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模擬法庭與法學實踐教學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法學實踐教學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校法學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中國特色法學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截止2009年,年全國的法學類專業校、院、系已發展到630多所,在校法學本科生超過40萬人,中國的高等法學教育從“精英教育”快速地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與此同時,法學教學模式改革工作相對滯后,進展緩慢。雖然高校法學教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顯著增強,法學專業課程設置日益系統化,但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卻并未得到相應的強化和普及,法學教學活動與法律實踐、職業發展等聯系不夠緊密,模擬法庭、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沒有得到推廣和普及。適應社會需求的法律專門人才的匱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地方法學教育的生命線。對于廣大高校法學院系而言,如何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在競爭中保持自己的教育特色,以適應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及法學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成為一個函待解決的難題。同時,由于我國高校普遍實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是一種行政化的管理體制,而非教授治校、專家治校等去行政化的大學自治式的管理體制。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首先決定于行政權力享有者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在教學管理的環節,學術權和行政權失衡,教學地位被邊緣化的情況并不鮮見。高校教師中普遍存在著“惟科研”論,對實踐教學普遍不夠重視,罕有人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二)模擬法庭方面我國的法學教育因歷史背景的影響而起步較晚,法學教學的模式基本為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方法單一。而作為實踐教學的輔助場所模擬法庭更是無所適從,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高校領導層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需求表現為觀念滯后,意識不強。特別是一些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其領導層對工科實驗室的建設投入非常重視,但對人文學科卻輕描淡寫,認為人文學科在綜合性的大學教學課程中只是一種輔助性的學科,只是一種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沒有工科實驗教學的需求,對文科教學沒有必要設置實驗課堂教學。2.法學院校之間對模擬法庭審判教學缺乏交流,推廣不夠。近年來,盡管法學院系的建設有一定的規模和發展,法學學術研究頻繁活躍,但對法學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實踐教學的交流寥寥無幾,無人問津,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更是缺乏推廣。3.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功能的系統研究處于起步時期。據調查初步統計資料顯示,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功能的系統研究只占法學類研究成果的0.03%,實踐教學的系統研究只是最近一些法學院校的個別教師提上日程,但并沒有引起共鳴和足夠的重視,該領域的研究還處在一個萌芽階段和幼稚時期。高校整體的模擬法庭建設率低于10%,而僅限于國內一些著名的法學院校。有鑒于此,國內模擬法庭的建設和設置應提上日程。
二、高校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開展形式
本文所論模擬法庭,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指通過精選典型案例,組織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法庭角色(如原告、被告、公訴人、律師、審判人員、證人等),仔細研讀案例,廣泛收集法律依據,反復推敲法庭用語,進行法律推理,全面、完整地模擬法院庭審程序,共同參與案件的模擬審理,從而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教學方法。當前,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教學已成為高校實踐教學的必然選擇,模擬法庭已經成為高校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形式。高校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開展,具體可有以下流程:1.確定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實踐教學規劃、規章制度,把握實踐教學環節的全局;指導精選典型案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解答疑難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完成“認識—實踐—再認識”的飛躍。實踐教學對師資的要求甚高,除要求具有系統的法學理論知識外,還應具有一定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或辦案的實踐經驗。2.精選典型案例。選擇的案例適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過程和效果。選用的案例應明確、典型,有一定的可辯性。可從法院、律師事務所等單位收集、借閱已審結的案例;不過,指導教師提供案件材料時,僅確定案件目標和各方當事人信息,案件進展、最終結果則都由學生把握。當然,案情不宜太復雜、爭議太大,否則庭審過程可能難以控制,影響教學效果。3.劃分小組、擇定角色。根據選定的案情組成原告組、被告組、審判組、訴訟參與人組等,將所有學生分入各組,由各組在充分討論案情的基礎上推薦參加模擬庭審的學生,參加的學生應專業知識扎實、心理素質穩定、有一定的言語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學生可以尋求指導教師、法務部門工作人員的一般性指導,融入所扮演的角色。4.準備訴訟材料。參加的學生通過收集證據、探知法律事實,根據各自的角色形成角色意見,撰寫各自的法庭文件,包括起訴書、公訴書、答辯狀、詞、辯護詞、審判書、結案總結等等,自行設計出庭策略。正式庭審前,學生可進行多次預演,“真刀真槍”地體驗庭審過程;指導教師可統一安排學生觀看法庭資料片,熟悉法庭的審理程序;指導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法言法語的應用。5.正式模擬庭審。該過程應當力求真實、與現實的司法實踐相一致。在硬件配置方面,也應營造真實場景、莊嚴氛圍,或建設專門的模擬法庭場所,或利用教室、會議室、學生活動場館等場地,按照司法審判庭的布置要求和標準來配備模擬法庭實踐教學所需器材、物品,如相關服裝、徽章、設施均要求專業,條件許可的話,還應具有一些先進設備如電腦、投影儀、錄放機等。6.審后分析、總結。庭審結束后,指導教師要對模擬庭審的整個過程和各個角色的表現進行評議,對案件中所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相關講解,使學生明確、鞏固相關認識;保存相關資料,以供以后教學參考。所有學生對教學過程應認真分析、如實評價、總結心得,并撰寫實習報告。
三、模擬法庭在法學實踐教學中的意義
模擬法庭教學法促進了教師和學生將法學理論與司法實踐有機地結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入主動思考狀態,并能使學生以一種更為生動活潑的形式學法、知法、用法。這種方法對培養同學們綜合素質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意義重大。
(一)有利于地方高校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對于21世紀的地方高校法學教育來說,如何通過正規的培訓途徑,造就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律人才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教育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高度重視法律實踐課程;轉變教育方法,對模擬法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改革,地方高校既能培養通曉法律知識的人才,又使這些人才具備對復雜事務的洞察力、敏銳的思辨能力以及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模擬法庭教學不同于一般法學專業課程的教學,并非傳統的課堂上的講解和傳授過程,而是一種實踐化的師生互動式教學過程。模擬法庭實踐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位于學生,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活動的策劃者、指導者,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通過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的改革,在仿真的環境中要求學生必須像律師那樣處理案件,像檢察官那樣提起公訴,像法官那樣組織案件的審理,像當事人那樣關注案件的審理結果。這樣就能訓練學生像律師、檢察官和法官那樣思考,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實務操作能力。總之,模擬法庭應該成為高校法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方面,高校應加強迷你法庭上午建設與應用力度,不斷總結模擬法庭課程教學的經驗,對其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探討,不斷完善模擬法庭實踐教學環節,以彌補傳統的法學教育中能力訓練和技能培養的不足,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作者:李維樂單位:商丘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