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貿效益增長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高新區管委會,臨港新城管委會,靖江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各駐澄單位,各直屬單位: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加快經濟轉型提升的關鍵期,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為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促進外貿結構優化升級,現就進一步優化外貿發展環境、提高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提出如下意見:
一、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切實降低對外經貿風險
1、加快推進外貿轉型升級,著力增創外貿發展新優勢
全面開展外貿商品質量提升年活動,不斷優化外貿結構,加快培育以品牌、技術、標準、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國際貿易新優勢。積極實施品牌和科技興貿戰略,進一步提升我市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今年力爭新增市級以上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30個以上。(責任單位:市貿易便利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
加大對出口產品的技術支撐力度,充分發揮國家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華東紡織產品檢測有限公司、法爾勝材料分析測試有限公司及省塑料及塑料包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省船舶金屬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國家級和省級檢驗檢測中心的作用,幫助企業突破國際技術貿易壁壘。啟動建設和法國船級社合作的消費品檢測實驗室,實現出口的紡織產品一次檢驗即可同時獲得國內、國際兩張通行證。引導我市外貿企業全面導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快速提升企業質量經營水平。(責任單位:質監局、國檢局)
積極爭創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完善提升合金、合成新材料、面料、服裝等省級出口基地,引導外向型產業集聚、企業集聚、生產集聚,積極為企業爭取各級外經貿扶持政策,并優先向出口基地骨干企業傾斜。(責任單位:商務局、有關開發區、鎮、街道)
加強貿易促進,優化市場結構。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支持我市外貿企業鞏固提升傳統市場,積極拓展新興市場,今年力爭組織各類境內外展會展位300個以上。(責任單位:商務局)
加強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緊密合作,支持我市重點外貿企業開展ISO14064、GB/T23331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幫助企業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效規避國際綠色貿易壁壘。(責任單位:國檢局)
2、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建立健全聯動機制
加快推進公平貿易預警點建設,年內發展1—2個以行業協會為主體的公平貿易預警點,建立快速反應、應對有效的貿易摩擦預警和風險防范機制。(責任單位:商務局、相關行業協會)
完善市級貿易壁壘應對工作機制,加強對我市外貿動態的統計分析與預警,加大對大宗及重點產品進出口情況的監控力度,積極組織應對國外“兩反一保”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業務培訓,加強對國外“兩反一保”涉案企業的業務指導,支持企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責任單位:市貿易便利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
積極開展外經貿公共培訓項目,加強外經貿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外經貿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全年組織外經貿培訓服務3000人次以上。(責任單位:市貿易便利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
加強外經貿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市貿易便利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政策和信息資源,通過短信、網站、宣講會等形式第一時間告之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外貿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責任單位:市貿易便利化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
3、全力爭取政策性資源,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
進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今年確保全市出口信用保險承保保額突破22億美元,對一般貿易出口的信保覆蓋率超過22%。突出對賬期在2年以內的大型成套設備出口、整車出口、政策性中長期業務(船舶買賣貸保險、海外融資租賃保險、境外工程/項目承包保險等)和“走出去”企業境外投資業務的支持,推動對服務貿易行業的深入承保。積極開展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業務,確保年內有3—5家企業開展進口信用保險業務試點。(責任單位: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商務局)
完善提升政府平臺集約投保模式,確保年內新增投保中小企業超過50家,投保金額超過1.5億美元。持續創新政府平臺集約投保模式的產品和服務,簡化投保流程,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做好風險管理服務,及時反饋各類產品、各重點企業承保進展情況,充分發揮該模式對促進中小企業外貿出口的作用。(責任單位: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商務局)
營造良好貿易融資環境,推動我市各商業銀行開展保單融資業務,積極推廣中長期出口信貸、短期貿易融資、應收賬款買斷、銀行保單等貿易融資產品,加大對重點行業領域參保企業的貿易融資支持,創新融資模式,擴大保單融資規模。(責任單位:中信保公司辦事處、商務局、各商業銀行)
由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聯合四大國有銀行提供個性化應收賬款風險買斷產品方案,對重點外貿企業提供點對點的服務,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今年確保我市10家以上重點外貿企業參與該業務,保額超過5億美元。(責任單位: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商務局、金融辦、各商業銀行)
4、用好保利便利政策,多渠道規避匯率風險
加快進口核銷制度改革,實行“A類進口單位”進口核銷由外管局在業務系統內自動進行總量核查的新制度,簡化進口付匯和核銷手續,確保今年全市“A類進口單位”突破600家。爭取率先實行《貨物貿易外匯管理辦法》改革試點,對企業貿易外匯收支進行非現場總量核查和監測,對A類企業貿易外匯收支適用便利化的管理措施。推出貨物貿易出口收匯存放境外政策試點,對部分進出口業務量大、遵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好的境內企業,經外管局審核同意可將具有真實、合法交易背景的貨物貿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含港澳臺地區)。(責任單位:外管局)
加大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出口試點企業以及進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其他經常項目人民幣結算業務的服務,確保今年全市新增100家出口試點企業,使更多企業享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政策。取消貿易信貸登記管理中的延期付款超期限登記核準,企業在進口報關單海關簽發日期120天(含)后辦理延期付款登記的,無需辦理超期限核準手續。取消貿易信貸登記管理中預付貨款退匯核準,企業可直接在系統中辦理注銷手續。將貿易信貸項下預付貨款基礎比例從30%提高至50%。大力推廣國際收支網上申報,為企業提供便利,力爭今年我市實行網上申報的企業突破1000家。(責任單位:外管局、各商業銀行)
引導企業利用出口信用保險從銀行獲得美元融資、開展遠期結售匯等業務,有效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責任單位:外管局、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各商業銀行)
二、大力優化貿易便利化環境,持續提升口岸通關效率
5、打造誠信口岸,創建模范碼頭
全面啟動“打造誠信口岸、創建模范碼頭”主題活動,打造以企業誠信守法經營為基礎、政府創新優化服務為手段、口岸高效便捷通關為目的的差別化通關服務模式,做到誰誠信、誰得益,誰守法、誰便利。對模范碼頭和誠信企業,實行各口岸查驗單位7*24小時全天候聯動服務制度,實現無障礙通關。(責任單位:口岸辦、海事局、海關、邊檢站、國檢局、長江引航中心引航站)
開辟“三超”(超長、超吃水、拖帶船隊超長和超寬)船舶和進口廢鋼船進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幫助辦理審批手續。開辟外貿集裝箱船舶綠色通道,對危險品集裝箱開箱檢查“關口前移”,實現外貿集裝船舶隨到隨靠,貨完即走,船暢其行,貨暢其流。對誠信企業、模范碼頭的靠港船舶實行優先進出港、優先靠離泊、優先安排錨地。(責任單位:海事局)
推行企業分類管理制度,支持誠信企業申報海關A類、AA類管理企業,年內力爭A類企業達到80家以上、AA類企業達到12家以上。與誠信企業簽訂關企合作備忘錄,提供擔保驗放、預約通關、下場查驗等通關便利。對誠信守法的加工貿易企業免于辦理銀行保證金臺賬或實行保證金臺帳空轉。推行進出口分類通關改革,實施“低風險快速放行”、“高風險重點審核”的不同通關模式,加快誠信守法企業進出口通關速度。(責任單位:海關)
推行誠信星級評定服務,對誠信企業、模范碼頭提供“三優先三送”的星級服務,即警力保障優先、出入境手續辦理優先、人員培訓優先,主動提供送法上門、送證上門、送訓上門。對模范碼頭實行卡口監護、巡查處警、視頻監控、企業協管“四位一體”邊檢勤務運行新模式,實現警力后撤、服務前移,為企業營造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責任單位:邊檢站)
支持誠信企業申報檢驗檢疫一類企業和“4e”模式監管企業,年內力爭一類企業達到80家以上、“4e”模式監管企業達到50家以上。完善“檢易通”誠信服務品牌,對誠信企業加快檢驗速度,降低檢測成本。(責任單位:國檢局)
對誠信企業和模范碼頭的引航申請受理率達100%,按時開航率達到98%,特殊情況下接受引航申請和安排引航的時間縮短為4至6小時。對誠信企業和模范碼頭免費提供技術咨詢和碼頭水手培訓服務。(責任單位:長江引航中心引航站)
6、創新服務舉措,提高通關效率
加快推進新港區5號碼頭建設和6號碼頭報批工作,做好沿江重點外貿企業碼頭泊位結構加固升級工作,提升口岸進出口貨物通過能力。實施危險品錨地移擴建工程,為進出港的外貿危險品船舶解決錨泊難的問題。充分發揮口岸協會的作用,為外貿企業提供信息資訊、政策指導、人員培訓等服務。(責任單位:口岸辦)
推進長江水上安全網格化管理,建立以GIS為平臺、以指揮中心為中樞、以“海事通”系統為傳輸手段的網格化管理模式,確保長江航道暢通率達到100%,營造安全發展的口岸環境。(責任單位:海事局)
在南京關區率先開展稅費電子支付、新艙單試點改革等通關業務改革,開通ECFA專用綠色報關通道,提高通關效率。實施企業稽查、減免稅核查、保稅核查“三查合一”的監管模式改革,減輕企業負擔,提高監管效率。完善船舶行業新型保稅監管工作模式,提高手冊核銷速度。簡化并加快加工貿易貨物內銷作業審批流程,幫助企業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加強和上海海關合作,提高貨物在上海口岸出口通關的效率。支持并配合地方政府在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海關業務窗口,為企業提供便利。(責任單位:海關)
對勞動密集型修造船企業建設“一卡通”電子門禁系統,加快通關速度,降低企業成本。推行“三通道”服務,為定航線、定船員、定時間“三定”船舶開通入出境手續一次辦結的“生產綠色通道”,為意外遇損、航修船舶開通先處置情況、后辦理邊檢手續的“應急綠色通道”,為受傷遇險船員開通“生命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和傷害。把外地到我市修造船廠登輪工作人員辦理登輪證的手續從六類簡化為兩類,實行登輪證“一次簽發、全省通用”的新制度,為企業提供便利。集中推出邊檢政務網、“邊檢官方微博”、互聯網集團短信等網站集群,最大限度地公開警務信息和辦事流程。推出“場景式網上辦事”系統,實現報檢資料網上審核,為服務對象提供船舶出入境、船員登陸、登輪、搭靠外輪等的網上全程服務。邊檢服務窗口年內進駐行政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便利。(責任單位:邊檢站)
全面推廣和應用出口電子監管系統,力爭年內我市通過電子平臺快速驗放出境的貨物突破2萬批次。推動各部門聯動合作,提升港口岸衛生檢疫核心能力。和上海國檢局航交所建立合作協調機制,保障貨物在上海口岸順利放行出口。完善國檢局靖江工業園區辦事處、澄東辦事處的功能,爭取機構升格,擴大服務覆蓋范圍。(責任單位:國檢局)
加強對靠泊港“三超”(超長、超吃水、拖帶船隊超長和超寬)船舶的引航,做到快進快出、大進大出,更好服務港口發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據船舶狀況和氣象條件幫助我市企業減少引航拖輪的使用數量,降低企業成本。縮短危化品船舶靠泊港的周期,做到“短、平、快”,降低港口安全風險。(責任單位:長江引航中心引航站)
7、打造功能性載體,營造更優貿易便利化環境
加快籌建集口岸查驗、船貨、船舶供應、金融服務等窗口聯合辦公的口岸國際航運中心,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積極構建覆蓋面廣、功能完備、反應迅速、經濟高效的電子口岸,推動向申報電子化、管理數據化、監管信息化的“無紙化通關”邁進,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水平。落實我市和新區、出口加工區“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相關協議,深入推進“區港聯動”。大力支持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二期申報工作,拓展港發展空間。(責任單位:口岸辦、海事局、海關、邊檢站、國檢局、長江引航中心引航站)
8、整合延伸物流服務,降低企業物流綜合成本
充分發揮保稅物流中心功能,為我市重點外貿企業量身定做保稅退稅外貿物流運作方案,幫助企業壓降成本。繼續深化保稅物流中心與碼頭外貿物流的“無縫對接”,營造適應本港外貿貨物吞吐特點的配套環境。積極服務“445”新興產業各園區,對區內外貿企業的業務需求即時響應,對潛在入區企業做好外貿物流功能的宣傳并配合其進行方案設計。(責任單位:保稅物流中心)
進一步加大國際國內知名船代、貨代企業的引進力度,今年確保新引進5家以上。積極拓展近洋航線,今年力爭開通港至韓國近洋航線,加密港至臺灣近洋航線和外貿內支線的航班,年內港每周航班力爭達到100個班次以上。深入對接上海干線船公司,在運價、艙位、服務等方面尋求支持,針對年度或季度運輸計劃提供整體打包服務,加快集裝箱運輸發展,年內確保新增簽約干線船公司5家以上。針對在國外尋求物流中心需求的企業,主動對接擁有全球網絡的大型船公司的物流項目部,在國際通關和物流配送方面獲得全球網點支持。提升口岸綜合能力,促進本地傳統型公司向更高層次的物流鏈整體服務公司轉型,提升港的國際物流綜合服務能力。(責任單位:臨港新城物流發展局)
三、加快外貿公共平臺建設,強化轉型升級引導機制
9、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外貿質量水平
積極打造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服務平臺,支持中國裳島創建國家產品設計與貿易促進中心,幫助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加強研發設計和自主營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創建國際知名品牌。(責任單位:新國聯公司、商務局)
積極打造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加強與阿里巴巴合作,推進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深化工程項目“阿里巴巴分站”,支持中小企業利用該平臺開拓國際市場,對前300家入網企業給予一定補貼,并由阿里巴巴對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入網企業配套增值推廣服務。年內開展20場以上免費國際電子商務培訓,進一步提升企業外貿拓展的廣度和深度。整合線上資源,舉辦“網上交易會”,集中向國外買家展示擴廣外貿企業,打造“特色”國際金名片。(責任單位:商務局、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積極打造出口風險綜合防控平臺,以商務局政務網絡和外貿企業短信平臺為基礎,整合各方資源,將國家風險評價、出口信用保險、買家資信調查、商賬追償、金融風險及貿易壁壘預警等逐步納入平臺管理,全面提升外貿風險防控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商務局、中國出口信保公司辦事處、外管局、國檢局、質監局)
積極打造海外營銷平臺,充分發揮我市現有境外網點的綜合輻射作用,創造條件將發展勢頭好、派駐人員能力強的網點培育成我市外貿企業的境外營銷公共平臺,探索建立境外營銷網絡促進中心。(責任單位:商務局、相關境外投資企業)
10、加強出口示范區建設,推行檢驗監管新模式
深入推進“出口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建設,在優化檢驗檢疫監管模式、爭創出口免驗、建設公共檢測平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在全省各產業集聚監管示范區中率先實行“三抓三放三發揮”(抓高放低、發揮第三方檢驗鑒定、認證機構的作用,抓新放老、發揮本系統實驗室作用,抓差放好、發揮質量監督員作用)的檢驗監管新模式,對紡織服裝出口實行“風險評估+分類管理+檢測支撐”的檢驗監管方式,對進口金屬材料實行定期檢驗和跳批檢驗方式,最大限度為企業提供便利、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大力支持法爾勝泓昇集團出口免驗企業建設,確保年內通過國家質檢總局考核驗收。指導新能源骨干企業浚鑫科技太陽能項目實驗室和遠景能源風能項目實驗室檢測技術通過CNAS和CNAL認可。指導幫扶我市出境花卉種植企業和出口魚養殖企業申報注冊并成功出口。(責任單位:國檢局、商務局、有關鎮、街道)
11、強化出口退稅服務,支持外貿轉型升級
繼續擴大A、B類級無紙化申報企業范圍,今年力爭新增100家A、B類企業,簡化退稅流程。全面推行出口退稅網上預審,加快退稅進度。對無法按期收匯核銷企業給予辦理“延期核銷申請”,避免由于企業不能按時外匯核銷而造成退稅資金的損失。支持我市新興產業發展,對工商登記時間兩年以上的集成電路設計、軟件設計、動漫設計企業及其他高新技術企業(小規模納稅人除外)從事相關出口業務的,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關注在澄日資企業在稅收方面的訴求,積極幫助日資企業解決涉稅具體困難,為我市搶抓日本震災后產業戰略重組先機、引導在澄日資企業增資擴股、吸引日本知名企業和高端產業加快向我市集聚營造良好的稅務環境。(責任單位:國稅局)
12、健全外貿促進政策體系,完善發展保障機制
繼續加大財政對外貿的支持力度,重點扶持外貿企業爭創國際知名品牌、投保出口信用保險和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對獲得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對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規避出口收匯和海外投資風險的實繳保費給予一定補助,對公平貿易涉案企業積極應訴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給予一定獎勵。對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給予專項支持,對打造國際電子商務平臺項目的設備、技術、軟件開發投入以及出口基地企業首次入網費予以一次性補助。對打造出口風險綜合防控平臺和建設產業損害預警點予以一定補助。用好用足各級政府外經貿扶持政策,積極對上爭取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提高扶持資金使用績效。(責任單位:商務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