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制度改革下的行政審批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是堅持依法改革。處理好制度改革和依法行政的關系。
按照職權法定、程序合法、公開透明、法制統一的原則,發揮好法律的引導、規范、促進和保障作用,使制度改革于法有據。推進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使立法主動適應改革需要。第一,清理權力設定依據。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的要求,及時清理有違公平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擬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涉及修改法律法規的,應嚴格履行相關程序。規范性文件違法設定或變相設定行政許可或收費的,應堅決糾正。第二,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按照審批對象不同,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分類清理。對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按照“取消是原則,調整是例外,例外必從嚴”的原則,對關系國家安全、環境保護、土地保護等確需保留的事項,應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行政許可;對于面向下級政府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不針對廣大群眾的事項,盡量取消、下放,確需保留的按程序調整為政府內部審批事項。
二是堅持提高“含金量”。
判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敗關鍵在于“含金量”。第一,提高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含金量。聚焦投資創業創新等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取消下放“含金量”高、能夠激發市場活力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第二,加強對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的管理規范。全面清理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對法律依據不足的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進行分類整合,規范程序,優化流程。將中介服務機構按行業劃分為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安全生產評估、衛生預評價等領域,每個行業主管部門作為中介服務的管理機構,制定并公布本行業中介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實現目錄化管理。將信譽好、服務水平高的中介機構集中進駐行政服務中心或者其他公共場所,搭建“中介服務超市”,實行集中辦公,統一管理。
三是加強政務平臺建設。
推進政務公開信息化,加強互聯網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平臺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是公開規范審批、優化審批服務、減少權力尋租的重要基礎。第一,加強便民服務平臺建設。有條件的地方都應建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整合行政審批權力,逐步實現一個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同一個機構集中,不同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一個行政機關集中,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向服務中心集中,一級政府“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一個窗口收費”。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審批事項,實行聯合辦理或并聯審批。盡量壓縮審批時限,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服務質量承諾等制度。第二,加強網上審批平臺建設。建立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統一網上審批平臺,實現網上辦理審批、繳費、咨詢、辦證、監督以及聯網核查等事項。加強審批標準化建設,對網上審批事項統一編碼、實行目錄管理,統一編制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加強政務公開,全面公開審批主體、依據、條件、程序、時限、流程、材料和收費等事宜。建立網上監察系統,對審批全過程監控,對超時審批、違規審批等行為及時批評糾正。
四是完善事中事后監管。
放權到位和監管到位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前提條件,也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中心環節。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也是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重要途徑。第一,轉變觀念,由“重審批”向“重監管”轉變。將明確監管措施作為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前提。一時無法提出監管措施的,暫緩取消下放。加強對涉及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土地征用等領域的事中監管和對工商登記企業、投資項目等的事后監管。第二,轉變職能,做到會“批”也會“管”。在規范審批的同時,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整合優化執法資源,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備案、制定行業從業標準、隨機抽查、加大行政問責等監管途徑。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誠信檔案制度和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依據企業不同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市場主體重點監控、嚴厲懲處,使之“一次失信、處處受限”。
作者:付豫單位:江西省編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