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開發區農業規劃工作意見范文

開發區農業規劃工作意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發區農業規劃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開發區、商務區管委會,臺創園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各辦局,區各直屬單位,駐區各條線單位:

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和諧繁榮,現就全區2012年現代農業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現代農業強區的總目標,堅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空間體系、組織體系、投入體系、創新體系、生態體系,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功能拓展,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一)主要發展指標目標。全區農業園區化面積比重達到26.08%;高效農業面積比重達到59.5%;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比重達到17.67%;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8%;生物農業產業規模(產值)達到2.6億元;實現農業生產安全零事故。

(二)農業園區建設目標。基本建成生物農業產業園、精品蔬菜產業園,整合優化農博園、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太湖水稻示范園,初步形成省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臺創園核心區“一園五區”空間布局;加快建設斗山農業生態園、紅豆杉高科技產業園、綠羊花卉苗木園、鵝湖休閑漁業示范園等4個鎮級園區;全面提升村級園區,積極構建區鎮村農業園區組團式發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點

(一)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綜合效益為目標,加快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支撐,促進產業向高端化、高效化、復合化方向發展。一是突出培育生物農業。堅持把生物農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推進,以生物農業產業園為載體,以應用型生物農業為重點,加快發展園藝、水產等珍稀生物新品種、新技術以及生物能源、“感知農業”等新興產業,逐步實現以生物農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替代傳統農業。二是突出培育設施園藝業。堅持把設施園藝業作為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大力開展設施園藝高效創建活動,加快發展工廠化、智能化等現代化生產設施,并帶動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后續跟進,著力培育壯大高檔花卉、優質茶果、精細蔬菜、食用生物等設施園藝產業,推動農業產業向高效設施園藝業集聚擴張。三是突出培育休閑觀光農業。堅持把休閑觀光農業作為拓展農業功能、提升附加值的重要產業,以多層次的休閑觀光需求為導向,以農業種養殖產業為基礎,突出體驗性、觀賞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整合農業產業、生態和人文資源,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著力打造以農博園為龍頭,以綠羊、斗山、鵝湖、晨東、山聯等農業休閑園區為支撐,以農家樂為節點的休閑農業集群。

(二)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空間體系。按照“堅持市場宗旨、加強企業運作、提升綜合效益”的要求,加快優化現代農業園區功能組團空間結構,提升園區產業推動力、資源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文化影響力,發揮園區規模集約效應、結構優化效應、立體發展效應、流通集散效應。一是提升園區產業層次。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經營相結合,加快建設生物農業產業園“石杉堿甲”、“鐵皮石斛組培”、“抗菌肽”、“植物工廠”等一批高端項目。堅持精品定位、省內領先目標,加快建設精品蔬菜產業園引繁育苗、展示物流、檢測加工中心和生產基地等項目。堅持“一園一業、一園一品”導向,加快引進資本、注入科技、打造品牌,不斷夯實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太湖水稻示范園及鎮村園區產業基礎。二是提升園區功能內涵。按照“形態與功能、形象與效益、集聚與輻射”有機結合的原則,以園區科技示范、農博園四季花展、鎮村園區休閑觀光等功能建設為重點,進一步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優化園區功能布局。三是提升園區管理水平。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管理”的思路,圍繞園區規劃、招商(智)、土地流轉、基礎建設、產業開發、服務、經營、管理和提升等環節,構建園區“自我建設、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進一步提升運行質態和運作水平。

(三)以培育規模市場主體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組織體系。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商品化發展要求,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規模市場主體,提高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業從簡單種養模式和小農生產經營方式向產加銷、貿工農、農科教聯合模式轉變。一是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優勢產業開發,積極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競爭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力爭年內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家,確保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占農業總產值之比達0.8倍。同時,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與合作組織以及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二是加快發展合作組織。以培育“五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重點,新建、整合、提升一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健全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等機制,完善合作組織+園區(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發揮合作組織生產服務、技術指導、市場營銷等功能。三是加快建設市場體系。發展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物流企業,培育農產品運銷大戶(經紀人),豐富連鎖、配送、專賣、直供、電子商務等新型農產品營銷方式,促進產銷銜接,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全區農產品現代流通業態銷售率確保達到75%以上。

(四)以提升招商引資水平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投入體系。堅持高點定位、高端合作、高質環境,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構筑“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現代農業投入體系。一是優化農業招商理念。確立農業全方位、寬領域開放理念,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招商,做到臺資外資內資并引、資金技術管理并重、引資引智引才并舉。注重“選招商”,堅持擴大引資規模與提高引資質量相結合,根據產業升級和園區開發需要,積極引進農業戰略投資者。注重“后招商”,引導已引進的前期優質項目“增資擴股”,實現滾動發展,并逐步淘汰一些低端項目。二是強化農業招商重點。以錫山現代農業產業園、臺創園以及鎮村農業園區為重點載體,以生物農業、智能農業、農業產加銷一體化、農業現代服務業、園區功能配套等為重點項目,引導更多的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商資本投入現代農業開發。三是完善農業招商機制。建立農業招商推進機制,強化農業招商隊伍建設,加強招商部門對接協調,做到農業招商與工業招商、服務業招商聯動。完善農業招商項目生成機制,精心篩選、編制項目,建立健全農業招商項目動態管理庫,深化招商項目跟蹤服務,優化農業招商環境。

(五)以強化政產學研合作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體系。按照“產學研資聯動、農科教企結合”的要求,以強化政產學研合作為主抓手,組織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構建以科研院所為支撐、生產企業為主體、推廣部門為依托、生物技術為核心、園區基地為載體的現代農業創新體系。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農業科技“三創”載體建設,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確保年內基本建成物聯網農業分中心以及功能稻米、精細蔬菜、特種水產、高檔花卉、景觀苗木、食用菌菇新品種引繁中心等新型科技創新平臺,進一步提升生物農業研究中心運作水平,加快推動現代科技與農業的對接、銜接、嫁接。二是完善政產學研合作機制。靈活采取技術入股、股份合作、技術外包、委托開發、購買成果等形式,引導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示范大戶與科研院所在技術開發、技術咨詢與服務、品種引育、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優勢互補、深度合作,形成權責明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長期合作機制,促進資源要素在政產學研之間合理有序流動。三是強化農業創新人才引育。組織實施現代農業人才工程,充分發揮“130”計劃平臺功能,創新農業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合作等人才開發機制,年內引進生物農業高層次人才3名以上。

(六)以強化質量安全管理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生態體系。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思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強化農業生產、生態安全建設,加快構建以質量安全、節約減排、循環利用、生態屏障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生態體系。一是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的制(修)訂、升級步伐,建立政府扶持、部門推動、企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實施的標準化實施機制,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覆蓋率,力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9個以上,認定的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占耕地比重達到70%。二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按照“全覆蓋監管、全過程監管、全品種監管”的要求,依法加強農產品、農業投入品、產地環境的質量監管,強化區、鎮、基地、市場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開展肉類、蔬菜等重點產品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加快形成“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標志溯源、實時監控”的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體系。三是抓好農業生態安全建設。以推進秸稈機械化還田、化肥農藥持續控制、畜禽水產養殖長效整治為重點,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確保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2%,化肥、農藥分別削減8%和6%。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動植物病蟲害防治以及森林防火工作,保障農業生態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的要求,把現代農業建設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切實加大組織推進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要建立完善“區級政府引導,主管部門和鎮級政府規劃指導,村級組織主要負責,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現代農業發展責任體系,明確責任分工,確保責任落實。堅持把現代農業工作納入區鎮兩級重點工作目標考核體系,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健全考評機制,量化考核內容,細化考核要求,加大考核力度,嚴格考核獎懲,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各有關涉農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規劃引導。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銜接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為導向,加大現代農業規劃編制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規劃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增強規劃的科學引領和綜合調控作用。圍繞發展目標定位,依托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突出布局優化整合、資源優化配置、產業優化升級三大主題,有機銜接鎮村布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規劃,在錫山區現代農業(園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經濟規劃、空間規劃等方法,進一步研究各園區的規劃,全力拓展規劃的先導、引導和指導作用,不斷強化規劃的落地轉化能力,推動全區現代農業建設在科學的軌道上穩步推進。

(三)加強政策扶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在全面貫徹落實上級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基礎上,加快建立“靈活、高效、更具激勵作用和可操作性”的農業政策體系,逐步增加公共財政支農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開發。區財政繼續安排800萬元現代農業專項資金和100萬元農機專項資金,各鎮、街道財政也要安排農業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進步、農業園區建設、農業產業化、農業新興產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關鍵領域。鼓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完善貸款、融資、擔保及農業保險等金融服務體系,確保農業保險覆蓋面積占應保面積比例和高效農業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100%和5%。

(四)加強服務指導。圍繞“提升區級、加強鎮級、延伸村級”的要求,充實一線力量,優化隊伍結構,確保到崗到位,加強農技、農經、農機等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確保鄉鎮或區域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率達到97%。加快農林隊伍轉型步伐,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既懂技術、又精管理、更善經營的復合型農林隊伍,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市場等手段促進農業發展。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深入開展“三項更新工程”,促進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確保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460人,持專業證書農業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的比重達到19.93%。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確保新型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率達到97%。積極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加強農機安全管理,確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6%,高效農業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55%。結合萬頃良田、蔬菜基地和農田水利建設,引導開展農田標準化改造工程,年內高標準農田比重達到63%。完善區鎮村三級服務管理機構,鼓勵農民采取多種方式流轉土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操狠狠操夜夜操| 欧美sss视频| 国产1区2区3区4区| 午夜性福利视频| 在线视频1卡二卡三卡| 中国大白屁股ass| 日本高清二三四本2021|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电车痴汉| 免费看电视电影| 翁与小莹浴室欢爱51章| 国产又爽又色在线观看 |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添学长|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日韩成人| 2019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免费| 在线综合 亚洲 欧美中文字幕 |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都流了这么多还嘴硬| 国产探花视频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香蕉在线观看|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 小小视频最新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精品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经典三级完整版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香蕉精品一本大道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视频| 亚裔玉videoshd和黑人|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91热久久免费精品99|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yy6080新视觉旧里番高清资源|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久久| 久久免费公开视频|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