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交通擁堵管治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隨著城市化、現代化、機動化進程加快,我縣機動車高速增長,城市交通承載過大,縣城區交通擁堵較為嚴重。現階段交通擁堵是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但也存在縣城區功能和人口高度集聚、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夠、交通綜合管理水平不高以及機動車保有量高速度增長高強度使用不相適應等問題,亟需采取綜合措施應對和解決,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方便市民出行。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借鑒其它城市交通發展經驗,堅持科學發展、以人為本、標本兼治和體制機制創新,綜合運用科技、經濟、必要的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加強機動車總量調控并引導合理使用,提高交通綜合管理水平,為推進“生態、平安”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工作目標
總體目標是確保交通安全順暢。具體要實現三大目標:
(一)改善交通運行狀況。確保縣城區特別是老城區交通運行狀況得到改善,方便市民出行。
(二)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到2016年,縣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20%。
(三)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到2016年,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交通管理格局基本形成,交通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顯著增強,城市交通綜合效能充分發揮,行政執法素質和執法水平有效提高。
三、綜合措施
(一)完善城市規劃,疏解縣城區功能和人口
1.優化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全面實施《縣縣域總體規劃(2006年—2020年)》,嚴格控制老城區建設總量增量,并加快老城區政府機關用地、金融商業用地的置換,啟動老城區政府機關向新城區搬遷、集聚,減少老城區功能吸引力;基本完成新城北區建設,加快瑞香百合春天、金地家園、人民醫院、喬克國貿、萬聯城、移動大樓等居住、醫療、教育、金融、商業等地塊開發建設,完善新城區服務功能,有效疏解老縣城區功能和人口。啟動新城南區開發建設,引導城市向南發展。
2.發揮交通引導和服務作用。編制《縣中心城區綜合交通發展規劃》,科學分析城市交通發展趨勢和交通需求,合理安排城市交通發展策略,落實公交場站、公共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用地。
3.全面落實配套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將大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納入審批環節,與環境影響評價具有同等作用。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筑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二)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能力
1.全面推進縣城區道路網建設。加快世紀大道、環西南路、子胥路等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城區路網;打通環東南路(解放路東路至羅星東路)、斜家路橋等一批縣城區次干道、支路,加快形成老城區微循環路網系統;推進新城南區主要干道和高鐵周邊地塊的路網建設;加快至第三通道等城市對外交通路網建設,增加城市對外交通服務能力。
2.加快縣城區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突出城區交通節點改造建設,分布落實啟動施家路、談公路、車站路、亭橋路、體育路、環城北路、解放路、晉陽路等干道網交叉口渠化改造、信號燈改造工程,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3.加快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落實已規劃的公共停車場用地并加快建設。積極開展城市外圍貨車停車場建設,每個街道至少配建一個貨車停車場;加快縣城區內現有公共停車場的改造;積極開發地下空間,增加停車位。
4.因地制宜建設專用停車位。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努力增加停車設施,適地建設簡易式、立體式停車場(庫),全面排查清退私自改作他用的停車場(庫)。利用體育文化設施、綠地等建設地下停車場,增加停車位供給;鼓勵社會投資建設經營性停車設施。
(三)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勵公交出行
1.進一步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加大對公共交通的財政投入力度,全縣公交保有量在2016年末達到400輛。定期對城市公交線路進行評估,結合城市發展實際,通過對現有線路長短、走向、停靠站點、營運時間、發班密度的調整,降低線路重復系數,增加公交覆蓋半徑,減少旅客中轉候乘時間,提高線網運行效率,每年新增公交線路3至4條,最大程度地滿足城市發展和市民對公交出行的需求增長。加快健全和完善監管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和行風建設,開展文明線路、文明車組創建活動。不斷完善公交車輛的設施設備,制訂從業人員服務標準,逐步實現統一著裝,確保車容整治、服務規范,為群眾創造良好的乘車環境。
2.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和公交場站建設。公共交通場站和配套設施要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設部門在審批城市道路、居住小區、商業區、大型公共活動(娛樂)場所等工程項目時要將公共交通場站等配套納入審批內容,實行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新建道路由道路業主承建公交首末站、港灣式停靠站和公交候車亭。完善配套終點回車場、候車亭等設施,健全城市公交站場等配套設施的管理養護制度,并將站場維護經費納入城市建設維護經費,加快建設城市公交樞紐站場和城市公交站場建設,新建車站路陽光路公交服務中心、西區停保場(樞紐站)、東區停保場(樞紐站)、高鐵站公交綜合停車場。
(四)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條件,倡導綠色環保出行
1.加快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立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建成若干站點,減少機動車出行。
2.積極發展中小學校車服務系統和鼓勵單位開行班車。發展中小學校車服務系統,逐步解決家長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問題,緩解早晚高峰時段中小學周邊交通擁堵。鼓勵單位開行班車,減少上下班小客車出行。
3.大力倡導現代交通理念和開展文明交通活動。加強溝通,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集中智慧,解決交通擁堵難題。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以及公益廣告等,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和環保知識等方面的宣傳,提高交通參與者的現代交通意識,引導交通消費方式的轉變。將交通文明作為評選文明市民的重要指標,開展交通文明宣傳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單位、進農村活動以及“公交周”、“無車日”、“少開車”等活動,號召市民文明行車、乘車、停車、行路,倡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深入開展排隊日、讓座日、交通志愿者服務活動和公交、出租汽車等窗口行業創建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活動,提升交通服務、管理文明水平。
4.倡導利用現代辦公手段和彈性工作制。各級黨政機關要充分利用電視電話會議等現代化手段,提高效率,減少交通出行。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實行彈性工作制,錯峰出行。
(五)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引導合理使用
1.合理調控小客車總量增長速度。在一段時期內,按照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合理調控單位和個人年度小客車增長速度,緩解機動車總量過快增長。
2.實施分時段區域交通限行措施。實施機動車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措施和黃標車限行規定,加強貨運車輛管理,有效減少高峰時段縣城區交通流量。實施支路、巷弄限時“禁左”,引導交通有序通行,探索實施停車收費管理制度。
3.機動車擁有者合理承擔使用成本。按照“中心高于外圍、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別化原則,研究制定停車收費標準,開展中心城區停車收費管理機制,削減縣城區交通流量。嚴格停車經營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建設具備停車引導、違法監測、智能收費等多種功能的停車智能管理系統,利用科技手段規范經營行為、提高服務效率。
(六)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現代交通管理水平
1.實施既有道路設施優化工程,提高既有道路通行能力。在規劃紅線范圍內,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既有道路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重點用于優化道路交叉口、建設公交港灣等常規疏堵項目和區域交通組織渠化優化、交通信號優化、增設交通標志標線、隔離護欄、安全防護設施等交通管理項目建設。
2.加強交通秩序管理。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對炮臺口、商城、談公路、解放路等重點交通擁堵區域,開展區域性綜合交通系統優化。研究局部路段設置可變車道的可行性,組織單行交通,逐步完善縣城區道路微循環系統交通組織。加強對貨車、黃標車、危化車、客貨運三輪車等重點對象的路面管控,進一步加大對占用公交專用車道、逾期未年檢未報廢車輛上路行駛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3.加強停車秩序管理。制定停車管理法規規章。加強停車泊位管理,整治停車秩序,加大違法占路停車處罰力度。制定縣城區內停車場資源共享辦法,支持和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停車設施對外開放,錯時停車。
4.建立交通信息和預警、預報系統。加強應急管理,把交通擁堵納入應急處突范疇,制定城市交通嚴重擁堵應急預案。道路交通擁堵指數,動態交通運輸信息和交通預警、預報信息,提高交通信息服務水平。劃分擁堵等級,分級啟動上勤方案和疏堵措施,大范圍擁堵情況下,由縣應急辦統一協調指揮。
5.進一步完善交通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緩解交通擁堵會商機制。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相關部門及各鎮(街道)為成員單位的縣城區交通擁堵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具體工作落實。按照誰審批、誰牽頭、誰負責的原則,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規劃、立項、征地拆遷、建設、竣工驗收、建后管理等六個階段分別由相應的職能部門作為第一責任單位牽頭推進。
6.加強督查和績效考核。分年度制定緩解交通擁堵工作方案,將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鎮(街道)重點工作任務督查和績效考核內容,對在緩解交通擁堵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