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內心現實主義表演訓練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被稱為現代表演藝術大師,其創造的表演理論至今被專業的戲劇學院奉為圭臬。本文以其所倡導的“內心的現實主義”為基點,就其表演體系在幼兒舞蹈編劇中實踐的可能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表演理論;現實主義表演訓練方法;幼兒舞蹈編劇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內心的現實主義表演訓練概述
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的《海鷗》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實主義戲劇流派由此誕生。進入20世紀,所有專業的戲劇訓練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論作為學習指導。至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喜劇表演理論開始對世界戲劇文化產生重要的影響,并且其影響延續至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論誕生之時,正是俄羅斯民主派樸素唯物主義美學觀點與現實主義美學表演相互結合與轉換的時期。在此之前,戲劇表演者在舞臺上大多是在模仿和扮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大膽地對表演理論進行了革新,認為表演者應該成為自己扮演的形象,將曾經的外表的現實主義引向內心的現實主義。同時,導演應該成為整個表演的思想解釋者、行為組織者和表演指導者。在演員完成藝術表演的過程中,演員個人創作的主動性應該是和導演的引導相得益彰,讓自己完全活在表演的形象中,在創作的過程中真正去體驗所扮演角色在現實層面的意義。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內心的現實主義表演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論體系之所以能夠成為表演者的圭臬,不僅在于他要求演員有真實的生活體驗,還在于其非常重視表情與動作的內心依據。他說:在演員的創作中,“每一個步伐,每一種活動和動作都應該由我們的情感賦予生命并使其具有內心根據。任何沒有被它體驗過的東西都是死的,都會損害演員的工作。”
他認為一切的外在表現都是源自思想的認同,只有在思想和動作上達成了一致性和邏輯性,表演才會真實可信。為了達到這一效果,第一步是找到形體動作的真實性,只有在形體上感受到真實,思想與情感才會被激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最高任務與貫串動作是劇本的精髓、動脈、神經、脈搏。”他在進行表演指導的過程中,非常強調劇本的重要性,演員從鉆研劇本開始,就已經進入表演狀態中,而導演和演員在表演中最主要的任務也是為了展示出劇本的思想。由此,劇本、演員、導演貫聯成一條連續的線索。劇本的核心思想與演員的表演成為融于一體的藝術創作,在表演中營造出真實感人的藝術境界。
2幼兒舞蹈編劇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論的實現
舞蹈是一種形體藝術,通過表演者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和音樂的結合形成了綜合性的藝術活動。舞蹈編劇作為舞蹈實踐的靈魂,一方面,要讓舞者感受到美好,愿意去展現美好;另一方面,要使觀眾接收到這種美好。尤其在幼兒舞蹈中,更加顯現出編劇工作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幼兒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不同于成人,他們沒有接受過多僵化的教育,思想未被約束,因而在實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中倡導的“現實主義”表演上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2.1遵循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從幼兒生活中要素材
幼兒活潑好動,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幻想,感情變化快,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針對這些特點,幼兒舞蹈編劇在選材上一定要注意主題鮮明、內容淺顯易懂、形式新穎別致。一個好的舞蹈劇本能夠激發學生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有很強的代入感。例如,在幼兒舞蹈《龜兔賽跑》中并沒有復雜的情節,幼兒扮演烏龜和兔子,還有其他小動物們在旁邊加油吶喊。編劇在此啟發幼兒找到各個動物的特點進行展現,幼兒很快就將自己帶入角色中,展現出兔子和烏龜各自的特點。而這種從生活現實到內心現實的達成,在幼兒身上的轉化是非常自然地發生的,成人幾乎不用過于用力地說服他們,這也成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理論在幼兒舞蹈實踐中的最大優勢。
2.2遵循幼兒生理發展特點,從幼兒生活中要語匯
從生理角度來說,幼兒骨骼柔軟,肌肉纖維彈性小,肌肉控制力弱,大腦發育速度快,興奮過程強于抑制過程,體力與耐力比較差。舞蹈編劇要從這些特點出發,充分考慮幼兒身體發展的自然素質,創編節奏鮮明、短促有力、動作幅度適中、動靜交替的舞蹈。例如,舞蹈《我為地球洗洗澡》,情節簡單、節奏舒緩,表現的是一群小朋友清理垃圾的故事。在這里,編劇激發學生聯系生活中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情景,怎樣做動作,說了哪些話,小朋友的表現又是怎樣的等,逐步進行整體和細節的聯系。這種熟悉的場景不斷喚醒學生的意識,使幼兒發自內心地愿意承擔起照顧地球的責任,把自己作為一個主要的照顧者的形象出現。
2.3童心追求童趣,注重童真的表達
童心是幼兒舞蹈創作的特點,童趣是幼兒舞蹈的主要審美特征,以童心追求童趣,是幼兒舞蹈創作的出發點與歸宿地。幼兒舞蹈的主體和主題都是展現幼兒生活的,不能以成人的舞蹈縮小版出現。那樣學生就無法理解舞蹈的內涵,從而無法盡情地進行表達。在編劇過程中,要用童眼去看事物,去感受世界。例如,幼兒舞蹈《拔蘿卜》中,幼兒如果只注意把蘿卜千方百計地拔出來,那就體現不出幼兒舞蹈的特點,這里安排一個小朋友問一問:蘿卜蘿卜,我拔你,你疼嗎?一下子就展現出了童真。在這里,遵循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中對于內心現實依據的重要理論。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這樣拔“我”,“我”會很不舒服。幼兒源于現實的依據,相信自己的感受,從而進行展現,既表現了現實,也表達了童真。
從現實層面來說,生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表演也不應該遵循固有的模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論對于幼兒舞蹈編劇最直接的意義是幫助幼兒舞蹈實現從編劇到表演的完整統一,不能進行人為的割裂。幼兒舞蹈的編劇一定是從生活中汲取靈感、收集素材,將生活的現實轉變成個人內心的現實,使幼兒相信自己是舞蹈中千變萬化的形象。一方面,尊重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另一方面,從童心中展現幼兒舞蹈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朱彬博.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影子里走出來[J].戲劇文學,2016(12).
[2]張紅麗.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舞蹈創編能力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12).
[3]畢天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舞臺藝術理論對課堂教學的啟示[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4)
作者:袁婷婷 單位:成都師范學院