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漁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人民政府,區各有關委辦局:
為進一步加快全區漁業生產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現就全區2014年漁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培育主導品種區域優勢和水產品加工業為主軸,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以無公害基地及產品建設、實施品牌戰略和推廣先進技術為主要措施,提高水產品質量和養殖效益;突破常規養殖管理,全面推行養殖證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和病害檢疫、防疫制度,促進全區漁業生產向更高層次發展。
二、目標任務
全區養殖總面積達14.5萬畝,稻田(或種草)養殖14萬畝,其中特種養殖面積發展到18.5萬畝,水產品總產量5萬噸,實現漁業總產值4.8億元,漁業生產上人均增收20元;再新建1個萬畝無公害基地,認定無公害產品2個,形成亮點多樣化、區域特色化、產品品牌化的生產格局。
三、工作重點
1、高標準實施南閘鎮省級稻田養殖科技示范園區二期工程,重點突出300畝核心區建設,使之真正成為全區漁業生產的高科技含量的示范區、休閑區、觀光區。
2、大力扶持發展三堡鄉2000畝青蝦主養。重點推行標準化生態養殖技術,總結養殖新模式、新技術,在全區大力推廣,力爭全區連片主養面積達5000畝以上,其中三堡2000畝、南閘1000畝、林集1000畝、流均1000畝。
3、實施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淡水常規魚加工項目。幫助企業與商品魚生產基地開展合作對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以企業為主體申報省水產三項更新工程項目。
4、大力推廣四項養殖新技術。一是推廣蟹池套養鱖魚2萬畝,分別為流均1.2萬畝、范集0.2萬畝、南閘0.4萬畝、涇口0.2萬畝;二是推廣蟹池套養黃顙魚2萬畝,分別為范集0.3萬畝、南閘0.3萬畝、流均1.4萬畝;三是推廣大規格蟹養殖技術4萬畝,分別為南閘1萬畝、范集0.6萬畝、流均1.5萬畝、涇口0.4萬畝、林集0.3萬畝、三堡0.2萬畝;四是推廣優質扣蟹培育技術0.2萬畝,分別為南閘0.1萬畝、范集0.05萬畝、流均0.05萬畝。
5、積極推行養殖證制度。今年年底前對所有商品魚基地和固定魚池全部發證,全區養殖水面發證率要達到70%以上。
四、主要措施
㈠培育區域優勢品種,推動全區漁業結構調整。全區漁業生產的主要優勢品種為螃蟹、四大家魚、青蝦、甲魚。主要養殖區域集中在沿湖、沿蕩地區及18個商品魚基地。從今年起,力爭兩年內形成:“一區、一帶、一基地”的格局,即運西片原稻田養殖區域內的青蝦養殖區、沿湖沿蕩地區及周邊的優質螃蟹養殖帶和以18個鄉辦漁場為基地、集新品種引進、繁育、養殖于一體的1.5萬畝現代化漁場養殖基地。把名特優新品種和特色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以此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和產品結構,凸顯產業和產品特色。
㈡大力發展漁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漁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目前漁業龍頭企業已經確立,養殖基地也已建立,但尚未真正實現企業與基地直接對接,必須大力發展中介組織,使基地與市場、農戶與企業有機聯接。區農產品營銷協會水產分會要充分發揮技術推廣及服務、信息指導等方面優勢,以促成外婆家食品公司與各養殖基地、養殖大戶的對接,要明確對接方法和對接形式,推動訂單漁業的發展,提高全區漁業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㈢強化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提高漁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鄉辦漁場要積極圍繞市場需求,引進一批名特優新品種,重點鄉鎮漁場力爭引進1-2個。區水產站要圍繞全區漁業重點工作積極組織項目申報和科題攻關,爭取省級項目不少于1個,爭取和自立攻關科課不少于2項。區、鄉兩級水產技術推廣單位要圍繞重點工作,大力進行技術服務,重點水產鄉鎮年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不少于2期。圍繞南閘科技園、三堡青蝦養殖區、外婆家食品有限公司,區林牧漁業局要建立正常的聯系制度,區水產站派專人駐點指導,把關鍵技術措施落到實處,努力提高全區漁業科技水平。
㈣加強漁業監督管理、促進全區水產持續穩定發展。今年漁業生產的監督管理要著重抓好三條:一是抓好產品質量管理。目前我區大部分連片養殖基地和部分產品已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認證,要加大跟蹤督查力度,完善監管措施,強化產地環境監測和投入品管理,進一步推行處方、漁醫和塘口檔案三項制度,啟動水生動物檢驗、檢疫工作,重點突破苗種的檢疫檢驗,使之盡快發揮效益。二是抓好養殖水面產權管理,突出養殖證發放,力爭年底發證率達70%以上。三是抓好漁業執法管理,在繼續開展打擊電、炸、毒魚等違法違規行為的同時,加大對漁業環境的保護,堅決查處漁業污染案件,維護漁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