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企業技術進步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總體思路
繼續圍繞西安工業振興這一主題,按照“扶持優勢產業、培植新興產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西安工業布局調整”的工作思路,以技術改造為手段,通過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加快我市裝備制造業的做大做強;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重點,通過加大投資和政策扶持,加快“十一五”期間產值超百億元大企業大集團的培育和發展;以品牌產品為載體,通過產業大項目、產業配套項目實施,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和產業集聚;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為核心,通過政策引導和產學研聯合,增強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以專業園區建設和產業配套為引導,通過實施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加快全市工業產業布局調整。實現西安工業快速發展。
二、工作目標
2006年技術進步的主要目標是:
㈠2006年全市工業計劃投資增長22%;
㈡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適時啟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認定工作和“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工作。
三、工作重點和措施
㈠確保全年工業投資任務全面完成
我市經濟發展還屬于投資拉動型,為此,在2005年,我們將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集成全市工業經濟部門的力量,全力做好工業投資工作。
一是抓好36個重點工業投資項目的實施工作,通過重點項目的帶動,促進工業加快投資。
二是繼續實行目標責任,確保工業投資計劃的完成。2006年將在各區縣、市級各部門2005年工業投資完成的基礎上,按照各單位的具體情況進行投資目標分解,并進行考核。
㈡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做好產業扶持和培植工作
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的要求,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全力做好優勢產業扶持和新興產業培植。重點圍繞發展裝備制造業、“十一五”期間產值超百億元大企業大集團企業的項目實施做好協調服務,與此同時做好相關產業項目的培育扶持工作。
1、抓好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
一是抓好大小汽車項目的后續工程建設。力爭2006年形成批量生產規模,主要是完善陜重汽重型商務汽車、比亞迪轎車兩個汽車項目的生產工藝過程,同時啟動相關二期工程及大轎車項目,加快汽車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二是啟動民用航空產業項目實施工程。協助有關部門做好大型運輸機等民用飛機的立項工作,提高飛機零部件轉包生產能力,建設西安閆良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航空產業發展;
三是抓好重點通信和電子信息項目工程建設。以嘉載通信的國家3G工程建設、西岳電子技術有限公司6寸芯片和美光公司芯片封裝測試廠項目工程,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壯大;
四是抓好專用通用設備項目工程建設。即抓好空調壓縮機、能量回收透平、特種工業縫紉機、冶金裝備、工程機械等優勢專用設備的項目建設,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專用通用裝備行業實力;
五是抓好輸變電裝備成套集成項目建設。即圍繞西電公司的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研制生產,進一步做好相關企業的技術改造,不斷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抓好主導產業的產業鏈延伸和新興產業的培植工作
一是以康明斯發動機、汽車安全預警及其他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實施,培育和完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
二是以康弘電子、西無
二、中天電子等電子器件企業項目的實施,培育和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
三是以西瑪電機、中揚電氣、驪山風機、慶安特電等企業項目的實施,培育和完善優勢專用通用設備產業鏈。
四是以西部超導、西部鈦業、高科建材等企業項目的實施為主體,培育壯大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3、啟動小巨人培育工程
在做好“十一五”產值超百億元大企業大集團培育發展的同時,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按照“專、精、特、新”的方向,通過“短、平、快”項目實施,培育一批產值超10億元以上企業,形成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梯隊。
4、啟動輕紡行業復興計劃
根據我市工業行業現實狀況,2006年將選擇一批輕紡行業骨干企業,通過信息技術的改造提升和先進適用技術應用,進行重點扶持,探索出一條我市輕紡這一傳統優勢行業復興的新路。
5、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工程。
在做好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建設的同時,大力支持國維淀粉、銀橋乳業、石羊集團、得利斯等企業的農副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的技術進步項目,同時各區縣也應集中抓好一批地方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項目的實施,特別是具有區域優勢、促進產業配套發展的項目,加快區縣域工業的統籌協調發展。
㈢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力提升企業的原始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能力,努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制定出臺《西安市加快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指導意見》
按照各級黨委《“十一五”規劃建議》精神,進一步明確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的工作原則、工作方向和重點,用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以加快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主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步伐。適時召開全市企業技術創新大會,通過經驗交流、典型示范、表彰獎勵、計劃啟動等,掀起我市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積極開展創新活動的高潮。
2、做好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
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要在國家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體系,適時啟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工作;做好省級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項目的認定推介準備,力爭在我市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三級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搭建起企業技術創新的平臺。工業發展資金優先支持各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
3、編制年度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2006年,在2005年底征集技術創新項目的基礎上,編制2006年度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重點是重新啟動我市企業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等工作,先期安排15項新產品作為重點跟蹤對象,力爭部分新產品通過省級技術鑒定。積極與稅務、財政等部門加強協商,使實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的企業能充分享受國家相關稅收和財政優惠政策,以點帶面,激發提升我市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繼續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
我市企業和相關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在產學研合作方面進行的合作,多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針對目前情況,我們將繼續鼓勵企業在難題招標、技術攻關、新技術推廣等方面加大與相關部門的合作,通過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聯合,按照專業相近的原則,推介企業實行一對一的合作;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共建企業技術中心或產學研為一體的技術研究院所;鼓勵企業積極與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和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
5、抓好企業技術創新中介服務工作
組建“西安市企業技術創新服務中心”,同時加強與我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大學園區及其它創新服務機構的聯合和互動,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官產學研聯合工程的平臺,重點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提高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率。
6、促進軍工技術及民品向地方擴散
為充分發揮西安軍工科技優勢,2006年選擇部分具有相對優勢的行業和產業及技術領域,通過名牌產品的帶動和為其配套服務,實現軍工技術、人才、裝備、資金等優勢資源與地方經濟融合及民用產品的本地化和規模化生產,培育新型的軍民結合型技術進步機制。
㈣有效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服務企業技術進步工作
我市還處于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工業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發展所需的承載還不相匹配,為此,為使西安工業發展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建議,2006年,我們將修訂和完善“西安工業發展專項準備金使用管理辦法”,實現市、區縣聯動,“2006年西安市工業發展計劃項目指南”,并建立資金使用和項目評價體系。2006年西安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建議重點用于以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其他制造業協調發展、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和謀劃西安工業快速發展、進行產業鏈條建設和推進及工業發展環境建設的課題研究、規劃意見調研編制等方面。
㈤建立產業發展協調機制,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快速發展
2005年,我們成功舉行了我市部門間企業技術進步工作聯席會議,就如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產業發展形成了共識。2006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部門合作,選準扶持的重點,按照“接力”方式,分階段依彼此工作側重,合力培育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動產業化,力爭形成我市技術進步工作新機制。加快我市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
㈥主動出擊,有重點地進行工業招商
圍繞裝備制造業及其他工業主導產業發展,產業鏈的建立和延伸,結合我市工業園區建設和我市工業布局調整實際,開展工業招商活動;要進一步規范工業招商引資活動行為,按照各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聯合園區,創新招商模式,有重點有目的進行招商;積極在國內外進行專業化招商引資工作,以引入產業帶動型的大項目和國際知名企業的研發及設計中心等高端環節為重點,提高工業招商的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