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節水型城區建造工作意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創”工作要求,全面提高灌溉水綜合利用率,節約水資源,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意見》、《省節水型灌區標準(試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創建節水型社會實施意見的通知》、市政府《關于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船行灌區創建“節水型灌區”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省節水型灌區標準(試行)》為依據,以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環境為重點,堅持全民參與和強化部門、鄉鎮、灌區職責相結合,著力理順體制機制,強化科學管理,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努力構建節水型灌區建設的長效機制,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創建目標
2012年4月底前創建成“省節水型灌區”,2012年底前創建成“國家節水型灌區”。
三、實施范圍
在船行灌區(包括區南蔡鄉、埠子鎮、羅圩鄉、陳集鎮、龍河鎮、洋北鄉和經濟開發區三棵樹鄉)范圍內開展。
四、創建指標
根據《省節水型灌區標準(試行)》,結合我區實際,創建“節水型灌區”主要指標如下。
(一)技術指標(5項)。
1、灌溉水利用系數≥0.52;
2、渠系水利用系數≥0.58;
3、水分生產率>1.2公斤/立方米;
4、用水計量率:灌區干渠渠首全部安裝計量設施;
5、節水灌溉工程控制率≥45%;
(二)基礎管理指標(6項)。
1、組織建設。成立灌區專職管理機構,灌區內節水管理網絡健全,有專職節水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明確;加強灌區用水管理,成立用水戶協會;重視節水投入,積極開展灌區節水改造,推廣節水技術,節水成效顯著。
2、計劃用水。制定灌區節水長遠規劃,同時向基層用水單位下達年度用水計劃。
3、制度建設。有嚴格的灌區用水制度,推行計量用水,按規定收繳水費,取消各種福利用水;用水原始記錄齊全,統計臺帳數據準確可靠;管理機構掌握灌區用水情況,有完整的灌區供排水渠道分布圖以及用水設施和計量設施分布圖;定期巡回檢查,有巡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無大水漫灌等浪費水現象。
4、節水設施。定期進行渠道清淤,拆除壩埂,溝通水系,渠道標準達標;泵站維護運行良好,裝機效率高,泵房及周圍環境整潔;灌溉設備采用國家認定的節水型設備;各種用水設施定期維護,運行正常,計量設施完好。
5、節水宣傳。經常開展節水宣傳,灌區內有節水宣傳標語、標識,節水氛圍濃厚;灌區管理單位積極推廣和使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職工和灌區內群眾熟練掌握節水常識。
(三)鼓勵性指標(1項)。
灌區用水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節獎超罰;建立灌區用水自動監控系統,支渠計量設施安裝率超過50%以上。
五、創建工作及分工
(一)基礎工作。
1、基礎數據測量普查工作。按照水田、旱田、經濟作物(蔬菜大棚)和溝、渠、閘、站等進行分類測量、調查。統計灌區內各類農作物布局及面積;統計農田灌溉性質;各類建筑物座數、完好情況和節水灌溉工程實施情況。測量普查工作委托專業機構,以村民小組為單元進行普查,農作物面積由組分解到戶,普查成果制成圖表,錄入灌區信息化數據庫。
2、加快灌區節水工程實施,保證節水灌溉工程控制率在45%以上。
3、測算灌溉水利用系數、渠系水利用系數、水分生產率等指標,建立灌區改造效益評價體系并組織實施。
4、進行灌區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化數據庫,逐步建立灌區用水自動監控系統,支渠計量設施安裝率超過50%以上。
上述基礎工作由區水務局牽頭組織,各鄉鎮積極配合,確保基礎工作扎實有效,調查數據真實詳細。
(二)灌區用水管理。
1、實行計劃用水,強化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灌區管理所根據灌溉面積和定額,制定并按鄉鎮下達年度供水計劃,灌區管理所和各鄉鎮嚴格執行供水計劃,嚴禁無序供水。
2、加強灌溉調度,合理利用水資源。以支渠為單位,實行輪灌制度。灌區管理所負責干、支渠的用水調度,各鄉鎮負責斗、農、毛渠的用水調度。灌區管理所和各鄉鎮、村、組均要明確專門人員負責各自渠道用水調度工作,保證合理調度,節約用水,嚴禁發生爭水、搶水、跑水、漏水、無序用水、大水漫灌等各種浪費水資源行為。
3、區水務局負責分步安裝計量設施,推行計量用水。
(三)灌區工程管理。
1、確權劃界,明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灌區渠系工程分為干、支、斗、農、毛五級固定式渠道,根據《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和《區水利工程管理實施細則》,現將灌區內水利工程管理范圍予以明確:干、支渠背水坡坡腳外五米以內灘地、堤防、水域等;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背水坡坡腳外10米內灘地、堤防、水域等;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水域、灘地及河口兩側10米。各鄉鎮和國土等相關部門要配合水務部門做好灌區范圍內水利工程確權劃界工作,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違法施工、種植、養殖、葬墳、扒口、取土、堆放物料、傾倒垃圾等隨意侵占和毀壞水利工程設施、破壞溝渠及沿線建筑物行為。
2、明確職責,加強管理。船行灌區干、支渠工程由國家投資興建,產權歸國家所有,由灌區管理所負責管理、使用和經營,并對水利工程資產負有保值增值責任。灌區管理所在每年供水結束后要對干、支渠沿線建筑物進行排查登記,在次年放水之前給予保養、維修。灌區斗渠及斗渠級以下建筑物由各鄉鎮負責排查、登記、保養、維修。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河湖長制要求,各鄉鎮要加強轄區內溝河、渠道管理工作,定期進行集中清理、疏浚,保證溝渠暢通,排灌順暢,水面清潔無污染,溝渠內及堤防、灘面上無耕種、破壞、占用等現象,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流速和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區水務局作為水利工程管理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做好督查考核工作。
(四)灌區運營管理。
1、區水務局要積極探索和研究灌區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深化內部人事制度改革,主動會同區人事部門對船行灌區管理所重新進行定性、定編。要通過嚴格的定性、定編,按需設崗,按崗聘人,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優化結構,建立能力素質強、技術水平高的精干管理隊伍,切實解決船行灌區管理所冗員和高齡化、年輕工作人員缺乏等突出問題。
2、強化水費收繳,促進節約用水。在目前農業灌溉用水尚不能完全逐級計量收費的情況下,可參照鄉鎮總用水量(加適當的滲漏損失)和灌溉畝數計算出畝灌溉用水量,合理定價,并經物價部門核準后,以畝計收。水費收繳以鄉鎮為單位進行統一征收,各鄉鎮憑灌區管理所提供的專用發票收費,由灌區管理所與各鄉鎮進行統一結算。
六、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0年11月):動員部署階段。開展前期調研,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目標管理和考核制度;召開動員會議,安排部署創建工作;成立區創建節水型灌區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抽調專職人員具體負責節水型灌區創建的日常工作;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動員,營造全社會參與爭創節水型城市的氛圍。
第二階段(2010年12月—2011年11月):組織實施階段。各責任單位應按照意見的要求,全面組織開展創建工作,確保各項指標達到省考核標準的要求。其中,土地面積及水工程測量普查工作要在2011年1月底前完成,為其它創建工作的開展及時提供基礎數據。相關鄉鎮要高度重視、積極配合普查工作,明確一名副鄉(鎮)長負責此項工作,確保普查成果詳實可信。測量普查工作可先選取一個村進行試點,在試點、完善的基礎上全面展開。
第三階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初審驗收階段。區政府邀請省、市專家組對我區創建省節水型灌區進行咨詢、評估,逐項進行對照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進一步整改和提高。
第四階段(2012年1月—4月):申報省驗收階段。整理、完善申報材料,于2012年4月30日前上報省主管部門。
第五階段(2012年5月):省正式驗收階段。迎接省考核組對我區創建省節水型灌區工作的考核驗收。
第六階段(2012年6月底前):申報國家驗收階段。對照國家節水型灌區驗收標準,進一步整理、完善申報材料,于2012年6月31日前上報國家主管部門。區政府成立專門迎檢工作領導小組,迎接國家考核組對我區創建國家節水型灌區工作的考核驗收。
七、保障措施
創建節水型灌區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鄉鎮、各職能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一)強化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船行灌區創建“節水型灌區”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常委、副區長穆海兵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區委常委、水務局長胡元明同志和副區長趙賽花同志擔任,成員由區監察局、水務局和相關鄉鎮的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督查室。各鄉鎮要求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二)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專項投入制度,財政在每年的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區水務局從項目中爭取部分資金,專項用于保障各項創建工作正常開展。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努力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節水型灌區創建工作,保障節水型灌區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督促檢查,嚴格兌現獎懲。區創建“節水型灌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督查室,建立完善的督查考核機制,實行跟蹤督查,定期通報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督促整改提高,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對基礎數據普查、水利工程管理、水費征繳、用水管理完成較好的鄉鎮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上述工作開展較差、影響我區“節水型灌區”創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相應的處罰。
(四)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各種宣傳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節水型灌區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提高廣大群眾知曉率,動員全社會以實際行動參與創建活動,形成上下聯動、部門配合、人人參與的創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