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領域的知識產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方式,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第四媒體。對人類生活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從廣度與深度都是史無前例的,這里對知識產權的影響也是一樣。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知識產權融入了新的意義。無論是意義特點還是形式責任保護等,都有不同的體現。所以,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是相當有意義的。本文首先闡述了網絡知識產權的概念以及特點,并分析了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我國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進行了描述,指出了目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不足,并借鑒國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網絡
一、網絡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點
(一)網絡知識產權
網絡知識產權是在數字網絡發展的時候與之相關的知識產權。這里面不僅有傳統的知識產權的意義,還有數據庫以及數字化作品等新的知識產權意義。所以,在這種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的概念也變得多元化廣泛了。從性質來看,網絡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的分支,同時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又與傳統知識產權是不同的。
(二)網絡知識產權的特征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的存在形式不同,這些因素造成網絡知識產權的獨特性。
1.知識產權是無形的:知識產權無形,在傳統的和虛擬環境是不同的。在傳統的環境里面,智力結果必須結合與載體放在一起,這樣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在虛擬的網絡環境里面,把智力結果用數字云儲存并在虛擬空間進行傳播,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圖片畫面,因此網絡里面的知識產權的載體是虛擬的,沒有形狀,對知識產權的侵權的認定和保護不容易。
2.知識產權特殊弱化:傳統的知識產權有是的商標還有專利等,知識產權所有者可以對其處分獲取收益等,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果使用就構成侵權行為。但是網絡是虛擬的,沒有辦法對其進行管束,在網上一個信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也可以使用,而且一個傳一個,就不在是一個人的,大家都可以使用,也就是沒辦法管理知識產權。
3.知識產權區域弱化:傳統知識產權有很明顯的區域性特點,權利是建立在國法的基礎上的。在虛擬環境下,這些區域界限變得分不清了,智能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高速傳播,并通過各種計算機用戶接受和使用,這使得知識產權弱化。
二、中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一)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問題
1.侵犯著作權:在網絡虛擬的條件下,所有的知識都是用數字方法表示,傳統作品也可以放在虛擬環境中傳播。有利有弊,在傳播的時候就是在為侵權行為提供了一個自然的保護。
(1)網絡形式侵犯傳統形式的著作權。在網絡虛擬中,傳統的作品有知識產權,如果他人隨意使用就是侵權行為。有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公司把幾位作家的著作印刷出來,他們將這個企業告上法庭,要求該企業停止侵權行為,公開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2)網絡作品與作品形式的著作權糾紛。虛擬網絡里面的作品侵權一般就是我們常見的抄襲。這些信息雖然受到保護,但是一些商家還是用非法手段獲取,有時候只是抄襲一部分,有時候完全抄襲,這些都是侵權行為。在訪問連接時,如果發現侵權行為,我們要及時停止訪問,不然就是幫助侵權行為。雖然版權所有人明確的說了不讓轉載,不讓抄襲,可是有些人就是視而不見,依然我行我素的侵權。
2.域名與商標權的沖突:域名是計算機的地址,是每個計算機獨一無二的,是與全球連接的,在連接網絡時這是不可少的。在虛擬環境中,有些人注冊的時候就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想要增加訪問量,還有就是用別人的一部分域名注冊,這也是抄襲侵權行為,有些完全是故意的,把別人用過的圖標明目張膽的搬到自己的設計中,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是一種不恥的侵權行為,喜歡用別人的商標提高自己的利益。中國這樣的例子很多,經常有搶注他人已注冊過的域名的案例,還有侵犯他人商標權的案例也很多,這里面我國第一次發生這種事的是容聲集團訴訟新會永安制衣廠搶注kelon.com.cn域名案。
(二)網絡知識產權侵權中的行政責任
一般情況虛擬的侵權對知識產權當事人構成行政責任,我們國家的法律對知識侵權規定了行政責任,違反規定的首先對其警告,然后沒收主要用來避免傷害、破壞的工具;嚴重的將其計算機沒收,并處以10萬元罰款責令改正;有犯罪行為的,要依法追究責任;主要的設備或部件,或故意提供技術服務的;通過信息網絡提供他人的作品等獲得經濟效益;幫扶濟困時用信息網絡向農村地區提供的作品等,在提供之前沒有進行公布的行為。
(三)網絡知識產權侵權中的刑事責任
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利用網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并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其相關刑事責任。2004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聯合了《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把知識產權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降低了,非法收入達到三萬元也是犯罪,被判單位犯罪定罪標準從原來個人量的五倍降低到三倍。
三、中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的不足與建議
(一)規范性法規的管理缺失
一是從立法主體,在一定的時期內,大量有關網絡立法出現了,包括《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一系列立法,它們是不同的政府部門制定的,同時也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的司法解釋等規定,以及規范性文件和通知等,系統中這些規范的數量大,相互之間立法規定有很大沖突,從大體看,缺乏一體性。
(二)立法程序缺乏民主
就中國現在的狀況,如果在全國人大立法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進行相關立法,依據全國人大的立法精神,各部委在自己所管轄范圍立法,在立法過程中,各部分相互協調溝通,避免出現法律沖突。這樣,可以提高立法效率,更方便操作。計算機網絡法是由各個部門的法律、法規匯編成的法律法規。如果發生沖突,要按照法律規定解決。這樣就需要對虛擬網絡的研究抓緊進程,對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分析,互聯網專業技術人員和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都很重要,邀請他們集中在一起對立法過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認真研究國際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合作和討論,盡快完善我們國家的信息安全制度。還有學習計算機的人要加強自己的同時也要對社會上發生的侵權案件說出自己的意見,加強民眾參與積極性。還可以參照外國的法律進行立法。
(三)舉證困難
權利人起訴侵權人的時候,需要在法庭上出示侵權行為的證據,網絡知識可以隨時傳播,迅速子全球傳播,同時它也會瞬間消失,所以說很難舉證。
四、加強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一)及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在數字技術的發展和著作權環境的變化的情況下,對網絡知識產權的新規定進行了研究。中國現在和美國一樣,網絡發展差距很大,這樣侵權就少了,對網絡著作權制定了法律。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出現了p2p互聯網的技術、搜索引擎等新的網絡服務。美國政府在新技術出現很短的時間就迅速對網絡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修改了,根據新的技術,提出相應的法律,這樣局可以很好的保護信息的安全。
(二)號召民間力量對網絡發展保駕護航
還有,虛擬網絡涉及的范圍很廣,但是計算機用戶都是普通老百姓,還有日本的影視經常被很多媒體非法轉播,這是經常見到的,所以相關的日本電視業不得不制定法規來應對這類情況。還有,日本社會為此建立了一些私人機構,就可以一起與侵權勢力斗爭,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這是一個好主意,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政府的功能,對網絡知識產權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保護網絡知識產權
使用技術實際就是在保護知識產權人的時候加入技術手段,自己解救自己。現在虛擬網絡發展是迅速,但是侵權案件居高不下,所以我們要用科技武裝自己,預防侵權事情的發生,就從源頭消滅。現在使用最多的就是防火墻技術以及變頻技術的有限使用等。還有,可以用指紋身份信息控制虛擬網絡中的信息,保護用戶的知識。目前中國針對不同的不一樣程度的網絡知識產權侵權問題,還有侵權對象的不同,對侵權人的歸責也是不一樣的,但是總體上分三類: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現有的保護手段主要是依靠現有的法律條款、專門性法規條例進行保護的同時,輔以計算機網絡技術手段保護。雖有一些保護措施,但仍然存在不足,從立法上來說:一是立法主體缺乏整體的權威性、系統性和協調性。二是立法程序缺乏民主。三是舉證難。四是僅僅根據非法獲利數額定罪的方式局限性比較明顯。
參考文獻:
[1]薛虹.知識產權與電子商務.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2]鄭成思.對21世紀知識產權研究的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0.
[3]鄭成思.國際上電子商務立法狀況.科技與法律.2011(3).
[4]孫玉松.試論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揚州大學學報.2011(1).
[5]王遷.對技術措施立法保護的比較研究.知識產權(雙月刊).2013(2).
[6]高思.網絡空間的作品合理使用.電子知識產權.2010(11).
[7]張楚.網絡法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徐向素.我國網絡信息立法探析.甘肅社會科學.2011.
[9]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文家興 單位:深圳市紅嶺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