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期殘疾人健身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柯橋開發區:
殘疾人體育是殘疾人事業和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參加體育活動,是殘疾人依法享有的權利,也是殘疾人康復健身、增強體質、參與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小康社會的主旋律,加快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縣殘疾人體育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殘疾人體育活動日益活躍,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的愿望日益迫切,殘疾人體育工作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縣殘疾人體育發展還不均衡。基層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不夠活躍,參與率較低,適合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和健身的場所、設施、器材十分缺乏,為殘疾人提供群眾體育活動服務的能力與殘疾人的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殘疾人群眾性體育活動還不能適應形勢發展和殘疾人健身康復的需求。
殘疾人群眾體育是殘疾人體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普及以康復、平等參與為目的的殘疾人群眾體育是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殘疾人群眾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基礎,可以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和人才資源。大力發展殘疾人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滿足殘疾人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社會文明進步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殘疾人加強體育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殘疾人素質的重要舉措。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殘聯、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關于切實加強新時期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現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加快建設文化大縣、體育強縣的要求,以滿足廣大殘疾人日益增長的體育文化需求為出發點,以增強殘疾人體質、提高整體素質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提高我縣殘疾人體育發展水平,加強政府推動、明確部門分工、強化組織保障、擴大殘疾人開展群眾體育活動的基礎,豐富殘疾人精神文化體育生活,促進我縣殘疾人群眾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殘疾人群眾體育為提高殘疾人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殘疾人群眾體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方針。
(二)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努力提升殘疾人群眾體育發展水平,為殘疾人競技體育夯實基礎。
(三)堅持城市與農村相結合,以農村為重點,努力加快殘疾人群眾體育事業發展。
(四)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推動殘疾人群眾體育科學發展和隊伍建設,努力促進我縣殘疾人體育可持續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殘疾人數量顯著增加,殘疾人精神文化體育生活較為豐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
(一)參加體育鍛煉的殘疾人數量進一步增加。殘疾人對體育運動康復健身功能的認識進一步提高,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體育健身成為更多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的比例逐年增加,有活動能力和意愿的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的比例不低于65%。
(二)各類公共體育健身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各類公共體育場館按有關規定向殘疾人開放,無障礙條件和環境不斷改善,根據需要配置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健身設施,不斷增強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
(三)殘疾人健身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大力開展田徑、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盲人門球等競技性強、普及面廣的體育運動項目,廣泛組織開展象棋、飛鏢、輪椅舞蹈、太極柔力球等殘疾人喜聞樂見、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
(四)殘疾人健身指導隊伍加快發展。殘疾人健身指導員隊伍加快發展,積極培育為殘疾人服務的體育指導員,并經常性對殘疾人開展健身指導。
(五)殘疾人群眾體育組織和機構不斷完善。建立1個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繼續完善縣殘疾人體育協會并加強指導、組織開展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
(六)特奧運動蓬勃發展。經常性組織開展特奧運動,每年開展“特奧日”活動。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深入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宣傳教育。積極普及和宣傳殘疾人體育和運動康復科普知識。利用網絡、電視、報刊、廣播等多種媒體,采取專欄、宣傳板報、體質測定、健康咨詢、科普講座等形式,推廣和普及適合殘疾人廣泛參與的科學健身項目和方法。利用全民關注體育、參與健身的契機,不斷增強殘疾人的科學健身意識,吸引更多的殘疾人走出家庭,融入全民健身活動。動員和組織學生關心、支持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在廣大學生中培養助殘為榮的良好風尚。
(二)廣泛開展殘疾人全民健身活動。認真實施《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省殘疾人保障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障殘疾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益。根據殘疾人特點,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廣大殘疾人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殘疾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比例。
(三)大力發展城鎮社區殘疾人體育。將殘疾人體育作為城鎮社區體育工作的基本內容,統籌規劃,加大投入,以城鎮社區公共體育設施無障礙建設為重點,不斷改善社區殘疾人居民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完善體育健身指導站、體育俱樂部等體育組織的功能,提高為殘疾人參與體育鍛煉服務的能力。在組織開展社區體育健身活動時,鼓勵殘疾居民積極參與。
(四)積極推動農村殘疾人體育工作。因地制宜,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特點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器材,引導農村殘疾人參加自強健身活動。重視提高農村殘疾人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充分發揮各級農民體育協會的作用,并與文化站協同配合,確保每個鄉鎮每年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競賽)不少于一次,使更多的農村殘疾人能參加體育活動。將組織開展農村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納入各地年度全民健身活動表彰內容。
(五)切實加強殘疾人青少年體育。堅持健身和康復為第一指導思想,把增強殘疾學生體質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基本目標和重要評價內容。健全特教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參照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積極參與“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殘疾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小時的體育鍛煉活動。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倡導科學、健康的體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六)大力開展殘疾職工體育活動。充分發揮殘疾人體育協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作用,廣泛建立福利企業、單位殘疾人體育俱樂部和體育健身團隊,開展符合單位特點和殘疾人身心特點的體育健身和競賽活動。鼓勵福利企業、單位制訂針對殘疾職工的體育健身指導方案,為殘疾職工參與體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時間保障。有條件的單位可每年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并組織殘疾職工參加。
(七)組織開展殘疾人體育研究。在縣內有條件的高校開設有關殘疾人體育的課程,研究開發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體育健身康復手段,培養更多的殘疾人體育專業人才,更好地指導和服務于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促進殘疾人體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在研發全民健身器材時,充分考慮各類殘疾人的身心特點,有關研發和生產機構要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活動的健身設備和器材,便于更多的殘疾人參與健身活動,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自信心。
(八)打造我縣殘疾人體育特色。廣泛挖掘和大力推廣具有本地區特色的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并鼓勵殘疾人積極參與,打造特色團隊和項目,逐步形成我縣殘疾人群眾體育“一地一品”的特色。
(九)發揮殘疾人體育賽事對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的推動作用。改革完善殘疾人體育競賽制度,拓展適合大眾化、易普及的殘疾人體育項目,定期舉辦各級、各類殘疾人體育比賽,推動殘疾人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縣殘聯每四年舉辦一屆綜合性殘疾人運動會。在組織全民健身運動會、農民運動會、行業職工運動會、社區運動會、家庭運動會時,設置殘疾人組和適合殘疾人參加的項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殘疾人體育機構建設。各鎮(街)要逐步建立健全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指導機構和殘疾人群眾體育組織,并積極發揮作用。
(二)加強對殘疾人群眾體育的指導。各鎮(街)要將殘疾人群眾體育納入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內容,積極支持、指導社區以及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促進殘疾人群眾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障殘疾人群眾體育經費。各鎮(街)要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每年安排必要的財政經費,保障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開展。鼓勵社會力量贊助、支持殘疾人體育事業,為殘疾人參與群眾體育健身和康復活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不斷完善殘疾人群眾體育設施。各鎮(街)要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助殘工程,加強殘疾人體育設施和器材規劃、配備力度;完善殘疾人體育健身器材和設施管理辦法;在城鄉公共健身場所、全民健身苑點、社區體育健身站(點)、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小康·陽光庇護中心等配置適合殘疾人身心特點的健身康復器材。公共體育設施要進行必要的無障礙改造,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便利。加強殘疾人體育健身示范點建設,以點帶面,在人員培訓、場地設施運轉和利用等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保證殘疾人體育活動需要。要充分利用各類公共體育場館、中小學校和企業、單位的體育設施等現有體育資源和社會資源,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場地和設施。要督促托養中心和有條件的福利企業等殘疾人相對集中的單位和場所,開辟一定面積的場地并配置足夠數量的體育健身康復設施,確保殘疾人能正常開展體育健身活動。
六、組織實施
(一)各鎮(街)要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和縣委、縣政府關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建設體育強縣等重大決策,加強對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提高殘疾人體育健身工作的服務能力和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的能力。
(二)要依托各級政府,以全民健身發展規劃為總體目標,將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活動納入本地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全民健身總體規劃。
(三)各鎮(街)殘聯要利用“全國助殘日”、“全民健身日”、“國際盲人節”、“國際聾人節”、“國際殘疾人日”、“殘疾人文化活動周”等重大節日,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殘疾人群眾體育健身活動,號召、組織廣大殘疾人積極參與。
(四)體育行政部門要鼓勵、組織、扶持殘疾人開展群眾體育活動,保障殘疾人“人人享有基本體育權益”。要充分利用現有體育資源,積極探索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基層殘疾人體育的組織方式和活動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殘疾人體育活動。發揮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和基層體育組織的作用,做好社區殘疾人體育工作。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這一載體,舉辦各種形式的適合殘疾人廣泛參與的體育活動,并為其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五)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對學校開展殘疾人體育活動予以指導和幫助,提高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和活動的人數比例。經常性組織殘疾學生開展適合其特點的日常體育活動。學校體育測試要充分考慮殘疾學生的特殊情況,體現人文關懷。有條件的學校要爭取設立殘疾人體育培訓和訓練基地。
(六)民政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支持、指導、幫助殘疾人福利企業、單位經常性組織殘疾人開展體育健身活動,每年至少集中開展一次適合殘疾人參與的體育健身活動。
(七)財政部門要為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經費保障,并聯合殘聯、體育部門對殘疾人群眾體育工作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