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政下發林業建設指導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的攻堅之年,也是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的關鍵之年。為切實做好年林業工作,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實現興林富民為宗旨,以加快轉變林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林業生態縣、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鳳凰山森林公園生態修復為重點,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加快林業產業發展進程,堅持依法治林、科教興林、社會辦林、改革促林,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承載力,為建設生態、建設中原經濟區強市做出貢獻。
(二)森林資源培育目標。完成林業生態建設工程16.3783萬畝,其中:山區生態體系建設工程6.4777萬畝,農田防護林體系改擴建工程0.7萬畝,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工程2.6714萬畝,環城防護林及城郊森林工程0.035萬畝,村鎮綠化工程0.692萬畝,防沙治沙工程1.0723萬畝,更新造林0.8481萬畝;經濟林工程0.2422萬畝,園林綠化苗木花卉工程0.4622萬畝,用材林及工業原料林工程0.09萬畝;中幼林撫育2.3954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0.692。完成林業育苗1.6萬畝;完成縣林業生態縣創建任務;林業產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20%以上。
(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標。全面完成主體改革任務,鞏固主體改革成果,進一步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質量;加快推進林權深化改革,啟動縣市林地流轉省級試點縣。
(四)森林資源保護目標。全年不發生重大毀林、亂占林地和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案件或發生后能及時查處,上級領導機關、領導同志批辦案件全部按時查處。森林、林木采伐量不突破年森林采伐限額,林木憑證采伐率、辦證合格率均在90%以上;征占用林地審核率在90%以上。不發生重大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和公路“三亂”案件,森林病蟲害成災率低于4‰,森林火災受害率低于1‰。完成國家和省重點公益林管護任務。
二、加快林業生態建設步伐,提升全市生態承載能力
(一)抓好以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為主的造林綠化工作。一是高質量完成造林任務。按照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標準,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做到規劃、設計、施工相一致。優化造林模式,增加混交林、鄉土樹種造林比重。實施合理的整地方式和造林組織形式,推廣先進適宜的造林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將任務落實到縣、鄉、村,落實到山頭地塊和小班,確保四月底前實現年度造林任務大頭落地。二是實施好生態廊道網絡建設工程。嚴格按照《關于年通道綠化建設的工作部署》(新政部署〔〕15號)要求,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確保在4月15日前全面完成濟東高速、大廣高速、京珠高速、107國道和大外環的補植補造任務。完成“3010”工程綠化任務,構建城市外圍地區森林生態帶。鞏固完善黃河護堤林建設,構建沿黃生態涵養帶。注重綠化景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融合、綠化布局與城鄉人文環境相協調,構筑集景觀效應、生態效應和社會效應為一體的生態廊道綠化體系。三是實施好村鎮綠化工程。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全市369個重點區域和重點鄉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重點抓好圍村林建設,切實抓好庭院綠化、“四旁”植樹,帶動村鎮綠化整體上水平。按照新型農村社區綠化標準,積極推廣生態景觀型、生態經濟型、生態防護型和生態旅游型四種綠化模式,構建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相協調的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高社區綠化品位,確保新型農村社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四是實施好生態防護工程。縣市、衛市要抓好山區綠化,重點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改善植被和生態現狀,構建太行山地生態區。六個縣要重點營造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減少風沙危害,調節氣候,涵養水土,構建平原生態涵養區,建成糧食生產核心區生態屏障。要重視縣與縣、鄉與鄉交界處農田林網建設,消滅林網空擋,提高林網控制率。五是加強森林經營。組織實施好國有林場森林撫育試點工作,確保圓滿完成試點任務。積極推動森林經營工作,對高速、國道和省道年前營造的密度在3×3米以上的楊樹護路林及其他重要部位開展摸底調查,逐步進行中幼林撫育,提高林分質量。
(二)抓好以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為主的南太行生態修復工作。完成新造林700畝、補植補造4000畝、整地500畝、育苗300畝;完成景區道路3公里,登山步道5公里;完成森林公園展館及與之相協調的景點設施建設和安全防護設施建設。完成污染企業關閉、搬遷、治理任務,力爭森林公園規劃區內污染企業治理工作大見成效。啟動鳳凰山森林公園西山礦山治理一期工程,利用南水北調棄土資源,填土150畝,恢復礦區森林植被和生態系統。加強鳳凰山森林公園核心區義務植樹基地建設,確保在四月底前全部完成義務植樹或綠化費繳納任務。積極爭取礦山遺跡保護、礦山植被恢復等國家政策性投資項目,力爭招商項目有較大突破。積極申報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提升森林公園文化品位。
(三)抓好以林業創建活動為主的大綠化工作。加大林業生態縣創建力度,縣、區、區要在年底達到林業生態縣(區)建設標準,建成林業生態縣(區)。縣要做好林業生態縣復查工作,確保順利通過省級復查。其他已建成林業生態縣的縣(市),要不斷鞏固和提高建設標準,確保建設成果。在建設林業生態縣的基礎上,積極創建全國、全省綠化模范縣。按照《全國綠化模范城市評比表彰活動實施辦法》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政文〔〕17號)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城鄉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以城區、近郊區為重點,加大創建力度,實現城市綠化、廊道綠化、森林公園、村鎮綠化協調配置,達到“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標準,為年申報“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夯實基礎。結合創建綠化模范城市,推進“身邊增綠”,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以提高適齡公民義務植樹盡責率為突破口,按照“規范化、基地化、科學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要求,把義務植樹工作做深做實。重點組織好各級領導義務植樹活動,抓好基地建設。強化檢查監督,提高部門綠化水平。開展好國際森林年和全民義務植樹周年紀念活動。
三、著力深化林業改革,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認真貫徹中央、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精神,全面抓好落實。一是切實做好主體改革的收尾工作。年全市林權確權到戶率山區率達到80%以上,丘陵區達到70%以上,平原區達到60%以上;發(換)證率達到90%以上;確權準確率達到95%以上;林權糾紛調處率達到95%以上;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縣級林改檔案室達到省級建設標準,全面完成主體改革任務。嚴格按照進度服從質量的要求,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對政策理解不到位的,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對能均山到戶的一定要均山到戶,確保涉林農戶拿到林權證;對不能到戶的應均股到戶,并與林農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管護責任;對勘界不準、四至不清、確權手續不完備,林權證填寫不準確的,要予以規范完善;對林改方案簡單,操作不規范的,要依法依規進行糾正;對林權糾紛尚未排查調處的,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認真進行排查調處;對檔案資料收集不全,整理不規范的,要認真整理歸檔,及時移交保管。剩余任務較大的地方,要克艱攻難,自我加壓,確保今年內保質、保量完成主體改革任務。二是加快推進森林資源流轉和林權抵押貸款。認真落實《省森林資源流轉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流轉管理服務,建立健全信息、林權登記、交易管理等流轉平臺,規范森林資源評估等中介服務,為林農和經營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縣市要積極發揮林地流轉省級試點縣的示范帶動作用,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省級試點縣建設任務,為全市林地合理流轉提供借鑒經驗。加強銀林合作,積極創新融資平臺,擴大林權抵押貸款規模。三是積極培育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引導林業經營者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組建林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林業的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四是不斷健全林權管理機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健全林權管理機構,落實林改工作經費,配備林改專職人員,加強人員培訓,不斷提升管理水平。五是大力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完善各項林業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林業投入。金融部門要完善林業投融資機制,健全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紀檢監察機關要建立健全林農負擔監測、信訪舉報及檢查監督機制。林業部門要當好各級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抓好組織實施工作。宣傳部門要廣泛宣傳林改的重大意義和黨的興林富民政策,宣傳林改典型,營造推進林改工作的濃厚氛圍。
四、加快發展林業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認真貫徹全省林業產業會議精神,做大總量,提升水平,打造林業產業發展強勢,力爭全市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一是大力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認真總結近年來林業產業發展的經驗,研究制定具有鮮明特色的林業產業規劃,不斷優化結構,努力在基地建設、林產品精深加工、林下經濟以及森林旅游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森林旅游為增長點,以市場體系建設為依托的林業產業新格局,形成一批特色基地、名牌產品。二是大力抓好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建立以縣、縣為重點的園林綠化苗木生產基地;以縣、區和平原新區為重點的鮮切花生產基地;以縣金銀花、縣市柴胡為重點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以紅提葡萄、冬棗、縣黃金梨、樹莓、衛鮮桃為重點的果品生產基地;以衛、縣核桃為重點的干果生產基地;以黃河灘區、故道區為重點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三是大力培育林業龍頭企業。以我市八家省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為依托,加大林業新產品的研發力度,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進產業重組,形成規模效應,培育具有特色的品牌產品和龍頭企業。命名一批市級林業龍頭企業。四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藥、林菌、林菜、林牧等立體開發、循環利用模式,提高林地綜合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民在較短時間內增收致富。五是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發揮森林公園在森林旅游產業中的主導作用,打造黃河文化生態旅游帶、南太行山地休閑度假旅游區,搞好策劃,提升檔次,建設一批旅游景區和精品線路。興辦森林游憩業,充分開發森林的生態文化、游憩療養功能,增加林農收入。六是大力發展苗木花卉業。大力發展特色花卉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速推進花卉發展,新發展園林綠化苗木1萬畝,發展鮮切花700畝。加強花卉協會建設,組織參加各類展覽、展銷等花事活動,引導種苗花卉產業健康發展。
五、增強支撐保障能力,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一)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加強林地保護。綜合現狀、潛力、經濟發展水平等各種因素,確定本級林地保護利用的各項指標和任務,完成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嚴格林木限額采伐和林地審批、定額管理,既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又保護資源、嚴守“紅線”;嚴厲打擊亂占林地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效遏制林地非法流失。加強森林防火。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加大宣傳力度,嚴格火源管理,強化應急處置,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強化楊樹病蟲害等主導樹種和主要危險性有害生物除治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生態區、綠色通道、風景旅游區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完成飛機防治面積10萬畝;全面落實松材線蟲病和美國白蛾防治工作政府責任制,遏制森林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和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播蔓延。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完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體系,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啟動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期工程,完成年度工程建設任務。加大違法犯罪打擊力度。大力推進森林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提高森林公安隊伍執法辦案能力和警務保障能力;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重點突破一批大案要案,努力形成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加強古樹名木保護,落實古樹名木保護責任制,堅決制止并嚴厲打擊破壞古樹名木的行為。
(二)做好科技推廣工作。推廣林木種苗生產、造林綠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名特優林產品加工和儲藏等先進實用技術,引進推廣林木新品種10個,推廣新技術8項。建立科技示范樣板,完成省縣無公害樹莓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建設任務,啟動省縣無公害冬棗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建設;建設市級科技服務示范園1個;制訂林業技術標準1項;建立一批市級、縣級林業科技示范園區。開展林業科技服務林改活動,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下鄉”活動。
(三)做好林業信息化建設工作。林業信息化建設必須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制式、統一平臺、統一管理,加大資源整合,促進信息共享,在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各具特色的信息化業務。做好公共基礎軟硬件平臺的整合和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共享平臺建設。
六、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林業建設成效
生態文明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標志,林業生態建設是建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造林綠化就是造資源、造環境、造財富,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把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來抓。要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建立市、縣、鄉三級黨政主要領導抓造林綠化的工作機制,落實領導干部任期綠化目標責任制,將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對未完成任務的予以問責。要不斷加大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市、縣兩級財政嚴格按照《林業生態省建設規劃》的要求,每年分別按不低于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1.8%和1%的投資比例,落實林業生態建設資金。要加強督查督導,組織開展造林專項督查活動,確保造林進度和質量。林業部門負責造林規劃、種苗調劑、技術指導工作,制定檢查驗收辦法,組織開展檢查驗收;交通、公路、鐵路部門負責道路兩側邊溝以內的造林綠化;住建部門負責組織城市綠化;監察部門負責造林綠化效能監察工作;財政、金融部門負責籌措林業資金和林業貸款的發放工作;宣傳部門負責造林綠化的宣傳工作,宣傳林業生態建設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宣傳林業生態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進一步提高全民的綠化意識、生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