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求職信的中西文化區別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集體主義體現為群體取向和他人取向。群體取向指以國家、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即“舍小家,顧大家,以大局為重”。群體取向在漢語求職信中主要表現在表達決心時顯示出的奉獻精神,如“我將為貴單位/公司的發展奉獻我畢生的力量”。其次還體現在行文中追求語篇的整體效果,措辭考究,不惜引用古詩詞和充滿激情的詞匯,如“十年磨一劍,今日把示君”、“雄鷹展翅急需一方天空,良馬馳騁尚待一方路徑”等使文章顯得神采飛揚,給招聘者留下激情澎湃、才華橫溢的整體印象。
他人取向是群體取向的延伸,體現為做事時首先考慮他人看法,逢人多說好話,以建立和諧關系。如“首先向您辛勤的勞動致以崇高的敬意!”;“蒙閣下抽閑一顧此函,不勝感激”。這些禮貌感激之詞體現了中國人的他人取向價值觀,意在給對方好印象,從情感上建立良好關系。與中國人的群體取向和他人取向相比較,個人主義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個人主義是由民主社會延伸出來的,它堅信人與人之間生而平等,無尊卑貴賤之分,故英語求職信中常無敬辭和謙詞。求職者用語措辭均站在與招聘者平等的立場。其次,個人主義以個人為中心,強調個人的重要性,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故英語求職信中大量句子使用第一人稱“I”作主語。如漢語求職信致謝時均省略主語“我”,突出賓語“您”,體現他人取向(如“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英語求職信致謝時則表達為“Iappreciatebeingconsideredforyourfacultyposition”,充分體現了西方人的個人本位價值觀。另外,個人主義強調自身能力的發展,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因此,英語求職信沒有中文求職信那些意在拉攏彼此情感距離、留下好印象、建立良好關系卻與應聘職位無本質聯系的表達,而是在第一自然段明確陳述應聘目的,第二、三自然段說明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并闡明為什么自己是該職位的不二人選。第四自然段提出面試要求、給出聯系方式。從這一謀篇布局可以看出,緣于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英文求職信重在提供與應聘職位有本質聯系的信息,突出個人能力和勝任特征,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
二、螺旋型思維與直線型思維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直覺、具體為特征,體現為“先分后總,先小后大”,思維活動大多是螺旋式地繞圈向前發展。在談論某一問題時,往往采取的不是直線式直入主題的方法,而是通常先做適當鋪墊、陳述相關信息,再切入主題、最后得出結論或陳述自己的目的、觀點等,被稱為圍繞主題繞圈子的“迂回式”思維方式。這在中文求職信中也有明顯體現。中文求職信通常不是開篇直接表述應聘目的,而是先問候并表達謝意,然后介紹個人相關信息和勝任特征,最后才提出應聘目的。這一迂回式的寫作方法真切地呈現了中國人的螺旋式思維模式。同時,中國人繞圈子的思維方式還體現在陳述一些與應聘職位無直接關系的信息,如問候語、客套話,古詩詞、祝福語、致敬詞等。這些表達省略后不影響必要信息的提供,但卻不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從而有失得體而不被接受。
西方人則更重抽象思維,傾向于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舍棄次要的、抓住本質屬性,是典型的直線型思維模式。在寫作中體現為:遣詞造句上往往遵循從一般到具體、從概括到舉例、從整體到部分的原則;行文結構中習慣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突出中心。因此,在英語求職信中,文首沒有問候語,沒有客套話之類的和應聘無本質聯系的表達,而是直截了當地陳述應聘目的,緊接著重點闡述所具備的勝任特征,以表明自己是該職位的不二人選。漢語求職信末尾往往要用祝愿語和“此致敬禮”等敬語;而緣于西方人的直線型思維模式,這種表述在英語求職信中被認為是非必要信息,與求職主題無本質聯系,因此不必使用。
中西方由于長期以來的社會歷史背景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文化,并導致了東西方人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文化無優劣之分,但存在客觀差異。在“求同存異”的前提下,尊重彼此的社會文化差異是和平和諧發展的必經之路。“入鄉”需“隨俗”,中國求職者在寫作英語求職信時,需要了解這些差異,并學會用英語進行思維,按照西方人所接受的模式寫作,避免濃厚的中國式英語,盡量使文章地道得體,從而達到正確有效地傳遞信息、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有及獲取更多的面試和工作機會。
作者:黃元清單位:內江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