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業商貿目標發展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為切實做好今年工業與商貿工作,特提出如下工作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重點,突出“節能、環保”兩大主題,以園區建設為突破,著力打造工業發展平臺,有效聚集生產要素,按照產業化、集群化發展模式,做強五大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同時高度重視商服業的發展,以建設大流通、發展大物流、實現大服務為目標,促進商服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
轄區全部工業總產值達到80億元。其中,中省市屬規模工業完成產值30億元,增長35%;區屬規模工業完成產值30億元,增長40%。全年新增規模企業8戶,新增過億元企業5戶,過5000萬元企業5戶,使全區過5000萬元企業達到20戶以上。全年力爭建設工商項目25項,完成投資10億元。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7億元,增長16%。新增限額商貿流通企業10戶以上。
三、主要措施
1、重點突出項目建設。工作跟著項目走,一切圍著項目干。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抓到底,抓出實效,實現項目建設新突破。一是鍥而不舍抓招商,采取超常措施,扭住石頭紙、石煤綜合利用、中陜物流等項目不放松,爭取早日落地啟動建設;二是廣開思路鉆項目,組織一批善思考會鉆研的干部,專門進行項目策劃包裝,做到新項目層出不窮;三是只爭朝夕建項目,一個項目一支服務隊伍,全程幫辦,做到月月都有新項目開工建設。突出抓好瀘康公司年產3萬噸白酒擴建、吉宇鋼鐵公司年產50萬噸型鋼生產線、恒翔生化年產200噸雙烯、200噸黃體酮生產線等項目的建設。力爭國群公司年產1.5萬噸塑鋼型材生產線,燊乾公司年產100公斤黃金生產線、華益公司年產200公斤黃金生產線、眾辰精密公司年產3600萬只鐘表機芯生產線、金科機械公司年產1億件汽車緊固件及30萬套盤式制動器總成生產線、善有油脂公司年產1萬噸富硒食用油生產線、榮泰糧業年產3萬噸小麥等級粉和3萬噸富硒米生產線等8個項目3月底前開工建設,吉宇鋼鐵公司年產50萬噸型鋼生產線、江華公司年產2萬噸硫酸鋇項目在4月底前開工建設,恒翔生化年產200噸雙烯、200噸黃體酮生產線項目在5月底前開工建設;瀘康公司年產3萬噸白酒擴建項目6月底前開工建設;中銀礦業公司年產3000噸釩精粉生產線、國環礦業公司年產1000噸釩精粉項目9月底前恢復開工建設;陜煤集團石煤綜合利用、地球衛士集團年產36萬噸石頭紙項目12月底前開工建設。全年力爭延長中立新能源40萬噸甲醇汽(柴)油生產線一期、陜煤集團年產5萬噸富硒礦泉水等1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
2、傾力培植規模企業。加強監測服務和指導,采取傾斜扶持等措施,真正做到急企業之所急,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憂,以企業的需要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促進規模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全年力爭新培植規模企業8戶,力爭促使延長中立新能源有限公司、瀘康酒業公司、春滋工貿公司、陽晨飼料公司、恒星生化公司5戶企業年產值過億元,健平水泥公司、硒之谷富硒食品公司、恒豐紙業公司、國群礦業公司、家振再生資源利用公司5戶企業年產值過5000萬元,使全區過5000萬元企業達到20戶以上,其中過億元企業10戶。力促恒翔生化公司年產值過2億元、延長中立新能源有限公司、秦東公司兩戶年產值過3億元。
3、給力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園區化承載、集群化發展、循環式開發、集約化利用的總體目標,以產業招商、項目落地、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全力以赴推進園區建設,確保全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000萬元以上、10個以上項目入園建設,5個以上項目建成投產,完成投資2億元以上。
4、高度重視商服業發展。以建設大流通、發展大物流、服務大市場為目標,搶上一批項目,培植一批企業,改造提升現有市場,實現商服業的大發展。一是重點抓好中陜物流、康興物流、大南門凈菜市場、牛羊肉定點屠宰交易市場、天龍大廈、漢江國際大酒店等項目建設;二是傾斜支持南方商務公司、民威工貿公司、開元商城、華龍商場、華潤萬家等企業做大做強;三是扎實做好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工作,確保完成家電下鄉銷售5萬臺,補貼資金兌現率達100%;四是鞏固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支持承辦企業與農家店的信息化改造,增強承辦企業、配送中心、農家店之間的緊密程度,力爭全年新培育“萬村千鄉市場”配送中心1個,新建農家店100個,形成信息暢通、配送快捷、管理有效的有機整體;五是進一步完善工業消費品市場體系,培育專業批發市場和小商品市場,開展“名品進名店”活動,發揮流通領域培育自主品牌和支持自主創新的功能;六是切實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盡快啟動牛羊定點屠宰;七是繼續抓好東桑西移項目建設及蠶繭收烘管理工作;八是完善城區市場配套功能,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搞活商貿流通,全面提升商貿物流水平。
5、強化運行分析監測。要切實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及時準確把握各企業經濟運行態勢,適時召開工業經濟分析會議,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運力不足、資金短缺、環境制約等困難;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中、省、市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特別是礦山和冶金企業要堅決禁止違規操作和機器帶病運行;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產品創新,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