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穩固生產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機關各單位:
近年來,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糧食安全工作會議精神,采取多項有力措施,推動全縣糧食生產實現連續增產,為保障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為進一步穩定和發展我縣糧食生產,確保全縣糧食安全,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努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堅持從全縣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穩定并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確保2011年全縣完成糧食播種面積52萬畝以上,總產19.3萬噸以上,單產和總產分別比2010年增加1.1%和3%。推廣優質稻面積32萬畝(其中高檔優質稻16萬畝),超級稻18萬畝。重點穩定黃溪口、后塘、石馬灣、安坪等鄉鎮的雙季稻種植;全面恢復修溪、柿溪、橋頭、潭灣、石碧、錦濱、火馬沖、仙人灣、龍頭庵等鄉鎮的雙季稻種植;適當發展辰陽、城郊、孝坪、田灣、板橋、船溪、寺前、小龍門、長田灣、伍家灣、譚家場、龍泉巖、橋頭溪、羅子山等鄉鎮的中稻和再生稻種植;在大水田、蘇木溪、上蒲溪等鄉鎮,根據不同水源狀況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種植遲熟中稻、中熟中稻和玉米旱糧等糧食作物。
二、嚴格落實耕地管理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耕地保護的有關精神,嚴格落實各項耕地保護措施,合理控制各類建設占用耕地現象;同時,加快實施各類土地整理項目,確保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堅決禁止在基本農田開挖魚池,種植樹木;堅決制止非法改變耕地用途行為;嚴厲查處毀損、污染耕地行為;依法收回閑置兩年以上“開而不發”的土地,交回農民耕種。加強耕地質量管理,凡因涉農建設工程造成耕地無法耕種的,按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由相關部門督促責任方限期恢復生產能力。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地力提升、推廣秸稈直接還田利用和增施有機肥、恢復擴大冬季綠肥生產等措施,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堅決制止耕地拋荒行為,對于耕地連續拋荒2年、經制止無效的,依法終止土地承包合同,并組織重新進行發包;對于出現人為拋荒5畝以上連片耕地的,要嚴肅追究所在鄉鎮主要領導的相關責任。
三、認真抓好惠農政策落實嚴格執行國家財政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申報程序,強化監督管理,確保各項糧食種植補貼及時、足額、準確發放給種糧農戶;嚴格發放范圍,按照誰種糧、誰得補貼,耕地拋荒不予發放的原則,認真做好糧食種植補貼發放工作,確保各項補貼按實發放到位;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完善水稻保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防范體系,提高糧食種植的抗風險能力。對種植面積超過300畝的水稻種植大戶,其需繳納的水稻保險費用由縣財政負責補貼到位。
四、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縣級財政資金支農力度,全面整合國土、水利、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等部門的項目資金,重點加強發展糧食生產和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財政投入力度,增加對提高耕地質量、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資金投入。加大對種糧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組織和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對經核實復種面積5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獎勵價值1萬元的農業機械或種子、肥料;對經核實復種面積3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獎勵價值5000元的種子、肥料,所需經費從農資補貼資金中列支。縣銀信部門要積極支持糧食產業發展,加大對種糧大戶、糧食專業合作組織和糧食加工龍頭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促進糧食生產規模發展和糧食龍頭加工企業產業升級改造。
五、積極推進糧食規模生產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土地適度經營,積極扶持發展種糧專業大戶、糧食生產合作組織,力爭2011年全縣新增糧食種植面積2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00戶。各鄉鎮和縣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改善服務質量,為種糧大戶在土地流轉、農村信貸、市場信息和農業技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鼓勵和支持種糧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育、耕、種、管、收全程技術服務,多措并舉推進糧食規模生產。
六、切實加強農業技術服務結合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進一步穩定農技推廣隊伍,增強服務功能,多渠道、多方式宣傳和推廣農業新技術。充分發揮氣象、農民素質教育等部門服務農業的職能,準確開展天氣預測、預報,積極應對不利氣候和極端天氣,規避和減輕自然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加強農民素質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同時,全面推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重點抓好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為主的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尤其要全力遏制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蔓延勢頭;大力發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專業化防治,扶持專業化服務組織發展,最大限度地減輕病蟲害對水稻生產的危害。
七、扎實搞好糧食高產創建以2011年我縣被列為農業部水稻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縣為契機,全力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石碧、潭灣等高產創建示范區所在鄉鎮的鄉、村兩級要科學謀劃、精心組織,切實加強對水稻種植技術指導,積極推廣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栽培技術,做到水稻種植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有效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示范工作成功。其它各鄉鎮也要因地制宜開展高產創建示范,切實落實工作落實責任,積極推廣高產技術措施,確保資金投入,每個鄉鎮至少創建一個500-1000畝的水稻高產示范片,并將各示范片辦成高產、高效的示范樣板。
八、做優做強湘米產業工程大力發展優質稻生產,進一步調優全縣水稻種植品種,改善水稻品質,提升糧食產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要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種植“質量優、價格高”的水稻品種,確保全縣2011年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同時,要采取“一村一種”、“一片一種”,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積極推進高檔優質水稻生產實施訂單生產,提高水稻質量和價格,進一步提高種糧農民收入。
九、切實強化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領導,認真謀劃,科學安排,切實做好2011年糧食生產工作。各鄉鎮要結合本鄉鎮實際,科學合理的制定糧食生產計劃。同時,要嚴格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做到糧食生產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人員專門抓,鄉、村、組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縣直各相關部門和單位也要結合本部門、本單位實際,采取有力措施,認真抓好本部門、本單位的糧食生產工作。縣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將把糧食生產各項指標分解量化到各鄉鎮,并作為鄉鎮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要認真組織開展糧食生產督查指導和考核評比工作,對措施有力、效果明顯的鄉鎮,將給予獎勵,對領導不力、措施不到位,糧食生產嚴重滑坡的鄉鎮,將嚴格實行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