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3篇)范文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3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研究(3篇)

第一篇: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

文章首先闡述了雙語教學的意義,指出了工商管理專業雙語課程體系的建設及雙語課的開設時間和各時間段的教學模式;然后論述了授課對象和授課教師的確定原則和方法,以及工商管理專業部分專業核心課的雙語教材問題;最后探討了雙語課程教學方法和模式,以及課程考試和考核方法問題。這為本科院校從事雙語教學體系建設和相關雙語課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

工商管理;雙語;教材;教學模式;考試

一、雙語教學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對管理專業人才的國際交流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在相關專業領域對外語的運用能力將直接影響學生及專業管理工作者對信息獲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開展雙語教學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手段,通過雙語教學不但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能力、提高外文專業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入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雖然目前國內普通本科院校基本都開設了雙語教學課程,并對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但對于工商管理專業雙語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同時也缺乏對工商管理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的總體規劃和有效引導。

二、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與開設時間選擇

哪些課程作為雙語教學是需要首先要思考的問題。通常在師資、教材等條件合適的前提下,可先選擇難度較低的公共基礎課與專業基礎課。選專業基礎主干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且便于選擇高水平原版教材或專著,而非主干課程教材可選的范圍較小。并且通過雙語專業課的學習,也能夠增強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外文文獻檢索、專業文獻閱讀與專業論文寫作能力。一般不推薦語言類課程,因為這些課程對學生專業文獻閱讀與專業寫作能力等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雙語教學既要進行專業知識教學又要提高學生外語水平,僅靠一兩門雙語課程是不夠的,在雙語課程設置上要做到系統化。目前,雙語課開始時間存在爭論,例如有人認為在專業課程學習階段開設,也有人認為從學生一入學就開設,如把高等數學等課程設為雙語教學。綜合各種因素,對于雙語課程應宜盡早安排,過晚開設將使可開設雙語課程的范圍縮小,并且隨著“重基礎,寬口徑”培養方案的實施,專業課程的學時數一直在壓縮,同時由于后期考研壓力、就業壓力,學生們在精力上受到的限制因素較多,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一般來說,在大二或大三上學期開設專業基礎課雙語教學應該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因為國內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一般在大一、大二開設,而在大二階段基本都會開設一些專業基礎必修課,所以在大二階段適宜開設學科基礎類的雙語教學,例如宏觀經濟學、經濟法等。在此階段盡量使用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也即主要教學語言為漢語,英語作為第二教學語言。在第五、六學期,學生已進行了兩年的大學英語學習以及兩個學期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所以在大三,可以開設一些專業課程雙語教學,例如“企業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等。此階段以維持型雙語教學模式為主,即主要以外文進行講解,僅對一些難點以中文輔助講解,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第七學期,學生外語水平、專業詞匯量等有了較大提高,此時可以開設一到兩門專業選修課作為雙語教學,如“電子商務”、“營銷策劃”等。此階段可以采用沉浸型雙語教學模式,即教師完全使用外語授課,并要求學生用英文作筆記、回答問題、完成作業等。同時,還要注意雙語課程之間、雙語課與非雙語課之間的配合問題。實際情況決定了不能對所有學生進行雙語教學,這就要求雙語班與非雙語班的教學進度、教師最好相同。即,雙語班采用外文教材,非雙語班宜采用該原版教材的中文翻譯版,兩個班由同一個教師任教。

三、授課對象和師資的確定

在實施雙語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本身的接受能力,這將直接影響到雙語教學的效果。對于生源素質差異較大的高校,目前不宜采取對完整的自然班全體學生進行雙語教學,并且,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雙語課程宜于采用小班授課。必要時,通過英語摸底考試對學生分班,甚至開設基礎班和提高班。并且在學生選擇雙語課程過程中,一定要有靈活的選課制度,因為,在選課中難免會有一部分學生對雙語學習的特殊性事先估計不足或者對自己外語能力估計不足等,所以一定要在學生選雙語課時進行動員、說明和引導。雙語教學對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雙語教學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專業知識要精深、還要求用外語準確流暢地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可以說,教師水平直接決定了雙語教學質量,在條件不成熟的條件下開展“雙語教學”,往往弊大于利。學校必須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策略,即一方面大力引進英語水平好、專業知識扎實的教師,聘任國內外知名專家授課。二是在工商管理專業教師中選拔專業功底好且外語能力強的教師出國或在國內進修,或者請國外高水平教授、專家到國內進行示范教學。在選擇和確定雙語教師時,要經學院組織試講后,擇優選用,對已從事過雙語教學的教師,再一次從事相近課程的雙語教學,可以不再試講。鼓勵留學回國人員或在國外有一年以上工作經歷的人員,積極開展雙語教學。

四、教材問題

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雙語教材更是雙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其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雙語教材的恰當選用和合理使用是制約雙語教學的瓶頸。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工商管理專業雙語教材,各個高校都是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般來說要優先采用外文原版教材,這一方面能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工商管理專業外語,同時優秀的原版教材論述嚴謹、調理性好、篇幅大、信息量多,并且一般提供教輔材料,如作者授課的PPT文檔。國外有關工商管理專業的優秀教材很多。例如“經濟學基礎理論”方面,比較知名的國外教材有N.GregoryMankiw編寫的《PrinciplesofEconomics》、麻雀理工學院PaulA.Samuelson與WilliamD.Nordhaus編著的《Economics》等。“管理學原理”方面,比較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有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StephenP.Rob-bins與DavidA.Decenzo編寫的《Princi-plesofmanagement》、由美國管理科學院中西部地區主席FredLuthans與RobertKreitner合著的《OrganizationalBehaviorModification》等。“企業經營與管理”方面,有StephenP.Robbins與TimothyA.Judge主編的《Corporatefinance》等。原版教材可以較為全面的展現出所學課程的整個知識體系和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原版教材在組織結構、內容體系等方面都與我們的思維方式有些出入,再加上中西方現行的教學體制不同,這些都讓原版教材的使用增加了閱讀理解上的難度。另一方面原版教材一般價格高,對于學生而言有些難以承受,因此不宜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建議組織相關教師在原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改編,進而形成自編雙語教材,不但利用本土學生的學習,在價格上也做到了平民化。在編制好教材后,還要編寫英文教案、制作中英文電子課件、中英文習題集等。為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交互性,在制作課件時,在涉及轉向系統、懸架系統、變速器、差速器等具體機構時,盡量采用動畫、視頻等媒體等形式。此外,并推薦一定數量的國內較好的中文資料或教材作為課外補充讀物。實際上,無論是選擇原版教材,還是自編教材,只要能夠體現學生專業知識與外語應用能力的形成,就應該給予肯定。學校圖書館的國外教材建設要緊跟學校所開展的雙語教學工作,大力引進較新版的優秀英文教材以及配套的教輔教材。

五、教學方法與模式

目前,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過渡式、維持式和沉浸式三種,具體要采用哪種方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在雙語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是提高學生運用外語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因此,在雙語教學方法和模式上,要區別于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和單純英語課教學。如果僅關注于專業詞匯學習,而忽視了專業能力的培養,這將難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掌握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進而調整講課節奏和講課方法。這可以在課堂上即時獲得反饋信息,也可以通過網絡互動實現。如果采用后者,就需要學校建設豐富的教學網站,且對教學網站要不斷維護,持續更新,充分提高網絡資源的利用率。由于雙語教學要同時兼顧學生英語水平和專業素養的提高,因此進度比較慢,同樣的學時,要比中文教學的教學內容少,因此應該適當增加學時。

六、考核與考試方式建設

雙語課程提高教學質量重要的是過程,但是考試可以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一個手段,用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應盡量避免“一次性閉卷考試”。宜采取將平時作業、平時測驗、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學生學習態度、考勤等結合起來評定成績。為了督促學生學習專業英語,作業一般要求學生用英文解答。期末考試,試題大部分為英語命題,并要求學生用英語答題,如果用中文回答,將扣一定的分數。當然,也可以采用綜合大作業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即要求學生以英文形式完成一定數量的工商管理工程專業外文寫作或翻譯。

七、結束語

雙語教學是新常態經濟環境下培養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培養創新人才體系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日漸突出。目前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中,雖然雙語教學工作逐漸得到重視,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雙語教學試驗與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教師、學生和整個教育環境的配合以及教育觀念的轉變。相信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構建的具有國際視野和世界文化交流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會培養出高質量的工程人才。

參考文獻:

[1]袁競峰,李啟明,鄧小鵬,林藝馨.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國際工程管理課程[J].雙語教學改革,2013(01).

[2]向小林,羅云明.車輛工程專業雙語教學改革的思考.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人才外語能力培養[J].高等建筑教育,2011(02).

[3]仲偉合.國際通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9(18).

[4]陳芙蓉,練海英,王展.從“校本管理”的角度談影響雙語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以南京財經大學雙語教學為例[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08(06).

[5]張義,王鑫,王鳳芝.《國際商法》雙語教學模式探析[J].價值工程,2013(21).

[6]張普.高校專業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5).

作者:范炳絮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第二篇: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探討

摘要:

工商管理類專業是一門應用性學科,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緊密的關聯。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在向“大眾型”轉變。在這種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培養應用型人才成為基本的發展方向。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我國工商管理教育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影響到了人才的培養。為改變現狀,本文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問題展開了探討,并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教育的建設力度,因而各門學科均得到長足的發展。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種熱門專業,每年招收了大量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工商管理類人才多,市場需求大。然而,工商管理類人才就業難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在人才供給與人才需求較為平衡的情況下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說明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出現了問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崗位、滿足社會的需求。如果要改變現狀,那么就要明確當前人才培養方向以及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

第一,管理層次定位不準確。目前,大部分的企業需要的是中層管理者以及基層管理者,而剛畢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缺乏管理經驗,既不適合也沒有能力做企業高管。然而,一些高校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管理層次的定位方面存在定位不準確的情況,導致學生畢業之后就業難。第二,人才培養方向不準確。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以實務性為主的人才需求量比較大[1]。然而,國內高校對工商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方向并沒有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出現改變,沒有偏向培養實踐型人才。第三,畢業生的去向定位不準確。目前,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去向描述不清晰,往往描述為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企業。但實際上,學校本應該幾何外部大環境以及自身實際來制定畢業生的去向單位。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第一,課程實踐性不強。工商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它的課程內容應與實踐緊密聯系。然而,現實情況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內容與實踐的聯系不夠緊密,學生學到的大多為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沒有積累多少。此外,課程內容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也是課程實踐性不強的表現之一。很多高校結合我國國內經濟環境、參考國外的實踐經驗與前沿理論,對課程內容重新做了編排,然而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這種做法還遠遠不夠,課程內容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需要[2]。最后,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數為國外引進版,即使是國內高校教師編寫的教材,也基本上與國外教材保持一致。這就導致教材中的理論與經驗未必能夠應用到中國的實際當中,可能導致教材脫離實際的情況。第二,課程間的關聯性不強。知識有難易,課程之間也有關聯,如果關聯性強,則后續的課程學習將比較輕松。但是,我國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并沒有考慮到課程間的關聯性,只是簡單地堆砌課程,或者是參考別校的課程設置方式,沒有體現出自己學校的專業特色與教學特長。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首先,我國很多院校對理論教學比較重視,并給予了很多的激勵。然而,學校對實踐教學的激勵措施少之又少,教師及校領導缺乏重視實踐的觀念[3]。其次,實踐教學的硬件設備不足。實踐教學需要有專業的實驗室、硬件設施,但是很多院校將實驗室教學取消了、減少或合并了,導致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缺乏硬件設備,不能滿足教學需求。最后,校外實訓基地數量較少且質量不高。校外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因而意義重大,但是很多企業為了不影響企業利益,不允許學生到企業實習,這就導致實訓基地名不符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思路

工商管理專業應以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基本目標,將提高人才綜合素質作為宗旨,從而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構建思路方面應分為兩條:第一,教師應積極做出努力,深入企業實踐解決現實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時間能力;同時,將現實問題引入課堂,作為案例工學生分析、學習與思考。第二,在教學中倡導合作學習法,從而讓學生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塑造職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并加強企業實踐,從而使學生的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4]。

(二)培養目標

在培養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時,應把握好培養目標,力求培養出的人才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水準,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以及計算機技能,能夠做好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工作,能夠掌握企業管理的基本技能;同時,此類人才還應具備經濟、財務、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課程設置

第一,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堅持以下原則。①強化基礎。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由素質型基礎課程、工具型基礎課程和管理學基本課程組成,通過這些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②以市場為導向。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很強,因而其課程應滿足市場的需求。在設置課程之前,應先進行科學的調查與研究,之后再確定學生應當具備的學科知識、專業能力以及基本素質。③靈活性原則。一方面,課程的設置應與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相適應,并預留調整空間,以便日后市場需求發生變化之后能夠及時做出調整;另一方面,課程設置應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積極創新[5]。④關聯性原則。課程之間應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先修的課程應能夠為后續的課程做鋪墊,并且能夠在后續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被重復用到,與后續課程構成一個整體。第二,構建“模塊式”課程體系。①構建通識課程模塊,包括公選課和必選課兩部分。其中,公選課應有自然科學、信息技術、社會人文等方面的課程,而必選課應有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計算機、大學語文、體育等課程。②構建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是為以后的專業課打基礎的課程,包括經濟學、財務會計、管理學、數據分析等。③構建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課中有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兩種類型,其中,選修課主要為本專業外的其他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這些課程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以及就業渠道。④構建實驗課程模塊。實驗課程的設置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所有課程安排中,它應占據14點學分以及10%的比例[6]。第三,教學安排。①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法。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②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應構建融實驗、實踐、實習、企業合作等于一體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暑期社會實踐,來深入認識社會,分析社會,從而促進專業知識的學習。

三、結語

現代社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更應立足實際,找出阻礙因素,審視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永,趙洪明,柳紅星.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構建“一體四翼”應用型本科教育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2(04)

[2]苗雨君,劉景軍,陳紅梅.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17)

[3]羅擁華.論概念、人際與技術“三位一體”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

作者:劉宗主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工商管理學科人才培養教學探討

摘要:

工商管理學科具有自身的特征,該學科創新人才的培養也要有適用的教學模式。針對當前存在的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實踐形式過于單一、缺乏有效的社會資源對接平臺等問題,本文提出分類培養、實戰案例沙龍、校內校外雙導師、搭建和管理社會資源平臺等教學改革措施,為工商管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

工商管理;創新人才;教學模式;改革

創新是當前理論和實踐中的熱點問題。因為創新能夠提升個體的發展水平,提高組織的競爭力,推動社會進步發展。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動力的人才是一個有價值和意義的課題。由于學科屬性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科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的培養出創新人才。另外,由于資源的有限性,不同學科專業的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也要結合自身特點開發形成相應的培養模式,有效分配資源,發揮最大效用。本文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新人才模式進行探討,首先分析工商管理專業特征,總結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中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一、工商管理學科特征

工商管理學科是管理學的一個一級學科。工商管理學科又設有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等多個二級專業。該學科的目標就是培養能夠在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從事管理、教學、科研的專門人才。據統計,目前我國大約有600所高校開設有工商管理學科,盡管眾多高校都開設工商管理學科,但存在以下幾點共性特征。

1.涉及領域廣

通過對開設工商管理學科高校的資料分析,發現工商管理學科所開設的課程非常相似,而且內容涉及面很廣。該學科開設的課程主要包括經濟學、管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課程。其中,經濟學的課程一般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管理學的課程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國際商務、管理學、企業戰略管理、運營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物業管理、企業文化、國際貿易原理與實務等課程;其他相關課程包括計算機原理、統計學原理、審計學、資產評估,還有的高校開設了法律相關的課程。所以,工商管理學科的課程內容具有多而廣的特點。

2.學科關聯性強

工商管理學科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其課程中的核心內容和原理基本都是來自于其他相關學科。比如,心理學、統計學、運籌學、人口學、社會學甚至還包括哲學。所以,工商管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會經常使用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但同時也會使學生對該學科產生空泛的感知。

3.與現實聯系緊密

在當今的社會中,商業活動收到廣泛的關注,而工商管理學科本身就是研究商業活動規律,培養商業人才的專業。這也使得該學科具有較強的社會屬性,尤其是國內外一些著名高校,例如哈佛商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等,更是針對商業事件進行研究,將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又進一步提升工商管理學科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系。

二、工商管理學科創新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在相應國家的號召下,很多高校開始探索設置創新課程,培養創新人才。然而所開設的課程多是創新導論、創新管理等基礎性和理論性的課程,缺乏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的課程。本文認為可能是創新教育在我國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沒有成熟的教育模式,再加上創新本身不可預期,不可能通過課題教育實現,因此也缺乏明確的課程方向。另外,現有的創新課程多在大三、大四階段開設,可能主要是考慮到大一、大二階段是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階段。然而創業更多的是要靠興趣和激情,而大一、大二的學生似乎更加符合這一要求。還有,創新課程的開設甚至不區分教育對象。本科、研究生開設一樣或相似的課程內容,這一問題也值得商榷。

2.實踐形式過于單一

目前,創新教育的成果主要是通過模擬創業進行檢驗。學校或相關的教育部門組織進行多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模擬競賽,評選優秀的創新團隊或創新項目。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創新激情,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然而值得反思的是評價標準是否合理,是不是能夠和現實實際對接。所以,可以積極探索多種符合實際的創新教育實踐形式,以對創新教育進行檢驗,為進一步提升創新教育水平提供指導。

3.缺乏有效的社會資源

對接平臺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理論知識,更需要社會實踐。只有經過實踐中歷練,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和成果的創新人才。這就需要有社會資源,給予培養對象實踐的機會。如果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只是起到搭建平臺,只為創新人才找到社會資源支持的對象,很難實現創新人才的培養預期。大學生相對于社會組織來說是弱勢群體,再加上社會經驗不足,很難保證自身的利益。如果高校不能有專門的組織或制度與社會資源平臺進行對接和管理,很難保證社會實踐的效果,甚至會起到反作用,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

三、工商管理學科創新教育策略

1.分類培養

創新不僅需要能力更需要有相應的心理素質和人格特質。創新水平不同,對個體各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尤其是工商管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和發展存在一定的風險問題。所以,創新教育體系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創新培育對象進行分類,實施不同的培養方式。尤其是對創業導向的創新人才給予特殊的校內、校外資源的支持。在課程體系上,還可以根據本科和研究生進行分類,對本科層次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初期偏重開設案例性的課程,之后可以開設理論型的課程。而對研究生層次的創新人才則偏重理論課程,并提供社會實踐機會。

2.實戰案例沙龍

案例分析對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產生的影響會更大。課堂上的典型案例盡管能夠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但是缺乏生動性和可模仿性。發現和跟蹤本土創新案例,尤其是高校培養的創新案例,及時組織案例沙龍,分享創新過程中的經驗,不僅能夠對創新人才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和教育,而且能夠提升創新的成功和成果。

3.校內校外雙導師

工商管理學科的創新人才培養既要有理論又要有實踐。在理論方面,僅僅通過課程學習無法滿足創新人才對理論的需求深度,應該建立導師制關系,由專業導師負責對創新人才的理論指導。高校在制度上也要為指導老師一定的激勵措施。在實踐方面,聘請和培育對象的發展方向相吻合的創新人才作為實踐導師,并且要建立穩定的指導關系,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對校外導師給予激勵。

4.搭建和管理社會資源平臺

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投入資源,而高校的資源有限,并且還存在資源缺失問題,這就需要社會資源彌補缺失。我國現在經濟發展活躍,工商管理學科的創新人才的市場需求很大。高校應該針對工商管理學科,構建創新培育平臺,為創新人才和社會資源對接提供服務,并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避免投機行為,尋找社會資源和工商管理學科創新人才的共同價值點,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平臺、機遇和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具有不可預期性,但實現創新需要創新能力,并且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和發展的。工商管理學科具有自身的特征,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根據學科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培養方案中既要分類培養,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創新人才培養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社會資源平臺。

參考文獻:

[1]張樹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教育研究與實踐初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68-170

[2]陳佑清,吳瓊.為促進學生探究而講授——大學研究性教學中的課堂講授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94-99

[3]馬靖忠.借鑒國際經驗發展我國高校創新教育的途徑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3

[4]溫鳳媛,白雪飛.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2(10):88-91

[5]張瓊.知識運用與實踐能力培養——兼論以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變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1(3):28-33

作者:任華亮 朱晉偉 單位:江南大學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无遮挡毛片视频播放|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1区2区3福利|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日本视频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 免费视频专区一国产盗摄|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国产性生活大片|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在公车上被一个接一个| а√天堂资源中文在线官网| 文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又色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第2页| 国产精品男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片国产精品8848| 亚洲综合15p|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中出五十路免费视频|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老师开嫩苞在线观看| 日本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2021 |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中国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香港三级黄|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播放| 国产第一页亚洲| ankhazone度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