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輔助二次創業試行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便捷、簡單、規范、高效的辦事環境,努力打造民營經濟發展樂園,有效服務和保障民營企業“二次創業”,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增強服務企業意識。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主動服務企業,認真服務企業,真正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解企業所難,做到事前主動介入、事中做好服務、事后積極跟蹤,貼心高效地服務企業。嚴格落實縣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規定,深入破解“熟人經濟”,杜絕“重程序輕效率”、推諉拖拉等不良行為。實施“服務型政府”教育培訓工程,兩年內對全體政府公務員及相關公職人員輪訓一遍;分期分批、穩妥有序推進縣直單位及鄉鎮科級以下干部調整或跨部門交流,積極推進單位內部輪崗,積極招考(聘)引進縣直政府部門緊缺專業人才,切實提升全體政府公務員和相關公職人員的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啟動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凡是縣可以依法下放鄉鎮人民政府行使的經濟管理權限,原則上下放鄉鎮人民政府行使;凡是上級已經明令取消的,要堅決停止審批并公布。大力控減審批環節,不斷優化審批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40%以內,窗口即辦件比率提高到50%以上。完善“綠色通道”服務制度,進一步簡化企業用地和項目審批程序,加快企業用地報批和項目落地速度。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和行政自由裁量權,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事項動態評估、更新機制。強化電子監察,對行政服務中心服務窗口、審批崗位進行全覆蓋、全過程監控,實現對行政審批的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
三、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各主管部門要按照“非禁即許”的原則,進一步清理行業準入限制,打破民營企業發展的行業、體制壁壘。放寬經營范圍限制,對不涉及前置審批的,由企業自主選擇經營項目。根據企業的申請,允許內資企業在設立登記時除主營項目外,其他經營項目可登記為“法律法規未規定許可的,均可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支持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合伙企業轉型升級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升級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在原出資人保留及前置許可項目未發生變動的前提下,登記機關不變且無重復的情況下允許保留原名稱,許可文件仍可繼續使用。引導有條件的企業聯合組建企業集團,允許企業以符合工商部門規定的債權出資。
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使用財政性資金的各工程項目建設中所需的建筑材料、設備等物資,使用縣級財政性資金的各行政事業單位、團體所購置的辦公設備、用品、消費品等在招標采購時,對我縣企業生產的符合招投標目錄及限額標準的產品(如水泥、衛浴產品、名優特產品、書簿等),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選用。
五、完善企業服務機制。開辟“企業直通車”服務,設立重點項目受理窗口,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審核、統一回復,避免交叉審批和重復審批;加大重點項目審批改革力度,除需現場查勘和上報決定的,盡最大可能提供當場辦結服務,探索建立重點項目“一周辦結制”,對重點項目注冊推行“當天核準制”。成立重點項目審批注冊登記、項目立項、用地(林)審批、建設前期四個服務小組,為項目審批提供全程代辦、協辦服務。推行“主辦部門負責制”,擴大“網上審批”、“并聯審批”的覆蓋范圍,積極推行“預約服務制”、“上門服務制”,構建審批服務快速通道。
六、嚴格控制涉企檢查。做好涉企檢查的協調工作,涉企的監督檢查可以一并完成的,應當提倡合并或者組織聯合檢查。除涉及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事項以及舉報、督辦件外,同一部門(系統)對同一企業的檢查,原則上一年不得超過一次。對上市后備企業的檢查原則上需經縣政府主要領導同意,對重點企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檢查原則上需經縣政府分管領導同意,對其它企業的檢查需經本部門主要領導同意。
七、規范政府運行機制。要進一步向社會公開涉企職能部門領導分工及工作情況,進一步建立健全服務民營企業的機構,精簡和規范各類協調和辦事機構,及時協調解決民營企業的困難。支持商會、同業公會、行業協會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各類中介組織的職能作用。及時清理修訂涉企政策文件,簡化審批手續,堅持少開會、少發文,提高機關辦事效率。
八、嚴肅紀律監督。加大對各級各部門服務企業情況的監察力度,加強明查暗訪,定期或不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機關效能建設監督員和新聞媒體,對服務企業情況進行檢查,重點查處服務發展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下、阻礙經濟發展等問題,嚴厲查處不及時解決企業反映問題和“吃、拿、卡、要”等刁難企業的惡劣行為,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庸懶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