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理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信息化發展與現代化的進步,我國的許多行業都進入多元化發展,傳統的一些文化形式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音樂行業便是如此,傳統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并不適應于現階段我國的多元化音樂環境,在這個大環境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只有不斷地更新與進步,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傳承和發展,才能真正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進行探究與討論,從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策略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探究現階段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策略,為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更多的建議。
【關鍵詞】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多元化音樂環境
一、多元音樂環境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關系簡述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許多現代化與多元化的文化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同樣,在音樂方面,音樂文化的環境也正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多元化的音樂文化環境給人們帶來的東西有好有壞,多元化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但是并不利于我國傳統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本文首先針對現階段多元化的音樂環境進行分析,從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多元化音樂環境之間的關系入手進行探究,明確現階段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存在價值與存在意義。
(一)應對多元化音樂環境的正確認知多元化的音樂環境是世界發展的潮流,也是世界音樂發展的方向,多元化必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因此,如何應對多元化帶來的沖擊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相關音樂工作者應當明確自己對于傳統音樂文化與多元化音樂環境之間的認知。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國家中存在著許多個少數民族,而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又各具特色,這些文化都是我國應當保存、傳承的重要財富。因此,在現階段,我們既要接受多元化的音樂環境與音樂發展方向,更要明確傳統音樂文化的地位與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才能更好地推進我國音樂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才能為我國的文化保護工作作出貢獻,順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在多元化的音樂環境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若想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發展能力與競爭能力,就需要在順應音樂發展環境的前提下進行保護與傳承,引起重視并不斷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其可持續發展能力[1]。
(二)明確多元化音樂文化的兩層含義我國的多元化音樂文化環境在當下的發展階段中存在世界范圍與我國范圍兩種含義,本文簡要地從這兩種含義入手,淺談一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元化音樂文化的內涵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是世界范圍內的多元化音樂文化,多元化音樂發展是世界發展的趨勢與方向,只有不斷順應世界發展方向,才能在當下更好地進行作為與傳承工作。其次是我國范圍內的多元化音樂文化。就拿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來說,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民族融合在一起本身就具備多元性,而無論是任何一種民族音樂文化,在當下都具備傳承和保護的價值與意義,因此,若想發展包括少數民族音樂在內的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必須意識到我國音樂文化根源之所在,可以借鑒吸收西方的音樂文化,但不能丟棄本源,否則,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必然走向衰落。
(三)順應時代的發展,保持自身特色然而,在當下多元化的環境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并非就只能讓步或者妥協,需要保持自身的特色,但是需要更多地進行包容。民族的發展在于其包容性,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也是如此,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地順應時展潮流,在多元化的浪潮中始終保持自身的特色,才能更加顯示出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珍貴之處[2]。
二、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分析
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其他音樂文化有所相同又有所不同,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符合多個重要因素,本文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簡要地進行了兩個重要因素的分析。
(一)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本身的穩定性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具有自身的穩定性,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多元化與現代化的音樂文化可能更具有吸引力,但是并不持久、穩定。全球化與信息化對于現實層面影響較大,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也將隨著其沖擊而逐漸出現弱化的現象。但文化精神是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核心,它作為一種觀念,傳遞出少數民族的傳統理想,是理想和一切理念的歸宿,更具有穩定性。
(二)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與現代多元化音樂環境共存的合理性由于人類的不同,所以各種文化的形式內容也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差異,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若想在多元化環境中生存并且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保持自身的合理性,同樣認同其他音樂形式的差異性[3]。
三、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策略探究
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進行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是盲目地進行發展,而盲目發展也不會形成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進行探究,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理論建議。
(一)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傳承自然傳承是發展的基本途徑與方法,由于我國的少數民族經常會舉辦一些節日、祭祀、廟會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音樂的存在就屬于一種自然的傳承。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內部由長輩唱給晚輩,在校園中借助教育形式進行傳承等都是自然傳承的方式。
(二)學校教育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學校教育是主要的可持續發展傳承的方式之一,在現階段中,年輕人對于現代化、信息化的東西接觸太多,對于這種傳統文化接觸太少,很容易導致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效果較差。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開設在各個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可以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傳播性,進而達到傳承的目的。
(三)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政府應當更多的給予政策支持,具體形式可以是不斷地從政策方面對少數民族地區舉辦的各類與音樂有關的藝術節,開辦的民族音樂教育、演藝機構等進行扶持和鼓勵,更加有效地提高少數民族音樂的認同感與發展[4]。
(四)相關高校開設專業課程,完善師資力量高校要改變音樂教育觀念,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應該充分意識到其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教育具備生態優勢和人才優勢。對于其他地區的院校來說,由于缺乏相關師資,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設少數民族傳統音樂專業,因此,在開設課程的過程中,相關高校應當完善自身的師資力量,可以鼓勵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擁有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教育資源的院校到全國各地開設師資培訓班,為各地學校培養能夠教授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人才。
四、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處于一個多元化、信息化不斷發展的階段當中,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問題需要更多的年輕人與教育工作者去進行傳播與發展、只有有關的工作人員或者年輕人更多明確我國當下的多元化音樂發展環境,更多地去接觸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才能真正推動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從立體角度去分析,構建出更加合理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框架。在國家的不斷支持與重視之下,年輕人應當擔負起傳承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與其他音樂文化的交流碰撞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坤.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下)——以貴州黔東南區苗族蘆笙音樂文化為例[J].黃河之聲,2018(2):95-96.
[2]張坤.貴州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上)——以貴州黔東南區苗族蘆笙音樂文化為例[J].黃河之聲,2018(24):75-76.
[3]唐禹.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應對辦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5):229-230.
[4]陳聰,叱培虹.論文化生態視野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傳承及發展[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4):106-109.
作者:李晨昊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