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生態文明視域下生態產業發展論文范文

生態文明視域下生態產業發展論文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文明視域下生態產業發展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生態文明視域下生態產業發展論文

一、農村生態產業的主要類型及發展現狀

(一)生態農業生態農業強調“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運用系統的方法,全面規劃、合理組織,使農業生產實現高產、優質、高效、持續發展,達到生態與經濟兩個系統的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便開始試點發展生態農業。歷經三十多年,我國的生態農業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懂得因地制宜地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集中開發農業生產各種要素的最優組合,可持續地利用資源的立體系統。當前國內推廣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有14種。比如根據地形、海拔所造成的環境差異而進行的立體種植、立體養殖、立體復合種養模式;利用水陸交接、山地平原交接等各種地形交界處的邊緣效應,適應生物多樣性特征而開展的生態農業模式,如北方防治沙化的喬木防護林和人工草地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閑置時間和家庭剩余勞動力的庭院生態農業模式,有效地結合了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實現了每一寸土地和資源的高效利用。除了上述的幾種生態農業模式外,還有生態食物鏈模式、農林復合系統模式、丘陵山區小流域綜合開發模式、觀光生態農業模式、草地生態恢復與持續利用生態模式等等。我國的生態農業是農、林、牧、副、漁相結合的、多層次的復合農業系統,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帶來的生態破壞,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已經產生危機的農業生態環境,是實現農民增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有效途徑,更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農村生態工業新的歷史時期下,我國農村面臨著城市工業轉移和農村大規模開發的雙重境遇,這為我國的農村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為農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我國的農村工業主要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或個人所有的鄉鎮企業構成。一般的鄉鎮企業規模小但數量多,帶動的農村勞動力就業也多,對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全國的工業發展有極大的貢獻。我國的鄉鎮企業涉及工業生產的各個門類,從而導致了工業生產帶來的污染面廣且種類繁多。1995年,全國鄉鎮企業的固體廢物排放1.8億噸,工業粉塵排放1325.3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441.1萬噸。[3]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其中鄉鎮工業污染損失值超過50%,鄉鎮工業已經成為中國環境污染的重要主體。[4]因此,農村的生態工業是從防治污染和生態建設兩方面來進行的。防治農村工業污染,主要通過嚴格管理鄉鎮企業污染源,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污染企業進行限制治理和關停處理,對鄉鎮企業所在的周邊環境進行監測管理,推行潔凈的生產技術等等。另一方面,通過建設農村生態工業園,合理布局鄉鎮企業,來建設農村生態工業。如對農村的工業區進行科學規劃,融合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并建設有輻射能力的農村經濟、文化中心。除此之外,對鄉鎮企業進行功能區分,如將廢棄物排放多的企業建設在水源地的下游,污染嚴重的企業建設在遠離村民聚居地的地方等等。

(三)農村生態旅游農村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不僅僅只有農業產量和產品經濟,還包括服務化的農業,農村的生態旅游就是其重要體現。生態旅游是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其生態平衡為基礎的,具有學習、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5]農村的生態旅游資源開發,要建立在科學指導和村民共同規劃的基礎上,以確保不影響正常、可持續的農業生產,因地制宜、注重個性品牌戰略的同時,也需要開發有度,不破壞農村的生態環境。福建省永安市天寶巖保護區村落古木參天,溪流密布,瀑布成群,有極高的旅游價值。為了不破壞生態環境,又最大程度上實現經濟利益,這個村在保存傳統生活方式的同時,進行系統的改造,包括村落環境的整治,道路的鋪設和整修,農田景觀的設計,院落房舍的衛生改造,以及對農民的培訓、組織和管理方面。另外對已經發展成熟的農村旅游地,也要推行生態旅游的方式,以期做到緩解旅游地的生態壓力和環境污染,給予其休養恢復的空間。安徽省黃山市擁有舉世矚目且保存完好的徽派原始村落宏村和西遞,黃山風景區的實際承載力為10324人/d,而實際的旅客接待量卻遠遠超出了其生態環境承載力。因此,在黃山村落地區,實行更生態的旅游規劃,分散空間和時間上的客流,對此地的生態保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農村生態園區規劃這里的農村生態園區主要指農村生態家園和少量的農村生態工業園,兩者都是把生態生產納入一個系統進行,都是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向協調發展的典型模式。2000年3月,農業部以生態家園為建設目標,制定了家園富民計劃。建設生態家園是以農戶入手,利用農村可再生資源,以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為原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而發展的農村生態經濟方式。典型的技術模式有以沼氣利用為主體的方式,如北方的“四位一體”、南方的“豬—沼—果”和西北的“五配套”都是聯合改建了沼氣池、畜舍、衛生廁所,使之成為一個系統來發揮作用,最終實現了清潔的家居生活環境、無害的農業產品和豐厚的經濟收入。另外還有對太陽能的利用和小型電源的利用等等技術模式。農村生態家園在布局上,也講究因地制宜,西北風沙大的地方考慮風力發電,新疆是山、盆地相間的地形就發展綠洲農業。生態工業園區,是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將不同工廠或企業連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尋求物質閉路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的工業發展模式。農村工業雖然還多是規模較小的鄉鎮企業,但隨著農村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的工業水平和環保意識都將有質的飛躍,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生態工業園一定會得到大力推廣。科學規劃農村生態工業園區,有助于系統幫助農村產業的發展,取得豐厚的經濟回報,同時減輕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二、農村生態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農村生態產業的認識尚不到位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新時期的重要議題,圍繞生態文明開展的各項研究、討論、推廣和發展也都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但在農村地區,由于教育水平和信息網絡的缺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觀念乃至生態產業在農村的發展。在新農村建設和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往往還是在走“先發展、后治理”或“只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不計生態破壞”的老路子,致使經濟是發展了,生態環境卻一天天惡化。另者由于我國分散的小農生產方式,養成農民各自為陣的習慣,缺乏公共環保意識。加之,地方政府和農業部門在推廣、實踐生態產業的時候,片面側重技術的引進,忽視了對農民生態心理的教育和建設,使得生態產業的綜合效益出不來。

(二)建設農村生態產業的項目選擇困難當前的農業生產有時會出現階段性過剩的情況,由于不注重市場需求和農民的從眾心理,盲目選擇產品項目,導致生產出來的生態農產品面臨買賣困難的窘境。而有些市場急需的產品得不到有效供應,有些具有發展潛力的農村產業也沒有開發出來。農民由于自身知識水平和教育背景的局限,很難科學把控生態農業生產包括項目選擇在內的各個細節。還有一些先進的生態農業技術與當地農民的傳統生活方式有沖突,而導致一些生態項目不被農民接受,無法真正得以實施。在甘肅省臨洮縣,當地的傳統居住方式一是灶在廂房,難以與炕連接,二是當地迷信“灶王爺”不能進正房。這樣的傳統生活習慣就會對諸如生態家園建設中的沼氣系統改造新技術的實施帶來阻力,使之難以為繼。

(三)建設農村生態產業缺乏實踐耐心由于農村生態產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造就了其發展具有長線性的特征。從農村生態產業的先期規劃,到具體實踐,再到中期管理,最后到產品銷售,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較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廣大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辛勤勞作,能早一點收獲成果,并且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所以,放棄選擇生態產業,而從事更為熟知和見效快的農業生產。但這樣缺乏實踐生態農業生產的耐心,躲避先進生態農業的普及,是竭澤而漁,只會讓現代農業的發展停滯不前,實現不了惠及子孫后代的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建設農村生態產業存在資金缺口農村生態產業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系統,無論于政府、企業、農民本身都有著重大的經濟考量。先期的投入,不可能只靠單方面力量,農民、企業往往通過貸款的方式得到政府扶持,再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建設。可是由于貸款的資金有限,步驟繁瑣,有一定門檻,農民自身知識文化水平不高,就可能錯失了貸款的機會,甚至主動放棄貸款的方式。而這些沒有政府貸款又經濟困難的農戶,空有一腔發展生態產業的熱血,是沒有辦法促成農村生態產業的發展的。

(五)農村生態產業在部分地區發展“過熱”生態文明建設,乃至生態產業的建設是當今最熱的科學發展議題,相關的建設項目也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但也有一些地區,在技術力量不充沛,硬件設施不到位,相關人才也嚴重缺乏,后續服務跟不上的情況下,也不考慮發展的條件是否成熟,大搞“政績工程”,就盲目開展生態產業建設。這樣不僅嚴重影響生態產業工程建設的質量,甚至有些建設項目發展到半路就夭折了,并且這種不切實際的盲目發展只會引起當地農民情緒上的反感和抵觸。

三、發展農村生態產業的若干建議

(一)加強生態倫理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生態權利觀念生態倫理意識,強調人們運用倫理道德的眼光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要求人們尊重自然、珍惜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正確的倫理意識能指導人們進行正確的實踐活動。加強農民的生態倫理意識教育,能引導農民重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生產、生活中承擔一定的生態責任與義務,促成原先粗放型的農業生產向集約型轉換,以及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農民在農村生態系統中具有生態選擇、生態保護、生態發展等各項權益。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念,農民懂得自主運用生態權利,才能最大程度上不損害自身利益,又達到生態產業的建設目標。生態倫理意識和生態權利觀念的養成,能大大提升農村生態產業的發展程度,也同時有利于農村的道德、文化建設,是全方位實現生態農村的有效途徑。

(二)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發展農村產業化的經營方式市場需求無疑是產品生產最可靠的風向標,能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注重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的運用,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市場,了解顧客需求,指導生態產業的項目選擇和發展。比如,隨著人們食物結構的調整,瘦肉型畜產品和草食性畜產品受到青睞,在畜牧業生產中,草食性牲畜將會得到重點發展,發展優質牧草就有了較大的市場需求。因此,發展優質牧草的生態養殖和瘦肉型、草食性牲畜的生態放養就會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但在農村生態產業發展中,農民由于信息相對閉塞,不是最了解市場的群體。然而,以銷售和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的產品銷售公司和農村龍頭企業是市場最敏銳的觀察者。所以,公司、龍頭企業、農戶,通過簽約合作,成為利益共同體的產業化經營方式應受到鼓勵。這樣會更加精準地把握市場規律,幫助農民選擇較好的產業項目,從而促進農村生態產業的發展。結合各地區不同的自然地域條件和歷史文化優勢,有針對性地培育挖掘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專業生產特色村鎮和特色農產品,如優質糧食、高山蔬菜、精品養殖、園藝農業、特色茶園、觀光農業等,也是在當前新的歷史環境中有長遠市場潛力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

(三)重視典型成果示范,培養生態產業發展帶頭人由于農村生態產業具有長線性的特征,農民注重眼前利益,所以就容易缺乏實踐生態產業的耐心。只有通過典型成果示范,讓農民們看到農村生態產業帶來的切實利益和好處,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勞動效率。2003年,為治理石漠化,促進荒山植被恢復,廣西省平果縣果化鎮黨委、政府決定在當地開展生態農業,種植火龍果。到2011年,火龍果基地掛果上市面積達7公頃多,每公頃產約60000斤,產值達120萬元,僅此項該屯人均增收達2390元以上。[13]發展林牧結合的生態農業,也是幫助農民增收的好項目。防護林帶一般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20%以上,增加土壤含水量9%;在它的防護范圍內,可降低風速35%以上;在林帶的影響區域范圍內,牧草產量可增加100%~200%。[14]廣大農民了解到生態農業可以帶來如此豐厚的經濟回報,定會更加積極地投身其中。另外,農民容易受到感染從眾心理的影響,多喜歡向周邊的農民朋友學習。所以先引導一批對農村生態產業積極性高、抗壓性好的農民優先發展。在這些帶頭人的帶動下和先期成效的影響下,都會爭先恐后、團結互助地開展農村生態產業的學習和建設。

(四)加大財政幫扶力度,做好政府管理和后續服務工作我國現行的用于農村生態建設的項目貸款多為每年還本付息的,且申請手續較為復雜,還有一定限額。只有加大對農村生態產業這一塊的財政扶持,簡化貸款申請手續,加大農村的無息貸款投入力度,才能幫助農民們解決發展生態產業的后顧之憂。進一步加強相關政策法規宣傳,創新發展配套服務,完善資金和項目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機制也是必要之舉,以規范生態產業建設標準,防止局部地區發生建設“過熱”的現象。另外,農村生態產業的后續服務也要跟上,以期能保障生態產品生產結構調整和生態產品本身的銷路。

作者:岳靚孫超單位:安徽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一级片在线|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午夜网站在线观看免费网址免费| 黄色a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 久久96精品国产| 最新国产在线观看福利| 免费一级欧美片在线观免看|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精品国产三级a| 精品午夜寂寞黄网站在线| 国产公妇仑乱在线观看| 亚洲人配人种jizz|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 www.jizzonline.com|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97|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视频你懂得| 国产真实伦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哪个网站可以看毛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奇米影视久久777中文字幕|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三级国产4国语三级在线| 日本bbw搡bbbb搡bbbb|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亚洲www在线观看| 欧美性色19p|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免费无毒片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