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民增收政策意見書范文

農民增收政策意見書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民增收政策意見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民增收政策意見書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1號)、《國務院關于抓好糧食生產做好糧食市場供應工作的緊急通知》(國發〔*〕9號)、《中共*省委關于推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意見》(冀發〔*〕8號)精神,切實做好農業和糧食工作,促進農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見。

一、落實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1、加大減免農業稅改革力度。*年,全省農業稅平均稅率由6.8%降到3.8%,降低3個百分點,有條件的縣(市、區)應根據本地財力狀況,多降或免征農業稅。在降低農業稅稅率的同時,同比例降低農業稅附加。對非農業稅計稅土地上生產的農業特產品,除煙葉外全面取消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具體實施方案由省財政廳制定,各設區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負責落實。

2、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堅持向糧食主產區和種糧多、產量高的農民傾斜的原則,*年,按照國家規定的籌措比例,從糧食風險基金中安排6.03億元,主要對種植小麥、玉米的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省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并立即公布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的具體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在春播之前爭取給種糧農民兌現50%的補貼資金,全部補貼資金要在上半年基本兌現到農戶。各級政府要成立由財政、發展和改革、農業、物價、糧食、農業發展銀行等部門組成的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工作小組,分工協作,共同落實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工作。

3、對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年,省安排資金900萬元,對糧食主產縣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買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補貼。以后年度,根據國家補貼政策,視省級財力增長情況,逐年增加。各市、縣也要安排一定財政資金對農民購機給予補貼。農機管理部門要幫助農民搞好補貼機具的選型、采購,做好登記管理,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購機戶手中。具體補貼辦法由省農業廳會同省財政廳制定,并盡快向社會公布。

4、增加良種補貼投入。*年,在繼續抓好12個國家級優質小麥、專用玉米良種補貼示范縣的同時,進一步增加投入,擴大糧種補貼面積。省新增1000萬元良種補貼資金,建設省級優質小麥、專用玉米示范縣,重點對農民種植的高產優質、低耗水品種給予補貼。各示范縣對享受良種補貼的示范村、示范戶要登記造冊,按冊發放補貼種子。加強良種補貼資金管理,采取招投標方式確定供種單位,實行統一供種,嚴格控制種子價格,確保種子補貼政策落實到戶,使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種子市場管理,強化種子質量監督檢查,積極開展送種上門服務,確保農民用上放心種子。

5、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認真落實國家支持化肥生產的稅收和價格優惠政策,保證煤炭、電力等能源和原材料供應,繼續執行化肥生產企業電價優惠政策,恢復對尿素生產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先征后返50%的政策。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繼續由政府指導定價,省內生產的尿素由省物價局核定中準出廠價,碳銨、過磷酸鈣等化肥由設區市物價局核定中準出廠價并報省物價局備案,企業出廠價上浮不得超過核定中準出廠價的10%。進口化肥銷售價格實行報批制度。各地物價部門要加強對化肥出廠價和流通環節進銷差率、批零差率的監督管理,嚴格控制流通環節的加價幅度,降低化肥最終零售價格,真正讓利于民。農業、工商、質檢部門要嚴厲查處擾亂農資市場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6、認真落實國家和省稅費減免及物價控制政策。在稅收、投融資、資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對農村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給予支持。對合法經營的農村流動性小商小販,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免于工商登記和有關稅費。進一步完善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對能夠給農民帶來實惠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管哪種所有制形式,都要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給予一視同仁的支持。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物價局要按照中發〔*〕1號、國發〔*〕9號、冀發〔*〕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分別制定稅費減免、物價控制的具體實施辦法,并認真抓好落實。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7、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組織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選擇一批糧食主產縣給予重點扶持,增強糧食主產縣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能力,擴大旱澇保收基本農田規模,提高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帶動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各有關市、縣也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配套。加快國家級商品糧基地建設,建設糧食生產基地600萬畝。以節水為重點,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年,發展節水灌溉200萬畝,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示范面積100萬畝,實施“沃土工程”面積100萬畝。

8、增加對糧食優勢產區的投入。從*年起,各市、縣政府每年要安排15—20%的國有土地出讓金純收益,用于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年,省安排資金4000萬元,用于發展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國家和省級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投入達到4.6億元以上,新增資金部分主要用于糧食主產縣,全年完成中低產田改造面積80萬畝;調整以工代賑資金投入結構,投資5400萬元建設基本農田,投資5800萬元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

9、千方百計保證糧食種植面積。*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要達到900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460萬噸。各地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村第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幫助農民抓好冬小麥田間管理,加快推廣精量半精量播種、種子包衣、地膜覆蓋、平衡施肥、保護性耕作、節水栽培、旱作農業等30項農業技術,搞好先進實用技術的組合配套,提高技術普及率和到戶率,努力奪取夏糧豐收。加強春耕備播工作,抓住市場糧價回升的有利時機,積極引導農民搞好糧糧、糧油、糧菜等不同模式的間作套種,提高復種指數,努力擴大糧食作物面積。堅決消滅撂荒耕地,全部撂荒耕地要按時播種。組織各級干部深入農戶,宣講中央1號文件、國發9號文件、省委六屆五次全會決定和國家、省制定的促進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激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10、嚴格保護耕地。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進行植樹等行為的緊急通知》(國發明電〔*〕1號)精神,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把基本農田保護區落實到縣(市)、鄉(鎮)政府,落實到村組、農戶和地塊。開展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和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活動,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嚴肅查處違法占用和破壞基本農田行為,堅決糾正違規擅自設立開發區和擴大開發區面積的現象,對清理出占而未用具備耕種條件的開發區,今年一定要種上莊稼。堅決制止占用基本農田植樹、挖塘養魚,嚴禁以退耕還林為名,將耕作條件良好的農田納入退耕范圍。嚴把征地和轉用審批關,從嚴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制定耕地目標管理考核辦法,加強耕地保護考核。加強土地整理,合理開發土地,確保耕地占補平衡。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標準化生產11、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大力推進優勢農產品布局調整,促進優質小麥、專用玉米、優質大豆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糧食替代產品,充分利用次地資源,種植飼料、飼草作物,發展草食畜牧業,改善膳食結構,減少糧食消耗。啟動實施“千萬噸奶工程”,做強乳品加工,建設奶源基地,加快品種改良,強化疫病防治,搞好引導服務。建設優質水產品出口基地,提高水產品品質,增加養殖效益。實施果品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工程,扶持壯大果品產業化龍頭,著力增強蘋果、梨、棗、板栗、桃、葡萄、仁用杏等主要果品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蔬菜、果品集約化生產,減少占用耕地面積,提高生產附加值。

1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安排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增加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年,省級安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資金2000萬元,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資金9900萬元,重點支持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多種經營項目。對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培訓、營銷服務,以及研發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基地建設和污染治理等,各級財政要給予適當補貼。各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發展新型貸款業務,改進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水平。13、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的扶持。要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開展信息、技術、培訓、質量標準與認證、市場營銷等服務。加快建立健全畜禽產品、蔬菜、果品等重點出口農產品的行業協會和商品協會,充分發揮各類協會在聯合分散農戶,推行標準化生產,引導品牌化經營,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拉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年,省安排資金200萬元,對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行業協會示范點予以扶持,以后逐年增加扶持資金。各市、縣也要選擇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農產品行業協會給予扶持,促其盡快發展壯大。加快供銷合作社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其在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搞活農副產品流通中的作用。建立高效率鮮活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進一步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省交通運輸部門要制定具體改進意見。

14、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快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年,省安排資金500萬元,用于農業標準體系建設,全省制定地方標準200項,修訂地方標準60項。到今年年底,基本建成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相配套、重點突出、科學實用、覆蓋全省主要農產品品種的標準體系。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年,省安排資金1000萬元,重點扶持縣級動物性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加快完善產品認證體系,規范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工作,確保認定質量。農業、林業、畜牧、水產等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配合做好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證工作。

15、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繼續加強農業標準示范區建設,啟動建設18個第四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一批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16、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國家推廣機構和其他所有制推廣組織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一步完善省、市、縣、鄉、村、戶“五級一戶”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今年,要建設鄉級農技示范場和2000個科技進村服務站,加快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啟動農業科技傳播工程,爭取用4年的時間在全省建成100個具有鮮明產業特色的農業科技傳播中心(站),搭建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平臺,加快農業高新技術推廣步伐。

四、促進農民就業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17、切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認真落實農業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的通知》(農科教發〔*〕4號)精神,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年,全省要培訓農民100萬人次。各地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要,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類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農民技能培訓,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補貼和資助。要堅持自愿培訓,堅決制止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做法。*年,省安排資金1500萬元用于農民技能培訓,各市、縣也要安排相應資金。省成立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指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各地要在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建立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決策機制,明確部門任務,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成立相應的辦公室,牽頭部門由地方政府確定。

18、努力擴大勞務輸出。拓寬視野,廣辟渠道,加強組織,積極引導,力促省內流動,強化省外輸出,鼓勵出國務工,多層面、全方位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要制定專項規劃和工作目標,把勞動力轉移的任務落實到村、戶。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優化就業環境,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積極探索進城農民與市民同等待遇的有效途徑。加快建立一體化勞務輸出就業服務機制,提高組織化、規范化、系統化程度。今年全省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120萬人,省內外勞務輸出新增55萬人次,扶貧開發重點縣每縣每年勞務輸出0.6萬人次。

19、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認真落實《關于我省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冀政〔2003〕40號),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以居住地戶口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穩定生活來源為戶口準遷條件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今年6月底前,各設區市要按照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促進城鎮化發展的要求,制定出臺具體配套措施,明確辦理遷移落戶的具體條件、程序和手續,盡快建立城鄉統

一、規范的戶口管理制度。

20、推進農村行政體制改革。合理調整行政區劃,積極穩妥地調整鄉鎮建制,進一步精簡鄉鎮機構和財政供養人員。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并村,促進要素聚集,增強村級實力,優化資源配置。

五、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改善農民增收的基本條件

21、加強大型水利設施建設。加快防汛保安工程建設,繼續搞好滹沱河、大清河、滏陽河中游、永定河、薊運河治理工程,王快、廟宮、友誼、崗南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和重點海堤加固工程建設,新開工建設西大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年完成投資7億元。加快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00平方公里。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抓好滹沱河倒虹吸等開工項目的建設。加快首都21世紀初水資源規劃項目建設,*年,完成投資4億元。

22、擴大“六小工程”投資規模。大力抓好農民減負增收工程、飲水工程、治污綠化工程,改善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多渠道、多層次籌措資金,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解決現有70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提前一年實現人飲解困目標。大力實施“百萬農戶沼氣建設行動計劃”,國家和省投入6300萬元,扶持發展沼氣戶40萬戶。落實國家農村水電就近供電、余電上網的政策措施,廣辟資金渠道,在邊遠貧困地區完成14處小水電站建設,新增小水電裝機容量22000千瓦,新增年發電量6000萬千瓦/小時,進一步改善當地農民用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年,全省投資38.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1萬公里,新增通油路的鄉36個,新增通油路行政村6659個。到2007年底,基本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油路(邊遠山區通沙石路)。

六、加強調控管理,確保糧食市場穩定

23、搞好糧食收購。適應國家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和銷售價格的形勢要求,進一步加快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轉變企業經營機制,增強企業活力。全省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購銷企業要發揮好主渠道作用,改善服務,采取下鄉設點收購、預約收購等辦法,積極搞好糧食收購,掌握糧源。認真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及時向農民結算售糧款,不準打白條,不準壓級壓價,不準抬價搶購。積極開展“訂單”收購,規范訂單內容,確保訂單履約。對在農業發展銀行開戶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按市場價收購糧食所需資金,農業發展銀行依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發放收購資金貸款,支持企業收購。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依法從事糧食收購活動,搞活糧食流通,滿足農民售糧需要。

24、組織好產銷銜接。糧食產銷區之間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確保全省糧食總量平衡和品種平衡。北部無麥、缺麥地區與中南部小麥主產區要逐步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省內小麥供需平衡。大力推動省間產銷銜接,吸引銷區糧食經銷、加工企業來我省設點收購和采購糧食,促進剩余糧食銷售。加強與稻谷主產省的產銷協作關系,確保我省大米供應。鐵路、交通部門要安排好糧食運輸,確保按時完成運輸計劃。加強對鐵路、交通運輸收費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利用運力緊張之機亂漲價、亂收費行為。

25、安排好糧食供應。切實做好糧食市場供應工作,抓緊制定糧食供應應急預案,建立起防范化解糧食市場風險的有效機制。各市要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一批糧油加工企業作為應急加工指定單位,保證成品糧的市場需要;按城市居民每3—5萬人一個供應點的標準,選擇經營規模大、衛生條件好、守法經營的糧食營銷企業、超市,作為指定糧食供應單位,必要時承擔政府委托的供應任務。安排好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城鎮低收入居民的口糧供應,不得脫銷斷檔。在發生糧價較大波動或出現糧食供應不足時,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適當增加對大中專院校學生和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補貼。安排好災區、貧困缺糧區的群眾生活,加大救災糧款投入,確保災民和貧困人口基本口糧。從*年開始,我省將退耕還林農戶的糧食補助改為現金補助,具體辦法由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制定。2003年度尚未兌現的補助糧要如數兌現到戶。

26、規范糧食市場秩序。進一步加強糧食市場的規范化管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加強對社會糧商的管理和服務,既要充分發揮社會糧商搞活流通保證市場供應的重要作用,又要嚴格市場準入制度;既要堅持多渠道經營,又要嚴格資質標準。各設區市要按照省糧食局、省工商局制定的資質條件,對符合條件沒有辦理市場準入手續的,盡快補辦有關證照,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許從事糧食購銷活動。對非國有糧食購銷加工企業及糧食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的糧食經營戶,要逐步建立購、銷、存臺賬制度,及時掌握社會糧食流通情況。嚴厲打擊無照無證購銷糧食、囤積居奇、擾亂正常糧食流通秩序的不法行為。加強陳化糧銷售監管,嚴防陳化糧流入口糧市場。

27、充實省、市兩級糧食儲備。省有關部門要根據全省糧食市場情況和宏觀調控需要,研究確定省級儲備糧的年度到位計劃,到2005年,完成90萬噸省儲糧的收儲任務。省確定的35萬噸市級儲備糧,由各設區市政府負責盡快落實到位。對省、市儲備糧的收購和調銷,農業發展銀行要及時足額提供貸款,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及時落實儲備費用和利息補貼。

28、落實糧食工作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建立糧食工作省長負責制下的各市市長、縣長負責制,市、縣行政一把手要對本地糧食生產和流通負全責。要保護好基本農田,保證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搞好糧食收購和儲存,保證向國家提供必要的商品糧。要確保自籌的糧食風險基金足額及時到位,落實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要建立本地糧食宏觀調控預警系統,搞好糧食儲備,保證供應,穩定糧價。省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市、縣長負責制的具體考核辦法,把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糧食儲備等硬指標層層分解,落到實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free性欧美另类高清| 欧美日在线观看| 免费**的网址| 肉伦迎合下种怀孕|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2022国产在线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三极片在线观看| 日日橹狠狠爱欧美超碰| 久久综合香蕉国产蜜臀AV| 欧美国产日韩1区俺去了|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看**视频a级毛片| 又粗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好舒服| 国产激情小视频| 18末成年禁止观看试看一分钟| 在线观看日韩电影| www.91亚洲| 怡红院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男人边吃奶边做性视频|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美女色又黄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特黄高清免费下载| 韩国理论片中文字幕版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亚洲制服欧美自拍另类|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天天视频国产免费入口|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