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做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辦〔2019〕101號文件精神,為深入開展好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經鎮黨委會研究,制定此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著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思想道德牢牢占領基層思想文化陣地。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在宣傳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中的陣地作用,鼓勵在建設運行、內容方式和管理機制等方面探索創新,重點圍繞“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建設一支群眾身邊的志愿服務隊伍,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努力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尚,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見行見效、社會風尚向上向善。
二、主要內容
立足實際,結合群眾需求,文明實踐內容體現“七傳七樹”。
——“傳思想,樹信仰”。深入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精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促進群眾進一步加深對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理解認同,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自覺地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傳政策,樹關懷”。宣傳闡釋黨中央大政方針、政策及省委、市委、區委、鎮委的利民、惠民、富民決策部署,特別是講清楚講明白扶貧、就業、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糧食補貼、社會救助、鄉村振興等方面與群眾利益密切關聯的相關政策。開展生動活潑的形勢政策教育、國防教育和軍民共建活動,展示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
—一“傳文化,樹自信”。以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深入挖掘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創造性轉換、創新式發展,結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開展鄉村春晚、送文化年貨、送戲進萬村、鄉村廣場舞、群眾體育比賽、文藝培訓等活動,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普及科學知識,讓群眾在多姿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中獲得精神滋養、增強精神力量。
一一“傳道德,樹新風”。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倡導社會主義道德,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選樹宣傳活動,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幫扶禮遇制度,樹立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傳播健康生活方式、培育文明禮儀規范。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破除陳規陋習,倡導喪事簡辦喜事新辦,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示范帶動和村規民約引導作用,依托行業協會,樹立文明新風。
一一“傳法律,樹規矩”。采取“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深入機關、企業、基層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學法守法意識,引導群眾利用法律保護個人權益,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走進基層群眾、融入日常生活。
—一“傳技術,樹本領”。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梳理群眾在種植、養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需求,鎮相關部門、加強組織協調,進行技術指導、技能培訓,讓群眾自覺運用先進技術發展生產,實現強農、惠農、富農。
——“傳安全,樹和諧”。有效宣傳教育群眾保護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以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教育為抓手,強化群眾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為群眾普及用電、用水、用氣、用藥和消防安全知識,定期開展倡導文明出行和預防青少年溺水等活動。
三、工作方法
堅持從實際出發,針對基層干部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切實增強針對性、吸引力、感染力。重點采取“講、評、幫、建、送”五種方法。
——“講”,緊緊圍繞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拓展理論常態化進基層的有效載體,更好的搭建起理論與群眾生產生活連接貫通的橋梁,組織志愿服務隊伍講理論、講政策、講文化、講法治、講道德、講技能,把脫貧攻堅、致富興業、農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講清楚講明白。
一一“評”,聚焦培育和踐行主流價值,發揮基層“一約四會”(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作用,對身邊人身邊事進行評議,組織群眾開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最美家庭、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好鄰居”、美德少年、新鄉賢等評選活動,褒獎善行義舉、懲戒道德失范行為。
一一“幫”,聚焦群眾思想困惑和實際困難,就近就便組織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主動登門、熱心關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生活困難和精神困惑,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一一“建”,扎實開展創建文明村鎮(美麗宜居村莊)、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和星級文明戶活動,引導群眾自覺把個人和小家的幸福,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夢想聯系起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充分整合盤活各類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健身體育服務”平臺,做到一體推進、協同運行。
一一“送”,聚焦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挖掘文化英才,培育優秀文藝院團,結合脫貧攻堅“四送四通”活動,以小分隊、輕騎兵等形式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工廠車間,開展常態化、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進一步繁榮活躍基層文化生活。
四、工作安排
(一)建立組織
鎮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黨委書記同志擔任所長。18個村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站長。整合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資源、文化禮堂、農家書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各類公共服務陣地資源,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建設管理。
(二)打造陣地
全鎮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機構要積極整合利用現有的資源,按照“十有”(有機構、有標識、有場所、有制度、有計劃、有隊伍、有經費、有培訓、有活動、有成效)標準,因地制宜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努力打造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弘揚新風、文明健身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綜合平臺。
(三)組建隊伍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和引導志愿者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支隊,黨委書記擔任支隊長;村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小分隊,村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分隊長。鼓勵機關黨員、基層干部、先進人物、新鄉賢、社會工作者、“五老”(老黨員、老專家、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和“五青”(青年學者、青年文體工作者、青年創業者、青年教師、青年學生)人員等帶頭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鼓勵社會公益機構、社會團體組建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聯系、服務、宣傳和教育群眾職能,打造扎根群眾身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
(四)明確職責
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負責全鎮文明實踐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指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開展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計劃與方案,對主要內容、培訓教材、人員隊伍、活動項目等做出計劃并具體實施,做好志愿者的組織引導、登記注冊、表彰嘉許、權益保障等工作,依托各種平臺組織志愿者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每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不少于2場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活動常態化。創新設立文明實踐活動日,每月10號為固定活動日。
(五)志愿實踐
以志愿者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機構的主要力量,以志愿服務為主要活動方式,通過各類志愿服務項目,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志愿服務。積極回應群眾需求,探索完善“百姓點單、所派單、志愿者接單、社會評單”等有效運行機制,不斷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化。創新工作運行模式,推動志愿服務項目規范管理,分級分類制定服務“萊單”,結合本地需求、結合村民興趣,固化一些受歡迎、有實效的志愿服務組織形式、服務內容、文化要素,實現從黨政部門的推動轉化成為群眾自主實踐的成效。
五、組織保障
(一)強化工作指導。鎮宣傳辦公室、鎮文明辦做好文明實踐內容的審核把關,統等調配各種資源和力量,加強對活動開展情況的督促檢查。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帶頭做,層層壓實責任,推動資源整合和工作落實。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單位要積極參與,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文明實踐工作。
(二)加強工作保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經費由鎮級財政承擔,按規定用于文明實踐所的活動運轉、人員培訓、教材研發等保障性工作和志愿者的人身保險、交通補貼、生活補助。要把文明實踐建設與各類公共服務體系結合起來一體推進,盤活人員、資金、平臺、項目等分散資源,根據文明實踐工作需要優化整合、共享使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文明實踐工作。
(三)嚴格考核監督。堅持“緊盯目標、嚴格落實、務求實效”的考核原則,把文明實踐工作納入黨政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監督檢查中,納入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中,同時將書香村居“四課四會”(國學經典課、道德模范課、法律法規課、中心工作或形勢政策課與村居故事會、文藝演出會、學習交流會、先進典型推薦會)宣講活動等工作融入文明實踐活動之中,真正發揮其團結、發動、引領、教育群眾的作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每季度對18個村進行督查和考核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