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政效能建設實施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改進作風、提高效能、優化環境,縣委、縣政府決定,年在全縣開展“效能提升年”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構建政務新環境,構筑親商愛企、誠實守信、文明和諧的政務環境;
建立工作新機制,形成目標清晰、責任具體、問責有力的工作機制;
搭建服務新平臺,建設公平有序、監管到位、運轉透明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
實現效能新突破,打造審批最少、收罰最低、效率最高的行政服務體系。
二、活動內容
(一)實行目標管理。以信息化建設為載體,推進目標化管理,逐步實現行政管理信息化、監控手段電子化、督查督辦即時化、啟動問責自動化。著力抓好縣委、縣政府重大事項、重要工作管理和縣行政服務中心網上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的升級改造,大力推進縣直執法執紀單位信息化管理。
(二)精簡審批事項。清理縣級行政審批事項,凡是國家和省、市明令取消或沒有法定依據的,一律取消;凡是本地不涉及或多年未發生的事項,暫停審批;凡是保留的,一律先公開、后實施。縣級行政審批事項原則上再削減三分之一,平均審批時限再壓縮一半以上。
(三)優化審批方式。實行“兩集中、兩到位”,即各單位審批事項向審批股室集中,審批股室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所有審批事項及涉批收費在行政服務中心集中到位,所有審批權限向行政服務中心窗口授權到位。各類審批服務事項實行統一受理、分別辦理、并聯審批。
(四)厘清監管責任。避免責任重復,消除監管盲區。職能交叉的,明確由一個單位負責;責任不清的,明確具體監管單位,切實解決“都管、都不管”的問題。
(五)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切實加強對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嚴格執法程序,強化執法監督,保證公正執法。
(六)減輕企業負擔。實行政府服務“零收費”、行政性罰款減半,嚴格控制各類非服務類收費和非行政性罰款,取消各類學會、協會、培訓、考試、評比達標、證照、登記、報表等收費。建立涉企檢查準入制度,嚴格控制縣直單位到企業檢查;對確需檢查的事項,合并項目、減少人次、事先批準。
(七)清理中介組織。對各單位名下的中介組織進行清理,實行人事、財務、場所、工作“四分離”;嚴禁指定中介組織提供有償服務。
(八)搭建服務平臺。整合全縣工程建設、國土、國有產權、政府采購等公共資源交易職能,依托縣行政服務中心建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制定規范化交易制度,將重大項目、重大投資、規模采購置于陽光之下,實現統一進場、集中交易、行業監管、行政監察,從源頭上預防腐敗。
(九)嚴肅工作紀律。嚴禁擅離職守,嚴禁上班遲到早退,嚴禁工作時間打牌、炒股、玩游戲和參與休閑娛樂活動,嚴禁酗酒滋事。
(十)建立協調機制。縣委、縣政府分別建立協調機制。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明確牽頭單位,定期協調調度,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探索建立部門間協調啟動機制、協調程序機制、監督和追責機制。
三、保障措施
(一)公開承諾。各部門以工作職能、承擔任務為內容,向社會作出公開承諾,接受社會監督。
(二)嚴格督查。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重大事項和行政審批事項開展督促檢查,對重點建設項目跟蹤問效,對工作紀律、機關作風開展經常性明察暗訪。暢通投訴渠道,對損害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堅持“零容忍”,嚴肅查處影響機關效能、損害發展環境的案件,對典型案件公開曝光,始終保持查辦案件的高壓態勢。
(三)定期開展“四評”活動。1、進一步深化民主評議,推進行風政風建設。定期對執法執紀部門的行政效能、服務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評議排位。2、開展“企業評部門”活動。抽取100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代表,對全縣涉企部門進行測評,其結果按比例計入綜合評價。3、開展“企業評股室”活動。被評議對象包括全縣各部門的股室、窗口單位和駐鄉鎮基層站所股級干部。評議圍繞提升服務企業和服務群眾滿意度進行。4、開展優化環境講評活動。組織縣級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政群團、企業等150名代表,聽取全縣27個涉企部門“一把手”對本年度執行縣委、縣政府優化環境規定、創新服務舉措、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服務企業等方面內容匯報。以上“四評”活動中連續兩次被評為最后一名的,按照《年優化發展環境工作要點》中的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四)強化問責。對公開承諾不兌現、任務目標不落實,以及其他工作不力、管理不嚴、履職不到位的行為,按照《市領導干部問責辦法》及《市機關效能問責辦法》,嚴格問責。凡被問責的干部兩年內不得提拔使用,一年內兩次被問責的干部一律免職。單位被問責的,取消該單位年度評先評優資格;單位三次以上被問責或單位內三名以上干部被問責的,追究單位主管領導和主要領導的責任。
(五)完善機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實行“效能約談”制;落實首問首辦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定單項問責辦法。
四、組織領導
(一)健全組織。縣委、縣政府成立“效能提升年”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活動的組織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優化環境指揮協調中心,負責活動的日常協調。
(二)營造氛圍。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積極配合,開辟專欄專題開展高密度、大力度的宣傳報道,營造“效能提升年”活動的濃厚氛圍。
(三)狠抓落實。各單位把“效能提升年”活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建立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搞好動員、明確責任、確定時限、抓好落實,確保活動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