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市區加強兩個體系建設工作意見范文

市區加強兩個體系建設工作意見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區加強兩個體系建設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市區加強兩個體系建設工作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切實做好我省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三農”的重要作用,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以下簡稱“兩個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兩個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我省是受氣象災害影響嚴重的省份之一。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省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農村仍然是氣象災害防御的薄弱地區,農業仍然是易受氣象災害影響的行業,農民仍然是最易受到氣象災害威脅的群體。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的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逐漸增多,氣象條件不確定性更加明顯,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民生活對氣象服務的要求更高、需求更迫切。在新形勢下,加強“兩個體系”建設,事關全省糧食安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及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高農村基層防災減災能力,保障廣大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二、進一步明確“兩個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統籌利用各種有效資源,以提升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農業氣候資源開發能力、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能力為重點,努力推進“兩個體系”建設,切實發揮氣象為農服務的職能作用,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和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氣象保障。

(二)基本原則:按照公共氣象服務城鄉均等化發展的要求,遵循“政府領導、財政保障,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信息共享”的原則,結合各地需求,立足現有基礎,科學合理布局,強化薄弱環節,完善體制機制,延長服務鏈條,積極推進農村氣象技術裝備和防災減災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氣象為農服務水平。

(三)工作目標:用3至5年的時間,在全省建立適應農業生產區域布局的農業氣象觀測網絡系統,構建結構科學、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省、市、縣、鄉、村五級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完善農村氣象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建立覆蓋面廣的農村氣象預警信息網絡,構建省、市、縣、鄉、村、組六級有效聯動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實現防御規劃到縣(市、區),組織機構、自動觀測、精細預報、氣象信息服務站到鄉(鎮),應急預案、風險調查、科普宣傳、氣象信息員、預警信息到村。力爭農業氣象災害預報準確率達到70%以上,農村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提前15至30分鐘發出;氣象為農服務信息覆蓋所有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85%以上的農戶;95%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80%以上的農戶使用氣象為農服務信息。

三、深入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專業化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建設。在保持現有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格局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以充分滿足地方需求、代表區域農業特色、兼顧平衡分布為原則,結合各地糧食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等,建設農業氣象觀測系統,開展農田小氣候觀測業務,提高對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監測服務能力;逐步完善衛星遙感監測應用技術,開發農用天氣、土壤墑情與灌溉量、特色農作物產量等預報技術,建立滿足需求的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和業務服務系統;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立體化監測與診斷,建立完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與診斷業務系統和農業氣象災害指標體系,逐步發展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立體化實時監測、診斷分析和預報、預警與評估業務;強化省農業氣象實驗站能力建設和技術指導作用,使之成為集農業氣象觀測、試驗、示范、推廣、服務于一體的試驗研究基地。

(二)加強保障糧食安全的氣象服務。針對南方以水稻為主的農田生態系統特點,加強水稻優勢產區農業氣象監測站、農田生態監測站、農業遙感監測地面對照點建設,建立南方水稻氣象重點實驗室,加強糧食生產氣象條件、農田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等農業動態監測與評價,開展氣候變化對農業種植結構、糧食生產影響評估和適應性分析,強化糧食生產年景分析與預報,為各級政府及農業、統計部門糧食產量預測提供服務;開展農業氣象與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的分析研究,為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提供氣象依據;加強農事活動天氣預報,為農民和農業生產者提供氣象服務。

(三)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氣象服務。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氣象服務聯系卡制度,開展需求調查和服務反饋業務。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為對象,圍繞具有現代農業特征的種植業、水產養殖業、林業、畜牧業、農產品倉儲運銷等行業,以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氣象服務需求為引領,利用已有的氣象服務信息資源、農業氣候區劃產品和技術、信息傳播資源和氣候可行性論證技術,設計并制作針對性強、需求面廣、通俗易用的服務產品,通過手機、廣播、電視、電子顯示屏、高音喇叭、報刊、互聯網、送氣象科技下鄉等渠道,共建共享行之有效、簡潔高效的氣象為農服務信息傳播途徑和方法,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能夠及時有效收到氣象服務信息,并將信息輻射到每個農戶。

(四)加強農業抗旱防雹減災人工影響天氣服務。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農作物主產區(包括糧食、特色農業、煙葉)、全省特大型水庫集雨區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示范工程,在贛州建設飛機人影作業基地,形成地空立體化作業體系,提高農業增雨抗旱、防雹減災、水庫增蓄等作業能力。建立地空結合的人工影響天氣監測網、統一協調的指揮體系和功能先進的省、市、縣三級人工影響天氣指揮中心,不斷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作業指揮水平和能力。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為農服務專業隊伍。建立增雨、防雹和水庫增蓄相結合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機制,在農業易旱區、農村缺水區、農作物主產區、重點林區適時開展增雨、防雹、水庫增蓄等作業。

(五)加強鄉村綜合氣象信息服務網站建設。結合涉農部門“信息入村”工程,按照“有固定場所、有信息設備、有信息員、有定期活動、有管理制度、有長效機制”的標準,加強鄉村兩級氣象信息網站建設;依托各地新農村建設網,建設省、市、縣三級農村用戶氣象服務信息平臺;整合農口相關部門專家隊伍,建立由各領域專家和各級農技人員組成的農業專家聯席會議制度,組建由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技術骨干和種養加能手、種養加大戶等組成的農民專家隊伍,完善信息資源、網絡和共享平臺,開展信息互動業務。

(六)加強農業氣象服務技術創新。加快農業氣象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針對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精細農業、訂單農業、創匯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集中科技攻關,大力開發適合“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氣候資源,加強農村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普查和區劃,推廣農村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技術,提高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組織開展精細化的農業氣候區劃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區劃,大力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工作。

四、大力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一)加強農村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繼續推進全省鄉村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站網建設,2015年前新增區域自動氣象站1818個,完成每個鄉鎮至少建設1套多要素區域氣象觀測站的任務。重點加強中小河流、山區丘陵暴雨和地質災害易發頻發區自動氣象站建設,在氣象災害關鍵區和敏感區布設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雷電監測儀,切實增強對突發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能力。建設鄉村精細化氣象預報系統,完善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服務體系,提高對農村災害性天氣氣候和高影響天氣的預報預警水平。

(二)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絡建設。建立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進村入戶的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網絡,力爭至少運用一種手段能將預警信息送達農村基層每一個地區。縣級要建立氣象部門和鄉鎮、行政村、中小學校雙向的預警信息傳遞機制,完善手機短信和電話氣象信息系統,利用多種媒介及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鄉鎮要建立通知到村氣象災害防御負責人和氣象信息員的雙向預警信息傳遞機制,通過各種方式傳達到村氣象災害防御負責人和氣象信息員,并及時向當地居民廣播氣象預警信息。村級要建立通知到戶的預警信息傳遞機制,氣象災害防御負責人和氣象信息員要在第一時間向本村居民廣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

(三)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和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建設。縣級編制出臺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組織開展精細化氣象災害區劃和普查工作,建立氣象災害多因子綜合風險評估和氣候可行性論證制度,建立氣象災害防御明白卡發放制度,建立氣象災害隱患排查制度和氣象災情調查上報制度;完善各級政府統一領導、綜合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有效聯動的農村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建立預案到村、責任到人的農村氣象災害應急處置體系,實現縣鄉有氣象分管領導,鄉鄉有氣象協理員,村村有氣象信息員;組織抓好鄉鎮氣象協理員和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氣象協理員、信息員隊伍業務培訓與管理;結合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等活動,在鄉鎮開展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工作。

五、切實強化各項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兩個體系”建設,切實把這項工作作為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對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財政投入渠道;從2012年起,將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各級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水利、民政、教育、科技、氣象、廣播電視、通信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信息共享、隊伍共建、渠道共用,形成“兩個體系”建設的整體合力。

(二)加強科技創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對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預報、評估及綜合防御技術的研究,加強農業氣象關鍵技術研發、試驗示范和成果轉化應用,為“兩個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三)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兩個體系”建設重要意義、政策措施的宣傳,為“兩個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大力開展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教示范活動。在縣級綜合科普館內增設氣象防災減災展區,在氣象信息服務站點設立氣象科普宣傳欄目,廣泛宣傳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大力開展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程度地減輕氣象災害損失。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香焦国产线观看看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国产大秀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67194成手机免费观看| 女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无码av片| 国产日韩美国成人|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在线观看无码av网站永久免费| 一级做α爱**毛片| 我要看a级毛片|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网站| 欧美jizz8性欧美| 亚洲图片中文字幕|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偷窥欧美wc经典tv| 国产黄三级高清在线观看播放| jjizz全部免费看片|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欧美日韩你懂的|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图片|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av综合天堂一区| 白丝美女被羞羞视频| 免费看一级做a爰片久久|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