范,明確責任,制定事故責任追究制,確保旅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